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区域分析
区域研究
——贵州省六盘水市区域 发展分析
目录
六盘水城市概况 六盘水城市发展条件 六盘水城市发展问题 六盘水城市发展机遇 六盘水城市区域战略谋划
一、六盘水城市概况
1、市域自然地理状况 2、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3、行政区划与建置沿革
1、市域自地理状况
(一)区位
六盘水市地处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腹地, 北临威宁、赫章、纳雍,东面分别与织金、 普定、镇宁接壤,南界兴义、普安、晴隆、 关岭,西靠云南省宣威、曲靖两市。
3、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
4、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者素质亟待提 高,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很大压力;
5、安全生产的基础仍不稳固,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6、制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难度加大;
7、作为资源型城市,如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将面临严峻考验。
人均水资
源5492立 方米
• 全省1.9倍 • 全国2.4倍
亩均水量
均956.1立 方米
• 全省2.4倍 • 全国5.2倍
(五)土地资源、土地条件
市域总体土地质量不高,利用水平低,水土流失 严重,并且耕地数量较少,后备耕地不多,全市 人均耕地1.51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04年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更资料,全市土 地总面积996537.0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的 5.7%。
4、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以六盘水为重点的贵州西部建设成为重化工基地, 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和陆续开工建设,将为六盘水市快速发展提供强 大支撑;
(九)不利因素
1、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2、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 突出;
丘陵 17%
高原 4%
盆谷台地 9% 2%
境内绝大部分为山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岩
山地
溶面积占全市国土土地面积的63.18%,形成了
68%
独特的高原喀斯特地貌。
(四)水资源
由于六盘水所处地形地貌限制,降水不易蓄 积,存在着因工程设施不足而缺水的状况,农 业用水困难,顾本区以旱作为主。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谷 台地
航空:
建设中的月照机场位于中国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花竹林坝子,为4C级 国内支线机场。2008年4月初,六盘水月照机场的预可研报告通过了国家发改委 委托专家组的评审。专家组认为,六盘水月照民用机场建设十分必要,它是进 一步完善贵州省航空网络运输,构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重要载体。
(三)山脉、河流(河流水文)
(六)矿产资源
六盘水市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水能和煤层气, 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齐全,炼焦用煤 比重大,享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美誉。 全市煤层气(200-1500M深)资源储量11548.8亿 立方米,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全市土地
未利用地 建设用12地%
4%
农用地 84%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5)生产力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全市的生产力主要沿两条轴线:株六铁路复线同102省道辐合的横向轴线;水柏铁 路、盘西铁路及威红铁路支线与省道212辐合的纵向轴线。全市的主要工矿企业、 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面 大中型能源项目、主要城镇基本上分布在这两条轴线上。
积极的发展畜牧养殖业
要加快基础和生态建设
(三)社会事业发展
全市社会事业在十五期间也得到了全 面发展,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7.62‰。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市 “两基”攻坚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组 建了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启动 了六盘水矿业学院筹建工作。科技、 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
(四)城镇与城镇体系
(八)有利条件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六盘 水市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际形势总体向好,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为发挥六盘 水市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 提供有利环境;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力度不会减弱,支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力度 继续加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保障;
(3)工业经济
通过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全市已经形成冶金、煤炭、化工、建材、电力等具有较 强竞争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引导着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生产资源优化配 置。
原煤产量 发电量 水泥产量 钢产量
2000年1506 万吨
2005年3846 万吨
2000年44.59 亿千瓦小时
2005年101.9 亿千瓦小时
(一)区位发展条件分析
六盘水市地处东经104°18'20″至 105°42'50″、北纬25°19'44″ 至26°55'33″之间,贵州省西部, 云贵高原腹地,北临威宁、赫章、纳 雍,东面分别与织金、普定、镇宁接 壤,南界兴义、普安、晴隆、关岭, 西靠云南省宣威、曲靖两市。
六盘水市距省会贵阳市250公里,距 云南省昆明市390公里,距重要钢铁 工业基地攀枝花市直线距离约310公 里,居于贵、云、川三省资源富集区 的中心地带。
建立煤 炭基地
成立工 业建设 指挥部
成立六 盘水市
撤销水 城特区
撤销盘 县特区
全市共 有30个 建制镇
1964 1966 1967 1987 1992 2005
二、六盘水城市发展条件
1、区位发展条件分析 2、交通优势分析 3、山脉、河流(河流水文) 4、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5、矿产资源 6、植物资源 7、动物资源
(四)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县大洞。
国家级森林公园:玉舍森林公园。
省级森林公园:六枝花德河森林公园。 省级风景名胜区五处: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盘县古银杏风
景名胜区、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盘县高山草原风景名胜 区、南开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地质公园:六盘水马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六盘水城市发展问题
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规划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 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前瞻性的研究作为规划的基础性支撑
问题一
城镇化水平低,与较快的 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
城镇体系比较松散,结构 不合理;
2005年城镇化水平(%)
45
40
35
2005年全市城镇人口为79.3万人(含集镇人口为96.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6.2% (含集镇 为31.9%),低于全国和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全国为42.0%左右,全省为26.9%)。
(二)经济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及产业结构
2005年底,六盘水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07.93亿元,同比增长37.6%。三次产业结 构为9:56.3:34.7。
150
100
5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同比增长(%)
(二)经济发展
(2)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808元提高到 2005年的8032元,年均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313元提高到 2005年的1863元,年均增长7.2%。
(六)植物资源
市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牧 草类、药用类、果类及其他类4个类型。 牧草类植物有40科192属514个种。药用 植物略计700余种,主要品种195种。
(七)动物资源
六盘水市的动物。鱼类有35个品种,分 属4目8科。其中本地鱼21个品种,分属 4目7科;省外和国外引进品种14个,分 属3科。两栖类动物共18种,分属有尾 和无尾2目7科。其中大鲵(娃娃鱼)属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贵州疣螈、蓝尾蝾 螈为稀有品种。
煤炭储量为 829.7亿吨
探明储量为 137.6亿吨
保有储量 134.8亿吨
炼焦用煤储 量87亿吨
占全省 26.9%
占全省 26.6%
占全省 88.0%
2、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人口与城镇化
2005年六盘水市全市总人口约为302.7万人,比上年增加1.9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54‰。
概况: 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 衡,86%的降雨集中在5-10月, 洪枯期变幅大。此外大量土地 坡陡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 涵养水源能力弱。全市水资源 总量142.18亿立方米,年平均 天然产水量65.66亿立方米,地 下水52.68亿立方米,客水 23.84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492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平均值的1.9倍和 2.4倍;亩均水量956.1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和全国的2.4倍和5.2倍。
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市郊旅游渡假区五处:啰咪期生态旅游渡假区、石河生态旅游
区、天生湖旅游渡假区、白鹤旅游渡假区、明硐旅游渡假区。
独立景点二个:水城花嘎吴王山大溶斗、钟山区韭菜坪高山石 林风光。
(五)矿产资源
六盘水市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水 能和煤层气,尤其是煤炭资源储量 丰富,煤种齐全,炼焦用煤比重大, 享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 之美誉。全市远景煤炭储量为 829.7亿吨,探明储量为137.6亿吨, 占全省累计探明储量的26.9%;保 有储量134.8亿吨,占全省煤炭保 有储量的26.6%;炼焦用煤储量为 87.0亿吨,占全省炼焦用煤储量的 88.0%。全市煤层气(200-1500M 深)资源储量11548.8亿立方米, 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二)交通优势分析
铁路:
随着株六铁路复线、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六 盘南下广西入海,东出湖南到华东,西进云南 进入东南亚的铁路大“十”字,六盘水将成为 西南地区又一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