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毕节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卷解读一、选择题1.<3分)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后火烧草料场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陆虞后火烧草料场只有化学变化,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有物理变化;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指砍柴属于物理变化,烧炭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陆虞后火烧草料场只有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有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指砍柴属于物理变化,烧炭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3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石块是宏观的物质,将石块研磨成粉状,不能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3分)我国民间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返青粽叶”是不法商贩用硫酸铜浸泡过的,误食这样的粽叶包的粽子有害健康.在物质分类中,硫酸铜属于<)A.混合物B.氧化物C.盐D.酸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可以根据硫酸铜的离子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硫酸铜是由金属离子铜离子和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硫酸铜是否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果是就属于盐.4.<3分)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同一种元素:D.属于同一种原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阳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判定;B、根据“阴离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判定;C、质子数相同,是属于一种元素,为镁元素的离子、原子;D、质子数不同,不是一种原子.解答:解:A、前为氖原子,后为钠离子为阳离子,“都属于阳离子”说法错误,故A错误;B、前为氯离子为阴离子,后为氩原子,“都属于阴离子”说法错误,故B错误;C、质子数相同,是属于一种元素,为镁元素的离子、原子,故C正确;D、质子数<9≠12)不同,不是一种原子,故D错误.答案:C.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5.<3分)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是200gB. 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D.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60g,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60g+100g=160g,因此得不到200g溶液;40℃时,甲、乙有交点,因此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采用升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是降温.解答:解:A、6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因此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60g,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60g+100g=160g,因此得不到200g溶液;故选项错误;B、40℃时,甲、乙有交点,因此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C、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选项错误;D、采用升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配制溶液和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3分)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已成为最有力的措施.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包化肥是<)A.碳酸氢铵B.氯化钾C.硫酸铵D.磷矿粉考点:化肥的简易鉴别;铵态氮肥的检验.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题意,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据此结合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钾、氯化铵和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而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则该化肥不可能是磷矿粉;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该化肥不是铵态氮肥,即该化肥不是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钾加水后能全部溶解,故这包化肥是氯化钾.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铵态氮肥的性质.7.<3分)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进行解答;B、根据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分析;C、根据合理使用农药不会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D、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进行解答;解答:解: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符合题意;B、合理使用农药不会污染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关注世界环境问题,平时注意多搜集环境保护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8.<3分)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中考临近,小林母亲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制定了食谱,食物有:M饭、牛肉、花生、鱼、牛奶.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还要增加是食物是<)A.豆腐B.排骨C.黄瓜D.鸡蛋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从豆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去分析解答;B、从排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油脂去分析解答;C、从黄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去分析解答;D、从中鸡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去分析解答;解答:解:M饭中含有糖类,牛肉中含有油脂和蛋白质,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花生含有油脂,牛奶中有水分和蛋白质,营养素中还缺少维生素.A、豆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错误;B、排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油脂;故错误;C、黄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故正确;D、鸡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故B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二、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0分)9.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将其加热得到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CO2+NH3═NaHCO3+NH4ClNaHCO3Na2CO3+CO2+H2O由上述信息可知,NaHCO3常温下溶解度较小,受热易分解,若Na2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加热方法将杂质除去.考点:纯碱的制取;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说明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减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受热不容易分解.解答:解:因为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说明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减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若Na2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加热方法将杂质除去.故填:小;分解;加热.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10.燃放焰火时五光十色,原理是某些不同的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有一种焰火的火药中含有Cu<NO3)2,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其化学方程式为:2Cu<NO3)22CuO+O2+4X,X的化学式为:NO2.已知 4X+O2+2H2O═HNO3,若将Cu<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不能< 填“能”或“不能”)收到气体.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由2Cu<NO3)22CuO+O2+4X可知,反应前铜原子是2个,反应后是2个;反应前氮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4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8个包含在4X中;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氮,化学式是NO2;因为二氧化氮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硝酸,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故填:NO2;不能.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1.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略去):<1)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2)D可能是CuO或Fe3O4<填化学式);<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则A是水,水能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B和C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B能转化生成黑色固体D,且D能与C反应生成水,则可能是发生的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C是氢气,B是氧气,D可能是氧化铜或是四氧化三铁,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无色液体,则A是水,水能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B 和C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B能转化生成黑色固体D,且D能与C反应生成水,则可能是发生的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C是氢气,B是氧气,D可能是氧化铜或是四氧化三铁,代入框图,推断合理;<1)A是水,能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2H2O 2H2↑+O2↑;<2)D可能是氧化铜或是四氧化三铁,故填:CuO或Fe3O4;<3)反应③是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12.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a<填 a 或 b)<2)对于曲线a表示的反应,H2SO4<填化学式)有剩余.<3)若有一种金属剩余,则剩余的金属一定是Fe<填化学式)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越多;<2)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如果完全和金属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该是相同的,图中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说明至少有一份中硫酸有剩余;<3)根据等质量的锌消耗硫酸的质量小于铁进行假设讨论.解答:解:<1)根据图示,在停止反应前的时间段,相同时间内曲线a代表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大于曲线b代表的金属,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大于金属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a 为锌;<2)从图示看出,锌和铁与酸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同,如果硫酸完全反应的话,生成的氢气质量应该相同,现在锌生成的氢气少,故推知硫酸没有完全和锌反应,有剩余;<3)等质量的锌消耗硫酸的质量小于铁,因此若铁正好完全反应时锌量不足而不会出现剩余,则剩余的只能是铁;故答案为:<1)a; <2)H2SO4;<3)Fe.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和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中仍有黑固体存在,他们对黑色固体是什么进行了探究:【提出猜想】甲同学:是木炭乙同学:是氧化铜丙同学:是木炭和氧化铜【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CuO、Fe2O3、MgO等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设计】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震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分析讨论】他们对该实验方案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呈蓝色,黑色固体不存在,证明乙同学猜想正确;若试管内液体无色,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甲同学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试管内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木炭,也可能是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分析讨论】木炭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如果加入足量稀硫酸时,如果试管内溶液呈蓝色,黑色固体不存在,证明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如果试管内液体无色,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黑色固体是木炭,如果试管内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黑色固体是木炭和氧化铜.解答:解:【提出猜想】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木炭,也可能是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故填:是木炭和氧化铜.【分析讨论】若试管内溶液呈蓝色,黑色固体不存在,证明乙同学猜想正确;若试管内液体无色,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甲同学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试管内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填:乙;甲;试管内溶液呈蓝色且有黑色固体存在;CuO+H2SO4═CuSO4+H2O.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如图中部分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使用A装置制取气体,反应物的状态要求是:固体.<3)用C装置可以收集O2、CH4、NH3、Cl2中的CH4、NH3<填化学式).<4)既可以用来制取O2,用可以用来制取H2和CO2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序号),若用该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5)实验室制取气体是二氧化碳,组装好仪器后进行的必要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a<填 a 或 b)端短通入气体.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2)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3)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比较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可将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较;<4))装置B是不需要加热的仪器,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所以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O2,又可以用来制取H2和CO2;<5)连接装置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才能加入药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A装置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3)O2、CH4、NH3、Cl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16、17、71,所以O2、Cl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H4、NH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4))装置A是不需要加热的仪器,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所以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O2,又可以用来制取H2和CO2,故答案为:B;2H2O22H2O+O2↑<5)连接装置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才能加入药品制取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a端通入气体;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固态;<3)CH4,NH3;<4)B,2H2O22H2O+O2;<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解答时要细心分析.15.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2<化学式: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计算:<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2)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精确到0.1g).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7+1×14+16×6=314.<2)因为黄曲霉素B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所以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15.7g×100%=4.8g.故答案为:<1)314;<2)4.8g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将100g氯化钾样品<含碳酸钾)加入50g盐酸中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145.6g溶液.则:<1)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4.4g.<2)计算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求出碳酸钾的质量,进而求出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即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100g+50g﹣145.6g=4.4g,故填:4.4;<2)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K2CO3+2HCl=2KCl+CO2↑+H2O138 44x 4.4gx=13.8g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00g﹣13.8g=86.2g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86.2%答: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86.2%.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