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战争十大经典战役十大经典战役”第十名:宜川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
转自参战双方:西北野战军第1、2、3、4、6五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29军之整编第27、90师及宜川守敌一个旅。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五个旅共2.9万余人,击毙敌29军军长刘戡。
入选理由:宜川战役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经过近一年的艰苦防御作战,而转入外线作战后的一次“围城打援”的成功战例。
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打援、而后攻城。
歼敌援军数量远多于守敌数量,也是彭德怀解放战争以来对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并一举扭转了西北战场的局势。
综合点评:严格意义上讲,宜川战役不能入选“十大经典战役”,甚至会落选“十大候补经典战役”。
但考虑到西北我军兵力薄弱,彭德怀危难时刻主动请缨,以区区2.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仅有1、2纵)与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周旋九个多月,还屡有斩获,相继取得青、羊、蟠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
后来晋绥军区3、4纵划归彭德怀后又取得较大的沙家店、延清战役胜利。
宜川战役是在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后,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次大战役,此时西野主力已达7.5万人。
其后的西府战役虽然收复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艰苦,自身伤亡很大,荔北战役可圈可点。
1949年3月彭德怀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挥了总攻太原的战役。
之后华北第18、19兵团统归一野,彭德怀部兵力已近40万,又相继发动了陕中、榆林、扶郿战役等,虽然重创了胡宗南,但战役组织和结果并不太理想。
兰州、宁夏战役主要是消灭“二马”。
相比之下,宜川战役应该算是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实为荣誉当选。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7分,技术指数8分,人气指数8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九名:鲁西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
参战双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6四个纵队;国民党军整编第32、58、66师及整编第63师一个旅,援敌整编第70师。
歼敌数量:全歼敌整编第66师,整编第32、70师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整编第55师两个旅,整编第63师一个旅等,共歼敌9个半旅5.6万余人。
入选理由:鲁西南战役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奠基之战,对手是国民党主力四个半整编师,双方兵力相当。
此役也是晋冀鲁豫我军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在一次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的战役。
战役结束后迫使国民党从山东、陕西等地抽调七个整编师向鲁西南增援,有力地配合了华东、西北我军,为跃进大别山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点评: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我军,在解放战争一开始就率先打出了上党、邯郸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国共谈判。
内战全面爆发后,又连续取得陇海、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晋西南等一系列战役,屡战屡胜,战功显赫,使得晋冀鲁豫成为解放战争开始后的头两年战绩仅次于华东我军的战区。
但不可否认的是,晋冀鲁豫军区面对的国民党军主力相对于华东、东北战区要较少较弱,故歼敌数量中杂牌军部队要占一定比例。
平心而论,定陶、巨金鱼、豫北等战役无不堪称经典,但非常不幸的是,它们几乎都被华东我军先期或同期所创造的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更大的光辉所笼罩。
鲁西南战役可以看作刘伯承指挥的诸多闪光战役的一个缩影,此后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不折不扣地执行毛泽东经略中原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巨大牺牲,实力元气大伤。
鲁西南战役也不幸成了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指挥的晋冀鲁豫我军独立完成的最后一次重要战役(直到渡江战役开始前),不能不说是一代名将刘伯承心中永久的痛惜。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八名: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参战双方: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华北军区第2兵团3个纵队、第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司令部及第4兵团2个军,第9兵团5个军加1个新骑师等,第11兵团1个军加1个独立师、3个整骑旅,第17兵团4个军加1个独立师等。
歼敌数量:歼灭国民党军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敌及塘沽敌一部26万余人,改编北平守敌25万余人,共计52.1万余人。
当选理由: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歼敌数量排名第二,我军伤亡人数却是最少,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解决敌人的范例,改编(起义)的敌人数量之巨甚至超过了歼敌数量,实属罕见。
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
综合点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此役我东北野战军主力(70余万)加上华北军区第2、3兵团主力(20余万)总数已达90万,连同地方部队参战人数多达100余万。
敌华北战区兵力总数不足60万,其中正规军人数只有30多万,其它多为地方保安部队改编而成,有战斗力的部队人数也不多,又被孤立于几个城池,兵力使用上捉襟见肘。
较之淮海、辽沈战役,军事方面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相对要弱,战役胜败的悬疑度要小,政治范畴获取的胜利远大于军事上取得的胜利。
北平的和平解放虽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到之处,但有几个必然因素不可否认:1、傅作义本来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只因善战而被蒋重用,蒋誉之为当代曾国藩,给予厚望以“中兴中华民国”,傅虽受宠若惊,但内心另有算盘。
2、傅作义以50多万的部队对付华北聂荣臻的40多万部队尚可相持,但再加上强大的东北林彪大军,傅是不会心存多少侥幸的。
3、国民党军徐州集团的覆没也让傅彻底放弃了幻想,也对国民党的命运丧失了信心。
4、如果一意孤行顽抗到底,将使自己成为毁坏京城的历史罪人。
但林彪根据战场态势的发展,提出暂缓攻击塘沽、大沽而先取天津(后果断作出放弃攻击塘、大,集中兵力夺取天津),并调华北第2、3兵团参加平、津会战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天津攻克作战之神速、之干净利落让傅作义等胆战心寒,也成为加快解决北平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8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10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七名:济南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9月16日至24日。
参战双方:华东野战军主力(含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13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及部分军区部队;国民党军第2绥靖区济南守敌14个旅,准备北上增援的敌第2、7、13兵团。
歼敌数量:全歼国民党军济南守敌10余万人(含起义2万余人),活捉敌第2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
入选理由: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攻城打援战例,华东野战军从“七月分兵”后重新完成了兵力集结,参战兵力达32万人,超过了敌济南守军和可能增援敌之总数(约28万人),第一次实现了华东战场我军兵力较之敌军占优势。
粟裕以56%的兵力打援,只用44%的兵力攻城的独特部署也让援敌望而却步。
综合点评:7月??迅速夺取济南。
刚刚指挥完豫东战役的粟裕认为各方条件还不成熟(又临雨季),许谭兵力不足10万,攻济打援难以兼顾,待休整准备充分后集华野主力全力以赴,中央予以采纳。
此役主要目的是攻克济南,但毛泽东和粟裕都认为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为此毛还专门致电许世友做他思想工作。
这种攻城打援战术在兵力部署上科学合理的配置,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为后来淮海战役中的成功打援和辽沈战役中的攻坚大城市提供了经验。
济南战役,中央一再明确“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在粟裕统一指挥下,攻城集团由山东兵团许、谭、王指挥,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事实上粟裕指挥重心首先放在攻济作战上,并坚持把攻城重点放在西面(许、谭意加强东线),济南西守备区吴化文就是在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攻势下率部起义的,“但夺取济南战役的胜利决不能寄希望于吴化文的起义,而要毫不动摇地建立在打的基础上”(粟语)。
坚固设防的济南城之迅速攻克(毛泽东原计划争取1个月左右时间打完,并准备打2至3个月),敌邱兵团的谨慎胆怯和李、黄兵团的集结迟缓,惧怕被歼,不敢贸犯,使得打援被一些人误解成“是另一个未能实现的战役计划”。
济南战役也被一些人曲解成“就是攻济”,甚至解放后出现了“济南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xxx”,而不提粟裕的历史笑话!战役评分:难度指数8分,技术指数9分,人气指数10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六名:晋中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6月11日至7月21日。
参战双方: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兵团第8、13纵和第15纵(太岳军区部队改编),北岳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部队;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33、34、43、61军及暂编总队,保安团、保警大队等。
歼敌数量:歼敌第7集团军总部及五个军部、四个整师、两个总队等共计10万余人(其中正规军7.4万人,另有民卫军等2.6万人),俘敌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解放14座县城。
入选理由: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场大规模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的典范之作,徐向前仅用6万余人的兵力,在40天的时间里歼灭阎锡山部10万之众,战术运用灵活机动,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是役徐向前的军事指挥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毛泽东等给予高度赞扬。
综合点评:红军时期威名远扬的徐向前,战术素养在我军屈指可数。
抗战后期由于身体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一直不在战区主官的位置。
刘邓率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南征大别山后,身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留在内线负责军区工作,手头上只有少数主力,多为地方部队,却相继取得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大战役的胜利,一举解放了山西省全境。
太原战役第二阶段,军委又增调了第19、20兵团和四野炮1师统归徐向前的太原前线司令部指挥,至此我方兵力已占绝对优势,后因徐病重,军委派彭德怀参加了攻打太原的指挥。
解放战争期间,徐向前仅仅指挥了屈指可数的这几次战役,也没能够和国民党真正的主力部队交上手,实难与我军其它战区创造的诸多辉煌战绩相抗衡,也让许多军事爱好者扼腕叹息。
但徐向前面对极端困难的条件,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了高超神奇的驾驭战争能力和技战术水平,且屡创佳绩,为我军的城市攻坚战和大兵团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足以载入军事史册。
战役评分:难度指数9分,技术指数10分,人气指数9分。
“十大经典战役”第五名:莱芜战役。
战役时间:1947年2月20日至23日。
1、2、3、4、6、7、8、9、10纵队和特纵等;国民党军欧震集团8个整编师、李仙洲集团3个军9个师等。
歼敌数量:歼灭敌第2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俘敌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
入选理由:莱芜战役是解放战争内线防御作战时期一次战役歼敌数量最多的战例,仅用3天时间,以临沂一座空城、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近6万人的光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