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最新进展及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最新进展及基础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进展 及基础生命支持
现代救护新概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展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内 容
灾害事故已成为全 球关注的问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意外时刻在发生 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
意外事故—世界范围
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日常 生活中意外或暴力行为 受伤需要治疗的人数约为上述人数 的100~500倍 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因各种原 因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3个“E”—早期心脏电除颤(Early Defibrillation) 电击除颤
除去心室纤颤是心脏复跳有效的、重要的急救措施 每延误1分钟的心脏除颤,抢救成功率降低7%-10%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在现场及早地由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电除颤器 (如警察局、娱乐场、民航班机、公共楼群、社区服务 )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快速识别
根据有无反应和呼吸来判断成人突发心脏骤 停 心脏骤停病人最初可能是叹息样呼吸,甚至 疑似癫痫 急救人员可能会混淆这些非典型表现,而造 成求救或开始CPR的延误 培训时应注意提醒参与急救人员可能出现的 不典型心脏骤停表现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取消“一看二听三感觉”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主要变化
生存链的变化
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映系统 早期心肺复苏(CPR),突出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 有胸外按压的CPR。 “用力按,快速按”,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 胸外按压的CPR 经过训练的救护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确保高质量CPR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 “大约”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 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 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5 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
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

1985年现代心肺复苏术诞生25周年之际,全 美心肺复苏会议对过去的CPR标准进行了评 价和修改,强调复苏的成功并非心搏和呼 吸功能的恢复,而必须达到脑和神经功能 的恢复,从而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
关键的4分钟


心脏和呼吸骤停是最紧急的事件 8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 实践证明 心跳停止4分钟内复苏者,50%可救活 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存活 超过6分钟才复苏者,只有4%的人能存活; 且侥幸存 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10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零 抢救心跳停止者最宝贵的时间是最初的4分钟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进展




2000年8月AHA颁布了首次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 的“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 指南”(简称2000指南) 2005年11月又发表了对2000指南修订后的“2005CPR 与ECC指南”(简称2005指南) 2010年10月18日,AHA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 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0指南﹚ 目前每5年修订、更新一次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至少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是影响正常循 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 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人生犹如一部疾驶的车…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时刻会发生什么
如何应对天灾人祸 ?
危险发生时怎么办? 谁能进行紧急救护?
2004年10月17“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2人猝死,图为北京交大的 学生刘红斌。众人(警察)面对大学生猝死时的无奈与无助。
当意外发生时首 要的是…..?
电击伤学生
古代心肺复苏
现代心肺复苏的历史
专家们强调
EMS、医院急诊室、病房及楼群的主要通道应有AED 社区服务必须认识到“急救”是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内容 CPR和AED早期除颤是首要措施 现场5分钟内拨打紧急呼救电话即给予电击、对于医院内 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人,从呼救到给予除颤必须要<3分钟
除颤仪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4个早期——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第一目击者

参加过救护培训,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 能够在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技能为突发 伤害、危重疾患者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现代救护的特点
要在事发现场,对病人实施科学、及时、先进、有 效的初步救护. 在危重病人发病现场的几分钟-十几分钟(4-6分钟) 是救命的关键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黄金(白金) 时刻. 现场及时正确救护,为医院成功救治创造条件,能最 大限度的挽救生命并减轻伤残. 现代救护仅仅靠医疗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 第一目击者群体. 病人身边的亲属、同事、同学,警察、消防员、保 安人员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都需要成为第一目击者 现代救护需要多部门协作,要全民普及救护知识,形 成社会大救援.
是由专业急救人员采取的抢救环节 专业人员进行心脏除颤、气管插管、静脉通道、 给氧、药物等措施使病人接受较为全面、有效 的急救治疗。 是由专业人员在现场,或在救护车送院途中, 或病人未经EMS直接送至急诊室进行。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5个早期——早期“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是2010 指南中的新增部分 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 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 应根据指征提供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亚低温治 疗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2010指南将心脏骤停后的治疗列入生存连中的第5环,意味着 CPR目标是出院存活率,并要使心脏骤停救治成功后的患者保 持生活质量。 关键显示复苏后进一步脏器功能支持的重要性。
2010 CPR指南中不再有“一看二听三感觉” 对于意识消失,无反应及呼吸异常的患者都应立即 实施心外按压, 单人抢救者30次胸外按压后,开放被救者的气道, 并给予2次通气
理由
尽快实施心脏按压,减少因判断呼吸而延缓按压的 时间 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复 苏之后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 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CPR操作顺序变化的变化
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实践证明:心 脏骤停时,患者经过CPR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 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 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 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这一步骤顺序的变化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急救生存链
如何救护 …..?
1992年国际急救界正式提出了“生存链”的观念 2000年8月AHA颁布了首次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国际心肺 复苏(CPR)指南”
2010年新指南改变后的生命链
急救生存链
以现场“第一目击者”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进行的一系列抢救措施所组成的链 5个前后有序的步骤、每步规范有效的措施,每步 环状相连,又环环相扣形成链,每一环都必须及早 正确实施才能保证行之有效 . 这5环被称作“5个早期”,强调一切都尽早进行 是现场救护,挽救生命的程序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 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多年的实际操 作情况显示,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实践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 有效 因此2010AHA规定了CPR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掌握救护技险发生时 不要把生命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
现代救护新概念



观念: 立足现场进行救护 关键:把握“救命的黄金时间” 方法: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护 施救者:—第一目击者 途径: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 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 最终目的: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2010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加强团队协作
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心律检测,电 除颤和药物使用多数由专业急救人员或训练有素 的救援团队完成 复苏开始时如只有一个施救者,应立即求救团队 其他成员到达。 对急救者的培训也应注重团队建设,当多个急救 人员到场时,每个成员要尽快被委派任务角色。 随着更多人员到达,便可能按复苏任务由团队同 时实施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1个“E”----早期识别求救(Early EMS)
“第一目击者”发现垂危病人 评估事故现场,确保自身安全、必要的防护 识别、判断病情 快速检查患者是否无反应、 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叹息样呼吸﹚ 呼救,“120”、“999”、“110”,等启动急 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要求取带除颤器 ﹙AED﹚ 调度系统人员接受呼救电话,并指导现场救护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2个“E”--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PR)
只有1名现场施救者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 2名以上人员时,1人打电话求救,1人即开始CPR,首先作 30次单纯CPR﹙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后周而复始 CPR﹙按压/通气比30:2,5组/2min﹚ 复苏程序:(C)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挤压 (A)打开气道 仰头举颏法 抬颈法 抬颌法 (B)人工呼吸 口对口、鼻、口鼻吹气 口对呼吸面罩吹气 人工复苏球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