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五)疫苗(vaccine)
第二代疫苗就是利用基因工程选殖出病毒之表面抗原,
利用发酵法大量生产,以纯化之表面抗原作为疫苗,
引发人体免疫防卫系统。 更进步之第三代疫苗则事先确认表面抗原决定基因
(约10~30个胺基酸)以化学合成后结合于无害之高
分子上做为疫苗。
29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五)疫苗(vaccine)
4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有下列几项:
1.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化学物质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
1,3 -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中间体原料。1,3-丙二醇(PDO) 的生产方法有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种,微生物发酵法与化 学法相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副产物少、无环境污染,已成 为各国研究的焦点。 在生物方法生产PDO领域,DuPont公司的进展最为显着。该
HUNGKUANG
14
生物技术于植物的应用
2. 未来的趋势
基因体定序及建立图谱、生化代谢、生长发育、
与环境的互动
15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一、生物医药品(biopharmaceuticals)
所谓生物医药品乃指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融合瘤等生物技术所开发之药品。其市场成长率 远超过传统之化学医药品,是属于高度成长期之
目前利用弱毒化活病毒做为疫苗之产品有水痘
(chicken pox)、巨大细胞病毒(rytomegalovirus)、
登革热(dengue)、大肠菌(E. coli)、A型肝炎
(hepatits A)、单纯泡疹I型及Ⅱ型(herpes simplex
1 and 2)、A型及B型感冒(influenza A and B)、狂 犬病(vaties)、轮型病毒(rotavirus)、沙门杆菌 (Salmonella)、黄热病(yellow fever)等。
有超过50家公司积极研究以单株抗体治疗恶性肿瘤
另一方面,利用单株抗体和毒素或制癌剂结合使用之
导弹疗法,在治疗包括白血病、肺癌、乳癌等各种恶 性肿瘤尚,都已证明极为有效。 26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五)疫苗(vaccine)
疫苗能够给社会节省因疾病传染,而必须付出之庞大
社会成本,在医疗产业中占有极重要之地位。一种疫 苗产品如果证明有效,通常会在政府政策性推动下, 迅速创造可观之市场。相反的,疫苗产品只要在安定 性、有效性上稍有缺失,就必须负担沉重之社会责任。
27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五)疫苗(vaccine)
第一代疫苗使用弱毒化(attenuated)或失活化
(inactivated)之病毒或细菌,所以引致副作用之可 能性极高,例如,在美国层出不穷之诉讼纠纷,使得 疫苗生产厂家锐减。但是,基因工程技术之导入带来 转机,大幅改变了疫苗之安全性。
28
公司在2000年开始了利用转基因工程菌、由葡萄糖生产PDO 的试验。
5
生物技术于植物的应用
1. 植物方面之应用
改进作物育种技术、防治植物疾病、改进
营养价值、提升生物质量、生物反应器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粮食与农产品的增产,以及抗病品种的育成,在开发
中国家如非洲和大陆等地区是相当重要的,其中以抗
(2)合成有机化学品包括以人工合成制造之有机化学物
质,如组织细胞及微生物只有机染剂、酵素之基质试 剂、免疫检验试剂之指示标志物、缓冲液、培养基中
之微生素、胺基酸等。
(3)培养基指微生物检验所需之培养基成份。 (4)生物试剂之产品种类,样式最多,占所有检验试剂产 品之80%,主要包括免疫检验试剂(immunodiagnostic reagents),酵素制剂(enzymatic reagents)和核酸探针 制剂(nucleic acid gene probereagents)三种
程所需耗费的土地、人力与时间;
用来保存种原,增进生物的多样性,避免原生种因生态环境 的人为破坏而灭绝; 商业化的大量繁殖、生产苗种,台湾大宗外销的蝴蝶兰,其 瓶苗生产即是利用此一技术;
以及用来生产抗癌药物如紫杉醇等医药品及工业原料。
8
HUNGKUANG
9
HUNGKUANG
10
生物技术于植物的应用
20
简介几种重要之蛋白质酵素如下: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生长因子是指一些能促进或抑制细胞或组织增殖
之蛋白质激素
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可用为抗 溃疡剂,创伤治疗药等 骨生长因子(bone growth factor)﹕促进骨骼生长,可治疗骨 关节炎,骨骼疏松症等疾病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生长, 可能对老年痴呆症,老化现象有效
23
数种重要之淋巴细胞活素简介如下: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TNF是继g-干扰素后,最受注目之抗癌生物药品,其 抗癌力强且广,物种特异性低(兔子之TNF对人体也 有效),能直接攻击癌细胞,但其副作用也强,如果
能够成功的开发副作用低之诱导体,其市场将会迅速
许多新的检验技术、检验试剂以及检验器材相继问世, 以其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生物技术之许多革命性新 技术,诸如,单株抗体、DNA探针等,以直接应用于 医疗检验上,刺激了医疗检验市场之成长。
32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二、医疗检验试剂(diagnostic reagents) 分类
(1)无机化学品包括各种缓冲剂、染剂、指示剂等。
渐趋理解,使得市场成长率直线上升,特别是日本及
欧洲之成长率远超过预期。到了1988年,全球销售额
已达2亿4千万美元。
19
简介几种重要之蛋白质酵素如下:
人类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人类生长激素过去皆由人体脑下垂体抽取,产量不足而 且副作用强,Genetech公司之基因工程产品protropin, 于1985年上市后迅速成长,到1988年,销售额已达1亿9 千万美元,因为价格比人体抽取之产品更低,产量也高, 所以过去男性成长到160公分,女性到150公分就必须停 止使用,现在则可以持续使用到165公分及152公分,更 扩大了市产规模。而且生长激素对火伤、骨折、关节炎、 溃疡等都有明显疗效,因此,其市场可能在不久将来更 加速扩展。
21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二)淋巴细胞活素(lymphokines)
淋巴细胞活素类似激素之各种蛋白质,基本功能是促 进或抑制人体免疫系统
22
数种重要之淋巴细胞活素简介如下: 干扰素(interferon)
干扰素分为a、b及g三型,α-干扰素已获准用于治疗
多种恶性肿瘤、治疗后天免疫不全症(HIV)及B型、 C型肝炎、感冒、泡疹(herpes)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如果其药效在临床上更加证实,则其市场将不可限量。 β-干扰素药效和α-型接近,γ-干扰素之抗癌力比α 及β高10倍以上,但其近期市场反而用在免疫系统之调 节上。最近之报告指出对风湿性关节炎也有效。
基因转殖技术:是基因重组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二种技术的结合。此一技术可以将来自微生物、动物 或植物的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中,藉以改变植物的各
项特质,或利用植物做为生产工厂。此一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传统育种藩离。
11
生物技术于植物的应用 以下列举一些基因转殖植物的应用
改变植物的栽培与生产方式,提高 生产力── 由于杂草与作物竞争养
市场产品,其生产过程没有一般化学医药品制造
所带来之污染及环保问题。研究开发之成功率及 投资报酬率都优于传统化学药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1.生物医药品之现况与发展趋势 新生物技术由197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至今 已经有10余种生物医药品获准上市,可见其 开发速度与成功率之优越。
17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一)蛋白质激素(protein hormone)
都是基因转殖的产品,这些花色利用传统杂交育种方
法是无法达成的。
HUNGKUANG
13
生物技术于植物的应用
增进食物的营养及风味── 第三世界国家的儿童,
每年因为维他命A缺乏,导致各种疾病而死亡的人
数高达百万人。瑞士科学家利用基因转殖技术开发
出的黄金米, 富含胡萝卜素,可以做为维他命A
的丰富来源,有助于解决此一营养缺乏问题
生物技术的应用
1
生物技术就好像炼金术一样,
化腐朽为神奇,具有点石成金的妙用
2
HUNGKUANG
3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有下列几项:
1.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生产化学物质
2. 生物技术于植物之应用
3.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4. 生物技术于环境保护的应用 5. 生物技术于食品相关产业的应用 6. 生物芯片 7. 基因治疗
扩张。目前正进行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之临床试验,和γ
-干扰素并用之治疗实验也颇受注目。
24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三)凝血因子及抗凝血蛋白质(clotting factor and anticlotting protein)
凝血因子主要纯化自血液,用于治疗许多血友症 (hemophilias)及手术中失血问题。近年来,由于血
30
生物技术于医学上之应用 (五)疫苗(vaccine)
利用表面抗原做为疫苗之产品有淋病(gonorrhea)、A型肝 炎、B型肝炎、单纯泡疹I型及Ⅱ型、疟疾(malaria)、流行 性脊髓灰质炎(Polio)、狂犬病、链球菌A群(Streptococcus group A)及结核病(tuberculosis)等。开发中之次单元疫苗
18
简介几种重要之蛋白质酵素如下:
人类胰岛素(human insulin)
Eli Lilly公司在1982年推出了历史上第一种基因工程产 品,人类胰岛素,其第一年销售额仅约1千万美元, 因为社会大众对基因工程之不信任感,使该产品成长 低迷。但因为该基因工程生产之胰岛素比由动物抽取 之产品所引发之过敏反应较弱,加上民众对基因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