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概述.ppt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概述.ppt
缓解不安全感、提升满意度,并采取有效行动进 行自我或家庭防护、抵御风险的侵扰;
政府:加强对风险的综合管理与协调控制能力,
塑造政府部门形象、提升政府的美誉度;
社会:维护或构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矛盾或争
议的解决,缓解或避免风险对于公共利益的损 害。
㈡风险沟通的原则 准备原则 及时原则 选择原则 真诚原则
2、沟通对象确定 对于政府领导,要描述突发事件概况,已经或将要采 取的措施和对策,卫生应急过程存在的问题,解决这 些问题的建议,政府领导在卫生应急过程中的责任 等。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通报事件概况,还要提出 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应对措施等。 对于突发事件的受害者,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 疾病发生的原因,目前的诊治手段,疾病的预后,以 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 对于专业人员,则要从专业的角度描述疾病的流行病 学特点,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救治指导意见等。 对于大众,则要根据不同事件公众的关注点,有针对 性地提出相关信息,如疾病的传染性如何、是否可以 预防和治疗、该如何预防、在何处可以获取有关信息 等。
一、风险沟通的基本概念
(一)风险 风险是指某些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 可能性。 “风险”是某一危险因素导致损害的可能性或 概率。(2002年,WHO)
以下状况会增加突发事件的风险
人口密度增大 流动人群增加
跨境旅行活动频繁
恐怖活动增加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
高风险地区人 口增长
㈡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客观地对风 险做出评价。包括危害的鉴定、受风险威胁程 度的评估、危害特性和风险特性的确立等。
3、沟通方式和时机选择
不同的沟通对象,就应当适合采取不同的沟通 方式。沟通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新闻发布 会、媒体传播、网络媒体、电话采访、口头沟 通、电子邮件、书面沟通等。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2004.9
应急风险沟通可以避免以下不良行为或影响:
过度医疗 不理性的公众行为(如疯狂抢购、家庭过度消毒等) 采用不当手段获取医疗服务 不必要的旅游限制 对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措施提出质疑 对医疗服务的担忧 对政府措施的质疑 小道消息和谣言满天飞
风险沟通的作用
能够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减少和规避风 险,平息不良影响,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塑造和维护政府良好的形 象;
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及公
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风险 评估
不断凸现。
心理学
风险 沟通
传播学
2009年我国首次正式将“风险沟通”写入卫生 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卫生新 闻宣传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卫生新闻发布 要按照公开、透明、及时、全面、准确的原 则,以理顺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工作为重 点,加强危机传播和风险沟通”
能够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政策建议;
能够实现部门间的信息沟通;
能够及时向媒体提供信息,告知公众潜在的风险, 并帮助公众做出正确反应,采取有效行动;
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并参与行动。
三、风险沟通的目的和原则
㈠风险沟通的目的——维护或修复社会信任
目标受众:增进他们对于风险的理性认知,继而
四、风险沟通的基本方法
㈠风险沟通的主要环节 1、组织和信息准备 ⑴组织准备
在常态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小组,明 确小组各成员责任,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专家咨询 组。风险沟通小组负责组织联络,制定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风险沟通计划,做好相应信息、物资等准备工 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风险沟通小组迅速启动工 作机制,根据专家咨询组的建议制定风险沟通方案, 确定沟通方式、对象、内容和时间等,及时有效地开 展风险沟通,引导舆论,消除公众恐慌心理,提高公 众应对意识和能力。
第二类信息需求者, 他们关注的并不是关 于紧急行动的信息, 而是有关事件安全性 和事实真相的信息, 这类人包括:突发事 件可能波及的人群、 媒体、幸存者和救援 人员的亲属。
第一类信息需求者, 有关危机应对行动的 信息应当提供给:先 遣急救员、幸存者、 公共卫生和医护工作 者。
第三类信息需求 者,他们关注的 是有关事件安全 性和能够用来安 抚民众的信息。
㈢风险感受
风险感受是公众对风险的主观认识。
㈣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就是与目标受众双向交流与潜在的、 不确定的风险有关的信息,其目的是为了降低 风险造成的影响、避免危机的发生。
双向互动性
关于风险的 各种信息
有目的的传 播活动
风险沟通
二、风险沟通的作用
“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在控制疾病暴发方面取 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直到最近才认识到,对 于疾病暴发控制来说,风险沟通和实验室分析以 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样关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概述
田丹 主任医师 辽宁省健康教育中心
您将对以下内容有所了解:
风险沟通的概念 风险沟通的作用 风险沟通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风险沟通的基本方法 风险沟通的公众策略
我国对风险沟通的研
究 开 始 于 1996 年 。 在 经 历
了“非典”、甲型流感流行
等全球性的公信息准备 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各有特点,在进 行风险沟通时应掌握不同特点,有所侧重:
对于重大传染病疫情,应重点关注该传染病的传播 能力,是否有特异性的预防或治疗方法等; 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重点关注该病是否有 传染性,目前病因调查的进展如何;若病原学病因 一时未明,则其流行病学病因可能是什么;在进行 沟通时尽量不用“不明原因”的表述方式,而代之 以群体性发热、群体性腹泻等专业名词,以免引起 不必要的恐慌; 对于中毒事件,应重点关注发生中毒的总人数、死 亡人数,中毒的原因,毒源是否已经控制等;对于 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则应尽快判明是否为群体性 癔病。
提早准备,及时主动 信息真实,口径一致 有利应对,维护信誉
✓ 成功沟通的五个关键 因素:
提早计划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表示理解与同情 显示权威性和专业性 保持诚恳与开放性
危机中最严重的五种 沟通问题是:
官员或专家公开发表 的意见不一致 信息发布迟缓 专制的家长式的态度 未对谣言与流言及时 做出响应 未满足公众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