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升初二物理暑假衔接课【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难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预习导航】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2 能够发声的物体叫作_________.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4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7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8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近距离_______.9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__秒以上.10 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有优美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有些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二、进行新课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6)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7)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那么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问题】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课本14页)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空气,你听到声音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进入罩内,你听到声音又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拓展: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
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
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
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我一说话,在同一教室内的你马上就能听到声音,那么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时间呢?其实自然界中很多现象都能帮助我们得到结论:雷电同时发生,但我们往往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你在高山上大喊一声,会听到连绵不断的回声;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声…这些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1在物理学中,把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一般,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思考题: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呢?几种物质的声速(m/s)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2)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例题:人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多远?已知:t=0.1s v=340m/s求s/: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s/=1/2s=34m/2=17m答:最小距离17m【总结归纳】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2000Hz人类的听觉范围:20Hz~次声波:低于20Hz 高声波:高于2000Hz【课堂练习】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是m/s。
2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4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5(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7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C管乐队在会场内演奏的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看不到飞机8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