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夕节介绍

七夕节介绍


时间崇拜
•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 给人以时间感。 •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 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 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数字崇拜
•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 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 七月七、九月九均列为吉庆日。 • “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 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 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穿针乞巧
瓜果乞巧
巧果
吃巧巧饭
巧芽汤
剪纸彩绣
拜巧姑
为牛庆生
七夕的由来及发展
• 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 及 •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 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 市。
七夕巧果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 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 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 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 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 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 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
七夕的习俗
•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 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 南瓜藤下听声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 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 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 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别称
• • • • • 双七或重七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星期:一年才能一相遇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 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起源 自然崇拜
•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 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 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 载就有了。科举制度产生后,中状元叫“大魁天 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 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节的简介
•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 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 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 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 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 夜晚,是天上织女与 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 心灵手巧的仙女,凡 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 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 巧艺,也少不了向她 求赐美满姻缘,所以 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 巧节。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 别称 起源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七夕的习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