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实施办法
目录
一、原则与目标 (2)
二、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2)
三、住院管理 (3)
四、治疗救助经费使用及管理 (4)
五、资料管理 (6)
六、组织管理 (6)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关于“对生活贫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行临时性救助措施,适当补助有关医疗费用”的精神,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为了保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
依据低费用、广覆盖、优服务的原则,认真执行《XX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技术方案》,见附件2),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符合外科手术救治条件的病人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救助,符合内科救治条件的患者分期分批进行内科治疗救助,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目标。
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现症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通过系统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救助对象的确定和审批
(一)申请治疗救助对象。
符合《技术方案》中晚期血吸虫病诊断和治疗救助标准的农民(包括渔、船民等)和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经省、市、县级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和定点医院确诊,并经省晚期血吸虫病
患者治疗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审核认可且户籍在XX省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二)治疗救助申报程序。
患者本人向当地血防站提交治疗救助材料,包括救助申请表、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近期照片。
当地血防站依据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登记册等资料和《技术方案》的诊断标准,对提出申请治疗救助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初步核实后报县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批。
(三)治疗救助对象的审核。
1、县级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以《全省晚期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名单和有关信息进行审核。
2、对新发现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须由县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逐级上报省血防办后,由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定期审核,经认可的患者资料,由省血吸虫病防治所输入信息系统。
3、县级或市级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申请时,一律以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为依据。
三、住院管理
(一)患者持经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审核后的救治申请表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可选择定点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任何定点医院不能强行截留患者。
(二)定点医院在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前,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有关政策和事项,病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三)定点医院应按照《技术方案》的规定,结合XX 省医疗项目收费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制补偿的诊疗项目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XX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指导用药目录、XX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住院检查项目等,根据病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原则上使用常规检查和甲类药;实行“一日清单制”,并由病人或其家属签字认可。
(四)治疗期间出现意外情况或严重并发症,应及时按照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处理,必要时可请上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会诊。
(五)患者出院时,经治医生应认真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四、治疗救助经费使用及管理
(一)补助标准。
1、内科治疗:侏儒型及轻、中度腹水者不超过3000元/人;晚血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且无外科治疗手术指征者以及顽固性腹水者、门脉高压症并肝性脑病者、门脉高
压症并肝肾综合征者不超过6000元/人。
每位患者每个年度只可享受一次治疗救助费用补助。
2、外科治疗:单纯性巨脾切除术者不超过 6500元/人;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上消化道出血手术者不超过7500元/人;结肠增殖型手术者不超过5000元/人。
(二)报账程序。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费用由定点医院直接从治疗费用中予以减免,然后由财政部门将救助款项直接拨付给定点医院。
定点医院将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介绍信、对治疗救助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诊断依据的相关证明文件、原始病历、费用清单和申请表报所在市或县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
由卫健行政部门(血防办)组织专家对每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实际医疗费用等进行审核后送省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技术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审定后报省卫健委,由省卫健委会同省财政厅按审定结果和相应标准及时将救助经费拨付给定点医院。
(三)注意事项。
1、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治疗救助补助经费要严格执行补助标准,实际治疗费用在补助标准以内的实报实销,超范围用药由患者自负。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治疗救助要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执行,保证治疗质量,同时要厉行节约,杜绝不合理费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