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古诗词阅读(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古诗词阅读(最新整理)

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古诗词阅读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古诗词阅读1、(2019 浙江衢州)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 分)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 分)1.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

(写出早春柳树的特点即可)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

2(2019 浙江丽水)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

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诗中有画。

(2 分)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

抬头望去,2.景中有情。

(2 分)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

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 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2 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2、(2 分)愉悦、快乐。

(大意写出即可)3、(2019 浙江嘉兴)野池(4 分)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 分)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1.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意思符合即可) 4、(2019 山东滨州)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

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

(1 分)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 分)1.湍急评分:共 1 分。

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 2 分。

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2019 浙江台州)秋夜山居(4 分)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

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

(2 分)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 分)1.(2 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2.(2 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意对即可)6、(2019 浙江温州)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

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 分)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

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1.(2 分)明2.(2 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7、(2019 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 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 )答: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2 分)1.(2 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一点 1 分,共 2 分。

语意相近即可)2.(2 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 分)。

(语意相近即可)8、(2019 湖南株洲)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 分)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 分)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 分)。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 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1 分)9、(2019 江西)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的一项是( )(2 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来源:Z+xx+k]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1、B;2、D。

10、(2019 山东济宁)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答案: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

(3 分)(评分:共 3 分.前一问 2 分,后一问 1 分。

意思对即可。

)11、(2019 上海)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 分)[来源:]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2 分)1.B (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2.迟暮萧瑟,明朗绚丽12、(2019 江苏南京)【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4 分)阙题①(唐) 刘慎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 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

(3 分)(4 分)(1)(1 分)幽(2)(3 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13、(2019 江苏无锡)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4 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 分)(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4 分)(1)(2 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 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 分)。

(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 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 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 分)。

14、(2019 浙江湖州)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 分)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分)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

(2 分,意思对即可。

)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

(2 分,意思对即可。

)15、(2019 山东德州)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派。

(2 分)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 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1.答案:小令婉约评分:每空 1 分,共 2 分。

2.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评分:两点 1 分,共 2 分。

3.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评分:2 分,答出两点即可。

16、(2019 甘肃兰州)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1.“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

(1 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1.(1 分)顽皮,可爱2.(2 分)B17、(2019 江苏泰州)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特点。

(1 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 分)(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 分)(1)单调、清冷 (1 分)(2)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答:① a 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 边塞生活的艰苦 c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18、(2019 四川凉山)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