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机房建设方案建议

信息化机房建设方案建议

信息化机房建设方案建议一、慨况信息机房总建设面积120㎡,其中主机房占地约50㎡,辅助用房约70㎡(包括工作用房20㎡、库房30㎡、备用房20㎡)。

建设项目汇总如下:1)、机房装修及布局2)、空调新风系统3)、配电及UPS电源系统4)、防雷设施5)、监控及门禁系统6)、消防设施7)、KVM管理子系统二、初步设计2.1机房装修及布局此次机房布局按功能划分为数据中心、办公区域、库房、备用房及公共走道区域其中数据中心及办公区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钢化玻璃做隔断区划分开,再做合理布局调整。

在以往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中,机房环境大多给人以沉闷、单调、烦躁的感觉,本设计方案我们定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整体机房环境的亲和性、协调性。

在机房选材上讲究元素构筑搭配,以绿色环保设计为主导思想,装饰用材性能着重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防火防潮,在视觉上选用亚光材料,避免产生各种干扰光线。

此次机房装修主要涉及天花、地面、墙面等区域,满足防尘及防火要求,主要设计实施如下所述:1)吊顶整体机房吊顶面积约为120㎡。

吊顶选用600×600*0.8铝合金微孔板贴吸音膜。

顶内配套主龙骨U50*1.2,次龙骨,龙骨采用M10吊杆支撑。

机房内的顶面做防尘、防静电处理。

面板选用优质铝板压制而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下凸变形,能够长期保持挺括、平整,金属面板易于剪切,周边配有特制收边条,使整体更为美观,面板边为倒角边,拼接紧密。

2)地面整体机房敷设静电地板,刷防尘保护漆2遍,地面敷设20㎜带铝箔保温层,机房总面积120㎡。

防静电活动地板选用规格:600×600×35㎜,安装高度为400㎜。

在机房区设置保温层,以防止出现楼板结露现象从而破坏大楼结构及装饰。

地板的面板采用硬质SPCC钢板。

钢板硬度为≥90度,强度为均匀载荷大于16500N/M2,集中载荷大于4450N,弯曲度应小于2毫米,并无永久变形。

3)墙、柱面机房内墙、柱面墙面采用优质环保彩钢板,保证了机房墙面的材料防火性能的要求。

轻钢龙骨通过保护接地线缆和接地极连接,钢板厚0.6㎜,轻钢龙骨打底、表面彩钢板饰面;柱面均用优质彩钢板装饰包封;墙面与地板收边处采用100 ㎜不锈钢踢脚线(不锈钢厚度为1㎜)。

4)窗根据现场环境,机房区窗户采用轻钢龙骨与石膏板封闭,在封闭前在原窗户处做好密封。

5)门从走廊进入网络机房的门采用钢制防火防盗门,门上加装门禁系统,以保证设备机房的安全,从网络中心进入数据中心的门采用双开玻璃地弹门。

6)照明及维护系统机房区内的照明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与大楼的照明系统分开。

机房区照度设计大于500Lx,应急照明≥50Lx。

照明灯具采用3*40W嵌入式三管格栅灯,尺寸为600*600㎜,与方形吊顶板相配,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荧光灯管采用飞利浦光管,与灯盘相配可产生柔和的效果,不会产生眩光,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机房。

计算机机房采用荧光灯具(嵌入式安装)照明方式,达到光线流畅、统一的效果,在灯的布置上,根据安装高度(即吊顶高度)决定灯具间隔,并充分考虑到照度均匀性和有效抑制眩光等因素。

设置安全出口。

7)电源大型UPS用电设备电源插座由专用工业电源连接器(提供大型服务器和小型机电源)和多联单相三极插座组成,可适应各种牌号的电子设备用电需要,设在活动地板之上。

每个插座与电线管之间均以SR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以1.2M为宜。

UPS维修电源插座采用二极/三极电源插座,安装在机房四周墙面上。

电源插座应采用品牌的开关插座系列,保证插座内铜触件厚度,从而有效保证计算机机房用电的高可靠性要求。

2.2空调新风系统空调与新风系统是机房整个系统运行的保障。

为使机房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需要选用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

机房各精密空调分区内均安装大量重要设备,对机房环境要求很高,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压力、洁净度等参数应保持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

具体技术要求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的规定。

开机时机房内的温度、湿度要求停机时机房内的温度、湿度要求根据实际需要,本工程机房温湿度环境应达到A级设计标准。

机房内将采用下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

在机房空调机组底部做支架,支架高度与机房的活动地板高度相同。

经过空调机组处理过的低温空气,从空调机底部送到活动地板内,利用活动地板形成的空间作为一个静压箱,然后通过发热设备底部风口地板,进入机房和设备内,带走设备和机房的热量。

机房内回风采用上回风,上部区域为空调回风通道,热空气上区域回风通道回到空调机组内,进行冷却降温处理,再循环使用。

为了保证IT设备能够得到高效的制冷,机柜与精密空调之间需要保持2m 的距离。

机柜按照冷热通道布局,空调对着热通道,以获得最短的气流循环路径。

为了保证良好的气流,尽量保证高架地板下的洁净。

新风系统具有双组风道,可在引进新风的同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

应用叉流式热交换器,回收排出污风的能量对新风进行温度预处理,使得通风更节能,新风更舒适。

2.3配电及UPS电源系统此次设计我们设计采用市电供电、UPS不间断电源组成的组合式供电方式。

设备参数的实际负载需根据现场环境及后期拓展确认,初步估算负载量可选范围可设定为40~80(KVA),总配电室引双路电源给机房供电,当一路进线故障时,通过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电源自动转由另一路电源供电,保证了机房供电的可靠性。

采用三相五线制380V/220V供电形式。

零、地分开,充分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UPS系统整体设计技术难度不大,对设备性能的优劣应优先考虑。

通用性能参数应满足各部分架构全部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稳定度高,具备自我保护和故障诊断能力,避免模拟器件失效带来的风险,使得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N+X 并联冗余设计,使得用户可弹性设置冗余UPS模块数,UPS可以最大容量提供输出。

当负载超出冗余设定时,只要负载量没有超过模块的总容量,UPS 能够正常工作,并可以发出相应的警告。

每个模块采用独立控制系统,UPS模块根据互享的信息独立进行控制,故障模块失效后可以立即与并机系统脱离,不对并机系统造成危害。

配合热插拔技术,可以方便地将故障模块拔出维修。

2.4防雷系统根据现场环境确定机房所处建筑是否接地,若没有此措施应优先设置接地。

计算机机房设置的接地:直流工作地、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接地。

技术要求:计算机直流工作地小于等于1欧姆;计算机交流工作地小于等于4欧姆;安全保护地小于4欧姆;零地电位差小于1伏。

计算机直流工作地、计算机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和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为了便于测量,当接地线引入室内后,必须用镀锌螺栓与室内接地线连接。

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计算机机房静电泄漏网采用(3㎜*30㎜)㎜铜带,做1.2*1.2m的网格,在地板脚下敷设,最后通过接地引下线,串接1兆欧限流电阻引至接地体。

铝合金微孔吊顶的龙骨、三角骨与灯具外壳需用BV1.0的铜线螺接连成一体,再引到机房的接地端子板上。

本方案中需要为机房单独制作一个接地体地极。

地极由铜质材料、扁钢和50㎜*50㎜*5m镀锌角钢,角钢间距5m通过40㎜*4㎜镀锌扁钢焊接相连,采用35㎜²的多股铜导线与机房等电位汇流排相连等组合安装,要埋在距地表800㎜下面,且角铁要打到地表下3000㎜的深处。

接地地极系统应设置在大楼1m 外的地方,该地应为一块自然地,地下无高压管线、煤气管道及各种通讯线路。

水平线缆穿钢管或金属桥架敷设时,各段钢管或金属桥架应保持电气连接并接地。

接地电阻小于1Ω。

施工时这套接地装置的接地体应尽量远离大楼原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好能大于20米,以防止雷击所产生的反击现象。

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接地阻值,还应尽量减小上引线的电阻值。

此次设计上引线选用载面积为35平方豪米的铜芯专用屏蔽地线电缆(VVP-1*35)。

接地体的具体位置和上引线的具体路由,在施工时与甲方商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上引线的长度。

通过增大导线载面和减小导线长度的措施,来尽量减小上引线的电阻值。

由于物体磨擦、空气干燥等原因均会产生大量静电,静电放电时会产生高频干扰信号,可能引起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

设计中采用地线将产生的静电电荷放掉,避免静电电荷放电产生的高次谐波对计算机设备的干扰。

满足以上要求从而根据环境参数选择合适的防雷模块进行安装。

2.5监控及门禁系统根据机房布局,可分别在机房大门、办公区域门、信息中心设置门禁系统;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对监控设备进行选型,达到整体机房无死角监控,控制系统位于信息中心内部。

2.5.1门禁系统1)门禁系统简述门禁系统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现有多种形式的认证,如IC卡、指纹、面部识别甚至虹膜,大致设计分为三级结构,即中心管理层(数据中心门禁服务器)、现场管理层(门禁控制器)、现场执行层(读卡器、电控锁、出门按钮)。

中心管理层与门禁控制器之间采用计算机网络连接,控制器与读卡器、电锁、出门按钮采用线路直连。

本此设计以传统的IC卡、指纹认证作为案例介绍。

中心管理层:门禁系统管理平台设置在涉密综合传输机房内,设置一台服务器,安装门禁管理软件及数据库软件,负责对整个门禁考勤系统的维护管理。

同时设置一台门禁管理终端、一台发卡器;发卡器用于卡片在系统的注册、卡号写入,同时负责在终端门禁管理时的权限发送、更改等用途。

现场管理层:控制器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输入、输出信息的处理和储存、控制等。

本次方案采用四门控制器,为了加强管理,控制器均安装在机房内。

现场执行层:现场受控门禁点中有2个单向刷卡门禁点,每个门禁点进门位置配置1个非接触卡刷卡和指纹二合一读卡器,出门门位置配置1个开门按钮。

系统工作介质:本系统采用IC卡系统识别方式:系统识别采用指纹+刷卡读扇区方式,卡片对扇区加密授权,增强保密程度。

2)门禁系统功能实时监控:实时图文监控门状态及各类刷卡、警报等事件,全面掌控门禁系统工作状态。

开门方式:根据各个门禁点管制级别的差异,可实现刷卡、刷卡加密码等方式开门。

通行管制:可对系统内用户组的周计划、假日、假期计划、管制群组等属性进行管制参数设置。

AB门(互锁)功能:最多可设定4组互锁门区;可自定义互锁的一组/多组门,同一时间只能开启其中一道门;可实现双门互锁或多门互锁;可自定义输入触发动作、子系统联动策略,最多可设定4组互锁门区。

脱机运行:网络出现故障,每个门禁系统主控制器均可脱机运行,刷卡数据可保存2万条以上;在网络通畅后,门禁信息自动上传到数据服务器中。

数据库功能:系统提供进出人员的信息数据备份、数据导入、数据导出、数据删除的功能,提供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