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威信指的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和信誉,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高超的教育技能和真挚的感情在学生心理上所保持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影响力量。
有威信的教师教育效果良好而持久,即使教师不在场,学生也会自觉地实现教师的要求。
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威信的高低有无,绝不只是教师个人的声望和名誉问题,而是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卓有成效的大事。
那么,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呢? 一般情况下,教师威信的树立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制约:
一、教师角色本身。
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门人员。
社会赋予教师的职务、地位和相应的权力、是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条件。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的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学生一般都具有“向师性”,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形象往往比其实际形象更高大。
学生的这种“向师性”,为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了心理基础。
二、教师的授课效果。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好课。
教师授课效果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而且也影响着教师的威信。
这是影响教师威信诸因素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教师教学效果好,学生
就会对其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
很难想象,一个毫无真才实学,教学不受欢迎的教师会被学生所崇敬。
马卡连柯说过: “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
……相反的,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 ———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断言: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幻想着依靠其它手段去赢得学生的衷心拥护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学生心目中,授课效果不好的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可以交往的好人,而不会是一个值得崇敬的好教师。
三、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对于新生来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然而决定着儿童对教师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
常言道: “经师易求,人师难遇”。
人们历来重视教师的道德,而教师威信的高低有无,确实也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有着极大的关系。
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也必须以身立教,方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俄国进步思想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 “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大凡深受学生崇敬,尊重、爱戴、信赖和拥护的教师,无不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