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景作文技巧指引

写景作文技巧指引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者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

怎样才干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

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和可亲。

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特殊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

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干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三种:对景物的观察和体验普通的顺序可分三种: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那就应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和体验;就能挨次描述不同时间浮现的不同的景象。

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份组成的。

各个部份又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在一起。

景物和各部份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位置。

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

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按照观览的路线写,就是观览者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

随着观览者立足点的变化,一个个新的景物或者景象不断浮现,依次描写这些景物,就如作者带领读者一同参观遨游一样。

还应指出,这三种方法,在具体描写时还可以交互配合使用。

在对景物进行子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就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惟独这样,才干为文章注入活力,才干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一、以景勾联情思: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二、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三、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者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四、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情圆缺、如草的更行更远还生、如水的一江春江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起读者共鸣。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描写景物,第一要认真地观察。

惟独认真观察,才干具体描写,才干写出生动有趣的内容来。

比如我们观察水的特点,可从水面的颜色,流动,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来进行。

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动态和静态的特点。

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小溪是从山间泉水里流下来的,又清又亮,像一幅透明的绸子,颤动着铺向远方。

它顺着山势自高向低,“叮咚叮咚”弹着琴弦,“哗啦哗啦”唱着歌儿,再绕过山坡向东流去。

水中有许多小鱼、小虾,还有青蛙……这里写小溪的流水的特点,有形状,有颜色,有声音,有静态,有动态,有景物,有情趣……如果小作者没有进行认真地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的。

这说明小作者认真地观察了溪水的形状、颜色,声音、静态、动态等等方面。

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

拟人,是指运用想象,把事物当人写。

用拟人方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使用拟人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

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切当,浅近易懂,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漂亮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要使比喻切当,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

再想想。

它们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越准,比喻也就越确切。

找相似点,普通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去考虑。

轮廓相似、颜色相似、声音相似、长短大小相似、动态相似等等。

请看下面的佳作片段: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

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

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此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

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

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

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来使用,就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较好地表达了小作者对春天的爱慕之情。

所谓立体描写,就是抓住景物的形、色、态、势、音、味等方面的特点,全方位地进行生动具体地描写。

你看,海潮来了:午后一点钟摆布,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浮现了一条白线。

人们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挪移,逐渐拉长,变粗,横惯江面,形成一道6 米多高的城墙。

那浪越来越近,宛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疾驰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段关于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的描绘,有声——从远出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有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挪移,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形成一道 6 米多高的白色城墙;有色——白线,白色战马,白色城墙;有势——那浪越来越近,宛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疾驰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开动,发出山蹦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景物,就应该这样,从各个角度来描写。

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等等各个方面都具体地描写出来。

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干写出景物的情趣,才干得高分。

比如我们要描写一个小小的池塘,应该注意到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趣。

你看下面的小池塘的静态描写:黄昏,我爱坐在塘边静观,火红的太阳落进水里了,平平稳稳地躺着,像个红脸娃,全身发着红光。

四处散开着的绿水,像一张松软平滑的床,轻轻地托住了它。

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在这里,“绿绿的塘水托着红红的太阳,婀娜多姿的垂柳依依向水,多美的一幅画啊!”静得惹人爱慕。

小池塘的动态呢?更惹人爱慕:清晨,微风唤醒了沉睡的苇塘,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

举目向远处望去,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尖嘴的翠鸟在水中捉着小鱼;一只画眉鸟落在芦苇尖上兴奋地唱着;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给这芦苇塘又增添了生趣。

在这里,“芦苇随风起舞,好像绿绸子在摆动”,“ 各种鸟儿,有的盘旋于芦苇上方,有的在芦苇丛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声,不断从芦苇塘深处传来;”还有翠鸟捕鱼,画眉鸟唱歌,白色的海鸥从这里路过……这些动态的细腻描写,情趣无限;宛如一幅幅动态的电影画面……我们描写景物,都要注意时间的变化顺序,要注意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小池塘的作文,就可以按一天中的清晨,中午,傍晚,夜晚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写。

再如我们要描写海潮,就可以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时间变化的顺序来描述;写雨,就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变化来描述。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之感。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所写的景物中,是我们练习写作常用的方法,也是应该学会和必须掌握的方法。

把感情渗透在景物之中,就是在写景时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如,对自然体面的赞叹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惟独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干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干使文章得高分。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欣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遨游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人云端,从山顶向下看,云在脚下飘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鳞峋,崖壁陡似削,山石削如断,几乎是 90 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

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宛如刚下的白雪,那末洁净,那末润泽,别有一番神彩;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乾坤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真妙啊,妙就妙在它漂渺恍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

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之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本文的小作者用总一分一总的方法结构全文,先概述黄山的壮丽景色,再分述黄山的山和云,最后以描写黄山的云海、奇山、异树的美妙诗句结尾。

又采取同一种结构方式描绘出黄山的山和云的特点。

山是奇、高、险,云是白、静、妙,这些特点运用排比的形式描述,条理清晰。

大量运用比喻,使文章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既具体又充实。

纵观全文,表达了小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的家乡在河北省行唐县南岗底村,村旁边有一条小溪,它缠绕在九顶莲花山脚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