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体验式教学方法简介
活动者亲自参与而展开的。

主体会能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在主体活动中,也存在客体形态、属性及活动过程以形象、符号感受等心理形成进入主体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此即客体的主体化。

无论客体主体化还是主体客体化均是主客融合的具体形成,而主体融合的过程本身即是体验的形成过程。

相比于听别人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对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体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诗歌、散文可采用配乐朗诵,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诵,在感情把握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表演,而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排练、反复推敲才能真正把握角色,演好一个角色。

而此时学生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已不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层次的、刻骨铭心地转化为学生内心的一个角色。

三、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不仅仅可以从内容上来展开,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讲课,从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创新。

这种让学生体验讲课的具体步骤是:教师示教——学生主讲——师生评价。

在学生讲之前,教师要对每一种文体的鉴赏要点做一下介绍,然后选择一篇课文进行重点和特色分析,最后让学生发表意见,鼓励他们发表对文章的见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教师讲课的神秘性,使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兴趣。

之后便是学生主讲,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确定不同的讲课方式。

最后师生共同评价:首先让主讲人谈自己的得
失,然后其他学生才参与评价。

对不同的讲课风格进行比较,对课文不同的理解谈自己的看法。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出题,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出题,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出题,综合训练和采用创新出题。

这是锻炼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种体验方式,可以减轻或消除学生做题的心理压力,其目的性、准确性也大大加强。

四、通过情景熏陶获得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
情感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情景熏陶,即所谓“触景生情”。

人进入某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头脑中想象情景均能进入人的体验。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

如有位老师在讲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制作了一个课件,画面上风光变幻、险象丛生、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景象,让学生看了为之一震,对文章内容自然就理解了。

面对如此雄奇的景色,李白对祖国瑰丽山川的热爱便彰显出来。

如此学生不仅获得了审美体验,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体验,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艺术是对生命体验的表达,艺术的世界是人类情感的世界,艺术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

音乐、绘画、雕塑等不同的艺术种类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人类对生命的体验,正因为艺术与体验的这种内在关系,所以艺术熏陶是激发人的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之,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可采用上述几种方式,但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可以实施体验式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收到更好
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