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当劳发展历程概述

麦当劳发展历程概述

麦当劳发展历程概述雷•克罗克(Ray Kroc, 1966)作为麦当劳连锁店的创业者,回忆了麦当劳在连锁之前一些情况:1948年,美国人理查德和莫里斯•麦克唐纳兄弟,关掉了老式的餐馆,然后以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开业。

这就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路边的第一家具有真正麦当劳含义的餐厅。

餐厅一改往日传统的供餐方式,所售食品如汉堡包、油煎食品,甚至奶昔和苏打水等饮料, 全部采用纸制品包装出售, 由于出售的食品便于携带,那些驾车路过的人不用离车就能解决用餐问题, 因此深受顾客欢迎。

另外,餐厅还采用简单、重复的流水作业方式制作食品。

就这样,在参照了工业流水线和商业厨房的基础上, 一种新式快餐诞生了。

伴随着它的出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向全美各地蔓延,以至后来影响到整个世界。

1954年,雷•克罗克获得了麦克唐纳兄弟的麦当劳专营权,以麦当劳的经营方式在全世界推广麦当劳连锁店。

在克罗克以及继任者费雷德•特纳等人的带领下,对麦当劳的经营方式进行规划化。

麦当劳采用颁发许可证的方法, 对每一个分店进行规范化管理, 确保所售食品能有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这一制度沿用至今;另外,麦当劳主要采用临时工、计时工的方式,计时工占全部员工的比例达到95%以上(山口光太,1986),以降低劳动成本。

弗雷德•特纳的创造并完善的生产体系,并且考虑了细节。

1958年特纳为公司制订了一份经营和训练手册,长达75 页,详细规定了几乎每件事情的做法,如汉堡包必须6 排整齐地码在烤架上,炸土豆条必须精确到0.28 英寸厚。

如今麦当劳的经营手册页数已是原来的10 倍,重达4磅(艾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 2002)。

当前,麦当劳在全世界有30000 余家分店。

在美国,最大的牛肉、猪肉和土豆的买主是“麦当劳” ,最大的零售业主是“麦当劳” 。

“麦当劳”是美国头号玩具发放单位,也是儿童游乐设施最大的供给者。

96% 的美国中小学生能认出“麦当劳叔叔”,1/8 的美国蓝领工人给麦当劳干过活。

麦当劳的品牌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品牌。

黄色的双拱形M 字比基督教的十字还普及(艾里克•施洛瑟,2002)。

当然,麦当劳在最近10 年也受到不少的批评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密歇根大学独立发表的“美国消费者满意指数”排名自1992 年创立以来,麦当劳年年排在倒数第一。

温迪(Wendy's)和汉堡王(Burger King)则分别比它靠前10位和3 位。

美国人对麦当劳汉堡质量的批评甚嚣尘上,而欧洲人则从来就很反感汉堡快餐这种味道糟糕的垃圾食品。

1998 年,全美第二大汉堡快餐连锁企业汉堡王开始采用一种可以按顾客要求订制其旗舰产品“华堡” (Whopper )的新系统,用以改善汉堡的质量。

为了对抗这套系统带来的威胁,1998 年3 月,在全美的麦当劳连锁店对厨房系统进行大换血。

推广“为您定做”(Made forYou)的新系统,包括了诸如“快速烤炉”,自动控温的“启动区”等众多技术先进的设备,用来替代过去批量制作然后在暖光灯下保温,或在微波炉里加热面包和牛肉饼的备餐方式麦当劳公司(McD on aid's Corporati on)是全球大型连锁快餐企业,在世界上大约拥有三万间分店,主要售卖汉堡,鸡肉,薯条,汽水,沙拉,水果。

在中国早期的译名是“麦克唐纳快餐” 。

企业始于1940年,当时他们开设了首间类似的餐店,名叫“ Dick and Mac McD on aid”。

并于1948年引入“速度服务系统”,这也就建立了快餐店的原则了。

但是,该公司现时定立的创立日为行政总裁Ray Kroc 首个开设经销权餐厅,也就是公司的于1 955年的第九分店。

Ray Kroc 在1 955年4月于伊利诺州的德斯普兰斯开设了他首个麦当劳餐厅。

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麦当劳餐厅遍布在全世界六大洲百余个国家。

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餐饮业最有价值的品牌。

在很多国家麦当劳代表着一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

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免费赠送玩具,如迪士尼电影的人物玩偶。

对儿童颇有吸引力。

由于是首间和最大的国际快餐经销权公司,麦当劳变为公众讨论关于食物导致肥胖,公司的道德和消费责任的焦点。

而所代表的快餐文化被指责对公众健康产生影响,例如:高热量导致肥胖,以及缺乏足够均衡的营养,很多人抨击其为“垃圾食品” 。

以本国的饮食文化为荣的法国很多人不喜欢麦当劳,把麦当劳归为美国生活方式入侵的代表。

全球大部份地方的麦当劳分店都以英文“ McDonald's”作为名称,包括香港。

然而,只有中国内地、台湾、日本、韩国、澳门及俄罗斯的麦当劳分店是以当地国家官方文字作名称,是比较特别的现象。

公司概况麦当劳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麦当劳品牌拥有超过31,000 家快餐厅,分布在全球121 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服务接近5,400 万的顾客。

另外,麦当劳公司现在还掌控着其他一些餐饮品牌,例如午后浓香咖啡 (Aroma Cafe),Boston Market ,Chipotle 墨西哥大玉米饼快餐店,Don atos Pizza和Pret a Man ger。

麦当劳公司2001年的总收入达到148.7亿美元,净利润为16.4 亿美元。

大多数麦当劳快餐厅都提供柜台式和得来速式(drive-through 的音译,即指不下车便能够用餐店的一种快餐服务。

顾客可以驾车在门口点菜,然后绕过餐厅,在出口处取餐)两种服务方式,同时提供室内就餐,有时也提供室外座位。

“Drive-Thru” “Auto-Mac” “Pay and Drive” 和“ McDrive” 在很多国家都很出名,这些服务一般会有分开的点餐处,付款处,取餐处,虽然后两者多数是结合一起的。

在有些地区,公路干道两旁会设有麦大道(M c D ri ve )是一种无柜台无座位,专为驾车人士所开设的大道,这种大道往往以得来速餐厅的简化方式出现在闹区等人口较密集的地带。

反之,人口较松散的地方就没有drive-through 的服务。

亦有部份位于闹市的麦当劳,会“ Walk-Thru”取代“ Drive-Thru”(有消息称,由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员工最低工资明显低于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麦当劳公司计划在2005 年初尝试着在北达科他州法戈设立电话服务中心,用来接受处理来自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得来速电话订单,以缓解那种现象。

)一些专门的主题餐厅仍然保留着,比如摇滚麦当劳50 年代主题餐厅,还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坐落在近郊地区以及某些城市的大型室内或室外游乐场的麦当劳餐厅。

它们被称作麦当劳乐园(McDonald's PlayPlace旧称PlayLan© ,这种类型的餐厅最早于70年代和80年代在美国本土出现,而在国际上的现身就稍晚一些: 比如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直到90 年代中期才陆续出现。

麦当劳公司每年会将营业额的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

创始人雷・克洛克在去世时,用他的全部财产成立了麦当劳叔叔慈善基金。

并在部份医院附近设立“麦当劳之家” 以提供重症病童及家属在就医期间暂住之用。

因麦当劳固定销售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汽水,麦当劳实际和可口可乐结成了战略联盟。

主题式麦当劳餐厅也同样存在着,如在1950 年及2007 年带主题的麦当劳摇滚及英格兰超级联赛餐厅。

麦当劳标志黄色“ M”字麦当劳叔叔:穿着黄色衣服的“小丑” 汉堡神偷:穿着黑白间条衣服,眼绑黑带的囚犯小飞飞:一只会飞的鸭女滑溜溜:番薯形象的人物i'm lovin' it (中文:我就喜欢):近期沿用口号,英文版为其一McDonald's 的注册商标。

儿童区有些在郊区和部份城市的麦当劳有设立内部或外部的游乐场,称为“麦当劳乐园”。

第一个麦当劳乐园于1987 年问世,设计爬行管内有球和溜滑梯,而且很快的就越来越多。

麦当劳公司的商业模型与大部分的速食连锁店有点不同。

除了普通的特赦费外,也提供租借。

对全球的冲击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记,有时也被指是社会的“麦当劳化” 。

杂志《经济学人》更用“巨无霸指数” : 一个巨无霸(巨无霸)在不同地方货币价格的比较,可以用来非正式地评估这些货币的购买力平价。

因为麦当劳几乎等于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其国际商业的扩张已被称为美国化的部份和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

因此麦当劳仍是世界各地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议目标。

汤马斯•佛里曼提出有麦当劳餐厅的国家都没有与其他国家战争。

但其“理论”已经被反驳,因为第一美国曾在1989 年侵略巴拿马(巴拿马于70年代末已经有麦当劳餐厅),还有其后的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

部分观察家建议麦当劳应该给予信用来增加其进入的该市场的服务标准。

一班人类学家于一研究名为“金拱向东”(Golden Arches Eas, 斯坦福大学出版,1998年,James L. Watson编辑)观察麦当劳对东亚,尤其香港的冲击。

当麦当劳于1975 年在香港开业,麦当劳也是香港首间同时提供清洁厕所的餐厅,这令到顾客开始对其他同类餐厅和团体要求同样的设施。

[来源请求]除了对商业方面的影响外,麦当劳也有助的改变该地方的风俗。

它使快餐的意念更加普遍化,Watson 的研究指,麦当劳带领缓解和除去不同的戒律,例如日本的走路时食东西。

另外麦当劳也平化了社会各阶级的用膳问题,因为餐厅里的食物价格都差不多,因此顾客不会因自己买的比其他人便宜而觉得丢脸。

虽然麦当劳是一个世界最强盛的餐厅,但依旧有不同的国家因不同的关系(如战争,地方问题等)而倒闭。

例如中东地区的伊朗,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和中美洲的牙买加等。

通宵营业2002 年起,香港旺角亚皆老街分店地下及一楼食区正式通宵营业,成为全港首间24小时的通宵营业麦当劳食店。

2003年7月,香港湾仔庄士敦道分店也开始是24 小时麦当劳快餐店。

至今香港已有近80 间麦当劳分店实行24 小时通宵营业,而澳门亦于2007 年开始设有24 小时麦当劳。

其他繁荣地区均陆逐开设24小时麦当劳。

在北京已经有相当多的麦当劳分店实行24 小时营业。

麦当劳在中国虽然早在1975 年麦当劳就在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开设了首家分店,但迟至1990年10月8日上午,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才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

这家餐厅拥有500 个座位,是麦当劳(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共投资4000 万港元。

在开幕仪式上,麦当劳(深圳)有限公司给深圳社会福利中心捐款15 万元。

麦当劳由此揭开了抢占中国内地快餐市场的大幕。

几年下来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恐怕连麦当劳公司都始料未及。

如今黄色的“M 标志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随处可见。

而满怀新奇自豪地排队购买麦当劳的景象至少是不复见了。

麦当劳在台湾1984 年1 月,台湾第一间麦当劳开设在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当时在台湾造成轰动,也间接的让台湾餐饮业迈入新的纪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