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明(1)昆明是云南的省会(2)昆明自然风光优美,四季如春,鲜花常开不谢,享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誉(3)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边疆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室内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区。
(4)为大家介绍(历史、文化、旅游):陆军讲武堂、聂耳墓或者郑和故里、大观楼、圆通山、官渡古镇,西山睡美人。
陆军讲武堂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为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
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
陆军讲武堂曾培养出如朱德、叶剑英、崔庸健等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
讲武堂,像是个很大的四合院,四周是米黄色的二层建筑,包围着中间一个很大的操场,操场看起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上面的草长得虽然不高,但是疏于打理,秋天的枯黄中间或有些青翠的绿色,像是一丛丛对刚刚过去的夏日的记忆。
讲武堂里面的游客并不是很多,但是确实是昆明的一个重量级的景点,更难得的是这栋建筑保留原汁原味,没有被摧毁,也没有做太多的粉饰。
而且米黄色的建筑,在以前的旅游中很少看见。
官渡古镇南诏大理国时期,官渡古镇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官渡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在唐代时期,古官渡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大约在1180年至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
高生世的船绳于岸边,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
官渡古镇建造时间最早的寺庙是始建于唐朝的供奉摩诃迦罗(大黑天神)的土主庙和宋代的法定寺。
土主庙大殿体量较大,前廊后厦,穿斗式七檀梁架结构,特别是大殿正面屋檐下的清式九踩四翘如意斗拱,规模宏丽,繁富华美。
法定寺体量不大,但举架较高。
斗拱出45度翼形拱,富于装饰。
正面外檐装饰华丽,明间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造形生动,仍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貌,具较高建筑艺术价值。
西山睡美人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睡美人”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说,从前,滇池边住着一位名叫阿娟的姑娘。
她白天在滇池边浣纱,以换些钱偿还财主的债务。
一天,由于过度劳累,她头晕跌入滇池。
幸得青年渔民阿山及时赶来,把她救了起来。
此后,他俩倾心相爱了。
谁知村里的财主早就在打阿娟的主意了,他听说阿咱与阿山互订终身,便定下毒计把阿山害死在滇他里。
阿娟闻讯,悲痛欲绝。
她披头散发地跪到滇他边,不停地呼唤亲人,最后,她终于支持不住,气绝身亡了。
奇怪的是,她一仰面倒下,便立时变成了这个长留人间的“睡美人”了。
另一个故事更为神奇。
古时,这里的国玉要为王子找王妃,可是挑来挑去,就是没有一个中意的。
后来,国王想了个办法,他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王子,只要王子看中了谁,把这张字条交给她,便是定亲的凭证。
王子带上这张字条,走呀找呀。
他走村串乡,穿州过府,可是,在他见过的千万个姑娘中,还是没有一个中意的。
一天,王子走累了,他背靠路边一块石头坐下歇息,不一会便睡着了,手中的字条也落在石头上,王子醒来后,忘了拿字条便回宫去了。
谁知石头贴了字条,竟神奇地跟在王子后面回城去。
站在城楼上的国王见状大惊,以为是什么妖怪变成石头缠上了王子,眼看就要跟进城了,这怎么得了!于是,他立刻张弓搭箭,对准石头“嗖”的一声射了过去。
石头中箭倒下,却忽地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
王子回身扶起姑娘,放声痛哭:“这就是我要娶的姑娘啊!”痛不欲生的王子,抱起姑娘走到滇他边,他放下姑娘,自己纵身跳了下大,留下了姑娘长眠湖边,成了“西山睡美人”。
故事很悲怆动人,然而这毕竟是传说而已。
据研究,在亿万年前,这里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有的隆起为山,有的断陷成湖,并形成了今日的西山大断层,塑造出眼前神奇美丽的“睡美人”。
(4)大观楼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层楼宇。
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
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对联大观楼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大观楼长联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主要景点大观楼东园东园位于近华浦东面,由“邱商、柏园”两处私家园林组成,东面大观楼荷花、南面临大观河入滇池草海航道。
园内荷塘交织,柳堤环绕,跨溪架桥,临池亭廊,景色幽深,荷塘畔、柳丛中建有四方重檐“小观楼”,公园管理处。
大观楼南园在楼外楼东南面,与楼外楼隔滇池航道水面。
庾庄系民国年间庾恩锡别墅。
园中荷塘溪流,柳堤环绕,曲桥拱桥,小亭藤架,主体建筑为两层中西合璧式“晋侯楼”。
设有客房、餐饮、会议接待等服务设施。
大观楼盆景园大观公园盆景园占地4500平方米,是昆明地区最大的盆景园。
园内佳木葱茏,齐花烂漫、山水相映、亭廊交辉,各式盆景星罗棋布。
蜿蜒的粉墙边,盘曲的亭廊旁,布满了以树木为主,配以山石的盆景。
千姿百态的老树虬枝尽在眼前:或巍峨挺立、或盘根节错、或婀娜多姿。
每当春回大地,山茶朵朵似锦绣,紫藤串串如铜铃,枫叶片片若云霞;入夏则藤蔓掩映浓荫覆盖、暑气顿消;秋来银杏、南天竹、火棘果实累累、红艳欲滴;冬后疏林斜枝、错落有序,伴以傲霜红梅,愈见苍劲。
园内许多老桩,都有百年以上历史。
一株清乾隆年间所植的双条“寿”字紫薇,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据说60年代初期,一美籍华人出资3万美金欲买未果,现已成为盆景园的镇园之宝。
大观楼近华浦近华浦三面环水,是大观楼的主景区。
公园入口正对近华浦拱形重檐门楼。
北面、东面是大型荷花池。
“大观楼”是近华浦主体建筑,清康乾时期兴建的馆、阁、亭、堂古建筑群,由临水长廊萦绕贯通,近两年新建“华夏长联景廊”、“大观楼碑刻拓片展览”、“中国四大名楼馆”、“长联历史文化馆”等文化景点。
浦内长堤虹桥,柳荫荷塘,葱郁古树。
“彩云崖”假山峰回路转,紫藤花架形成花廊,四季花坛百花争艳,绿草如茵。
这里既荟萃了大观楼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春秋两季花展的主展区。
大观楼西园西园位于近华浦西面,是1998年征用200亩土地新建的长联文化园。
有水面30亩,柳堤拱桥,绿草似茵,临池水榭,石板游路,已经形成“苹天苇地”,亭桥水榭倒映碧水,林木花卉烟水迷离的优美园景。
大观楼楼外楼地处大观楼东南面,四面环水,柳堤连通,与大观楼隔三潭印月湖面对峙。
楼外楼三层,绿色琉璃歇山卷脊屋面,形如画舫。
景区有贴水平桥石栏、八角小亭、四方水榭、假山叠石。
花坛相连,曲径贯通。
西面跨三孔石桥沿柳堤达西园。
大观楼百花地位于庾庄东北面,与楼外楼隔河相望,公园征用后辟为“垂钓者之家”,鱼塘畔有弧形长廊,柳堤草坪,沿草海航道东侧,长堤与庾庄连接。
(5)圆通山圆通山位于昆明市中心,形如一片柳叶,东西长而南北窄,总面积约26公顷,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
其中花湖、动物、古寺,犹为引人。
圆通山是一个以展出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圆通山上还建有亭、台、楼、阁、苑、囿及水族馆、游乐场等设施,其特色为以展示动物为主,兼有各类花卉的综合性园林。
圆通山位于市区中心,游览方便,游客众多,成为昆明市区的重要旅游热点。
(6)聂耳墓《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墓园,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大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
聂耳1912-1935)是云南玉溪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义勇军进行曲》作者,出生于清寒医家,1933年入党,1935年在日本溺水逝世,1938年归葬于昆明西山。
1954年重修聂耳墓,墓碑上镌刻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
1980年5月,昆明市将聂耳墓迁于西山太华寺与龙门之间,新墓形似一架弹拨乐器。
原墓志铭由大文豪郭沫若书写。
另外,聂耳遇难地日本藤泽市鹄沼海岸立有纪念碑。
在昆明市内乘公交车6路可达。
聂耳生平聂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
日本人民为纪念聂耳,表达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1954年11月1日,在藤泽市鹄沼海岸聂耳遇难的附近,建立了聂耳纪念碑;1963年重建“耳”字形的花岗石纪念碑,郭沫若书题“聂耳终焉之地”六个大字,日本戏剧家秋田雨雀先生撰写介绍聂耳生平的碑文。
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一个清寒医家。
自幼喜爱音乐,能奏多种乐器。
中学时代即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到上海,在一家商号当店员,次年考入“明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
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并以“黑天使”为笔名发表艺术评论,抨击靡靡之音,提出替“大众呐喊”的主张。
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
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著名曲目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31余首,集中表现了工农群众在旧中国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
聂耳乎巍巍然,其与国歌并寿而永垂不朽。
”(郭沫若《聂耳墓碑文》)(7)郑和故里晋宁县是滇文化发祥地。
航海家郑和故里,世界著名磷都之一。
位于滇中,居滨池西南岸一生荣誉明成祖派郑和带队,以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
他们于1405年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达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国。
以后又前后28年,7次远航,历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所乘的船只,最大的长约148米宽约60米,可容1000人。
有的国家和地区还派使者随船来到中国,促进了国际间的交往。
三保太监下西洋,是世界远航史上的创举,传为“明初盛事”。
昆明市-石林宣传片英文版一-()_标清.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