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特色分析

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特色分析

(三)传统绘画艺术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工整、严谨的线条,形神兼备 的画面,创作者可以通过寥寥数笔表现出事物的特征与周遭 环境氛围,进而呈现出酣畅淋漓地境界。将传统绘画的内涵 与电影海报设计相融合,很容易拉近与我国受众的距离,受 众在看到电影海报宣传时,会快速产生审美心理上的共鸣。 1959年拍摄制作的电影《林则徐》,就邀请了中国国画 大师程十发来绘制电影海报,他利用传统绘画的笔墨手法塑 造出林则徐那豪气威严的英雄气概,成为我国手绘电影海报 中的经典之作。另外电影《小街》的海报也运用了传统水墨 画中黑白相间、虚实结合的笔法,对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 冲击效果。其它的诸如《青蛇》《十面埋伏》等电影海报也 融合了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尤其是电影《青蛇》的海 报设计中,两个女主角躺在整个海报的左下角,背景是南方 小镇,但是用红色的水墨效果处理成为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 围,展现出浓郁的欲望与一丝哀怨。整幅画面构图简单,不 同元素相互重叠,营造出空灵缥缈的氛围,具有强大的视觉 冲击力。 (四)中国传统红色调与红灯笼等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 中的应用 我们说电影海报设计与其它艺术设计一样,最主要的是 通过丰富的联想来实现一个好的创意。在实现创意的过程 中,要冲破时空的限制去寻找不同元素的相通之处,而这些 元素可能会在某种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也可能有着类似的 含义,当我们能够很好地运用这种超现实语言艺术时就会让 电影海报设计更具有自身特色。对电影海报设计的色彩运用 要从整体出发考虑,设计者要注重情感与内涵的统一,并且 也要注重每个构成海报的元素之间的色彩统一,尽最大努力 去表现出电影主题中的基准色调。例如成功对电影海报设计 色调运用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其整幅海报的画面展 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红色,在一间屋子的新婚炕上,坐着 穿着一身红色衣服的四姨太,穿着一身绿色旗袍的二姨太在 帮她揉肩捶背;两人身后放着大红色的棉被,一排大红色的 灯笼挂在屋顶;背景墙壁上的镜框中挂着穿着红色旗袍的女 人相片。这部电影海报将我国诸多传统文化元素经过改头换 面重新地排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具有独特审美的图画。 虽然整幅海报以红色作为主色调,但是却没有一丝喜庆的感 觉,反而有着凄凉的情思,可以说这幅海报生动传神地揭示 了我国封建深宅大院中女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失去人性的残 酷境遇,整幅海报选择的大红��
关键词:电影海报;传统文化元素;民族性特色;表现形式;探析
绪言 电影海报又被人们成为“电影宣传画”,是一部电影商 业宣传的形式,随着电影发展而产生。一般电影海报由文 字、图画、照片等视觉艺术元素构成,并且配上醒目的电影 片名与主要参与制作的人员名单以及制作单位名称,张贴 之后在社会上能产生直接的宣传效应。可以说电影海报是电 影的“名片”与“包装”,是平面设计师们创意与智慧的结 晶。受众们对一部新的电影产生浓厚兴趣很可能就是先喜欢 了它的海报,因此可以看出电影海报对电影的重要作用。从 1905年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诞生开始,海报就一直伴随着电 影艺术发展。它除了可以提供电影的信息之外,从艺术设计 角度来看,电影海报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装饰性价值,并 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特征。 一、我国电影海报的产生与发展 电影海报属于一种视觉艺术,也可以称为电影宣传画, 一般张贴于电影院宣传栏或者是一些公众场所,属于招贴广 告设计的范畴。与其它戏剧海报、油画展览海报相比,发展 历史并不长,电影海报是随着世界电影艺术诞生而逐渐发展 的,只有短短百余年的历史。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信息高度 浓缩与概括的产物,具有宣传电影的作用,可帮助电影实现 社会宣传的目的。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海报,已经没有资料进行考证 了,国内的辞典中也没有专门对“海报”依次进行专门的解 释,但这并不代表海报就是近代的产物。在古代社会,人们 就将信息写在纸上贴在外面墙上,将信息传播给群众,我们 一般将这种海报形式称作告示。在清朝外国海船装载货物在 我国码头停靠,会将“poster”张贴在港口码头附近的街道 口,用来宣传自己公司的货物,当地居民称这种“poster” 为“海报”。从此以后,凡是有着海报性质或者其他具有 传递信息功能的张贴物我们都会称作“海报”。我们从“海 报”的特征来看,它应当属于广告招贴形式一种。牛津辞典 对“招贴”的解释是用来展示在公共场所中的告示,或者以 其他形式展示产品的印刷广告。我们说电影海报就属于招贴 广告设计的一种,许多经典的电影,能够打动我们的不只是 电影本身,它们具有创意的设计就像电影停顿的瞬间,可以 长期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一百余年来,经过我国几代电影人的奋斗努力,设计出
二、我国电影海报民族性特色分析 (一)木刻版画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木刻版画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中常用的表 现手法,作为中国传统而古老的印刷形式,它有着独特的表 现形式与语言艺术魅力。艺术家进行雕刻中会选择不同类型 的刀具,在木板上铺好已经画好的稿子,然后凿刻出凹凸的 纹路,再将颜料印在纸张上面绘制而成。在上个世纪二三十 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倡导群众参与“为大众而艺术”的新木 刻活动,对我国早期的电影海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 1926年,北京光华电影公司印制了电影《燕山侠隐》的木刻 版画形式的电影海报,可以看到海报上四分之一的部分画了 一个骑着马的男子,在下面四分之三的部分写着电影名称、 剧组名单与发行公司以及简单的电影内容简介,这种设计模 式十分符合当时电影海报设计的标准。虽然电影海报构图单 一,缺乏强大的冲击力,但是在电影海报发展初期能有这样 的构图模式已经十分不易了。在电影海报中成熟地引入木刻 版画元素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的电影海报木刻 版画不管是在整体构图设计亦或是色彩表现方面都已完全成 熟 , 例 如 那 个 时 期 的 代 表 作 品 ——电 影 《 红 色 娘 子 军 》 的 海 报,是以红色党旗作为背景,运用传统雕刻方法突出了娘子 军队伍的英姿飒爽;同时期优秀作品还有电影《聂耳》的海 报,同样用了木刻版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万里长城与大片黄色 的背景,衬托出聂耳满面严肃悲壮的表情,让看到海报的观 众们似乎已经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那振奋人心的旋律。我 们说木刻版画海报不是到八十年代就停滞发展了,在现代电 影海报中我们也会发现木刻的身影,只不过是用多媒体来合 成木刻的效果。例如电影《李小龙传》与《零零发》等电影 海报都呈现出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让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二)剪纸艺术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许多让人记忆深刻的电影海报。在手绘海报时期,有诸多海 报作品,例如黄胄的《阿娜尔罕》、石天的《赵一曼》等, 都是经典的艺术品。这一阶段的海报设计多采用油画、水 墨、水粉等创作形式,并结合了摄影、雕塑等其他艺术形 式。在当代电影海报设计中,平面设计师们在海报设计中结 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民族性特色的 电影海报作品。
·154·
设计
中国电影海报民族性特色分析
戴巍
摘要:电影海报是一部电影展现给观众们的第一张名片,它集合了平面设计师的智慧与创意。自从我国1905 年拍摄制作出的第一部电影以来,电影海报就随着我国电影艺术发展而不断发展。我国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制 作方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而最具特色的是在电影海报中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让中国电影海报在 新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海报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对其民族性特色进行探析。
设计
·155·
剪纸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在古代剪纸 经常运用于祭祀仪式中,人们将纸剪成多种造型随死者一起 下葬,或者在仪式上焚烧。之后,民间女性将锡箔纸剪成各 种形状贴在鬓角两侧作为饰品,发展到今天,剪纸成为民间 富有影响力之一的艺术形式。报设计 中,以突出我国鲜明的民族特征。例如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改编 的电影《白蛇传》与动画片《猴子捞月》等海报都融合了我国 民间剪纸艺术,并且收获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作为民间传统 美术形式,剪纸艺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可以被多数人所接 受,并且剪纸艺术可以与民间故事很好融合,给予了民间传 说更加丰富的传奇元素,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