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一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在答题卡的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niàng)莅.临(lì)分歧.(qǐ)着.落(zhuó)B.看.护(kān)水藻.(zǎo)贮.蓄(chǔ)澄.清(chéng)C.唱和.(hè)粗犷.(guǎng)倜.傥(tǎng)确凿.(záo)D. 坍.塌(tān)掺.和(cān)收敛.(liǎn)搓.(cuō)捻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决别翻来覆去花团锦簇人声鼎沸B.遮敝洗耳恭听蛛丝马迹人迹罕至C.祷告鸦雀无声美不盛收截然不同D.奥秘众目睽睽混为一谈油然而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他在班内随地乱扔垃圾,我们对他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
B.班长是班级的带头人,他学习上积极努力,劳动中也从不拈轻怕重....,深得同学们的拥护。
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B.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亚航QZ8501客机失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儿童就猜测:。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②雪是像沙子一样③雪是像盐一样④雪是纯白的东西⑤雪是冷冷的东西⑥雪是粗粗的东西A.④③⑤①⑥ 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③⑥①⑤② D.③④①⑥②⑤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B. 《湘行散记》——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C. 《诫子书》——诸葛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D. 《白洋淀纪事》——郑振铎——著名作家。
7、背诵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2),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非淡泊无以明志,。
《诫子书》(4)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5)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6),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8、名著阅读(10分)某校七年级某班正在举行《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
(一)备战组准备了一些比赛项目,请你完成。
(1)作者鲁迅,原名,家,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
书中有很多反映童年生活的场景。
(3分)(2)《朝花夕拾》原名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取这个名字?(3分)(二)宣传组准备制作连环画,请写出下面图片的出处。
(2分)左图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右图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
(三)如果下列人物出现在鲁迅先生的朋友圈中他将如何进行分组呢?请设计分组。
(2分)范爱农、藤野先生、阿长、闰土、父亲、寿镜吾先生分组:。
第二部分阅读(共42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以下问题。
(共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
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
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间。
②乘间:乘机,乘着空儿。
③工:精,妙。
④患:担心、害怕。
⑤指摘:挑剔,批评。
11、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3分)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尝:曾经)B.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即:就是)C.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 疵:弊病(毛病) )D.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云:说)1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闻之.于宋君B.如此少有至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尝乘间以.文字问之静以.修身D.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13、将下列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分)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答:14、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诀窍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5、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6、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2分)17、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4分)(1)(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 18、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3分)19、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10分)夏梁衡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0、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
(2分)21、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扑打”和“涌”的表达效果。
(2分)2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23、第⑤段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