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走近李清照汇编
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
年(一○八六年)官太学正,与苏轼、晁补之、张耒等游, 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后四学士”。官 做到礼部员外郎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 有礼记说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主张文不可苟作,如 诚不着,则不能工。
以后屏居乡里十一年,对书史金石 更加喜爱,作金石录,校勘碑帖,起书 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他 们几乎成了书癖,成了书迷,俭衣缩食 ,省下钱去买书。
李清照收藏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 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 ”,而归来堂,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 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 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 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唐 · 温庭筠《更漏子》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若有所失,寻了又寻, 放眼四顾,冷冷清清, 顿觉凄凄惨惨,心里满 蕴忧戚。叠字,确切而 生动,营造凄清悲惨的 氛围。创造性的运用, 且声调上抑扬顿挫、和 谐悦耳。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是酒淡吗?
李格非对妇德主张尊夫从夫李清照有这样一位父亲,不 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庭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 好学不倦的女子。
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
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 《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王状元拱 辰。另一说法,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 父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 的文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 王珪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 登进士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 是其中之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 族。
? 雁 过 也 , 正 伤 心 , 却
淡 酒 , 怎 敌 他 、 晚 来 风
候 , 最 难 将 息 。 三 杯 两
凄 惨 惨 戚 戚 。 乍 暖 还 寒
寻 寻 觅 觅 , 冷 冷 清 清 ,
词中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淡酒 梧桐
急风 细雨
大雁 黄昏
黄花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自是圣手词者。”
愁点桐窗损 是急这 次 第 , 怎 一 个
更 兼 细 雨 , 到 黄 昏 , 点
儿 , 独 自 怎 生 得 黑 ? 梧
, 如 今 有 谁 堪 摘 ? 守 着
满 地 黄 花 堆 积 , 憔 悴
旧 时 相 识 。
走近李清照
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 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 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 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 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 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 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 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 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 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寂莫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 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 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摊破浣溪沙 词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她在金 石录后序云:“甘心老是乡矣。”甘心老死在书乡, “几案罗列,枕籍枕席。”
她与赵明诚都好读书,以及品玩金石碑帖。于是买 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自谓“葛天氏之 民”。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理想帝王,在他治理天 下的时候,“不言而信,不化而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 是这愁太重了,酒入 愁肠愁更愁,心里全 是愁,致使酒力压不 住心愁,自然就觉得 酒味淡了。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 雁吗? 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 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 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 之感。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少女时期
秀外慧中 踏雪寻梅 执笔属文 展卷吟诗
婚居时期
琴瑟相和 共醉金石 携手出游 盛名于世
南渡以后
亡国丧夫 孤苦伶仃 名节被毁 凄惶度日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谁伤心?为什么伤心?
为家破夫亡、漂泊南方而伤心
为什么和大雁是“旧时相识”? 往日丈夫在世时,大雁带来的是 丈夫的温情与慰籍,如今丈夫已 逝,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 伤心。(北人南逃——物是人非)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有采摘黄花装 点案头的习惯,可如 今丈夫故去,她再也 没有心思这么做了, 只是任花自开自落, 以至于满地堆积,一 片荒败景象!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
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 她记忆力很强,在金石录后序就曾提及:“余性 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 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 负,为饮茶先后。”她自称“偏强记”,必然记 忆力过人,不然怎会指堆积书,而能说出某事在 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一般人能记得某事在某 书某卷,已经算是聪明了,若能说出第几页第几 行,那真是百不一见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