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
一、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强化指导,规范管理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建设中,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有效应用为核心,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强化指导,确保质量,全面推进陕西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几年来,省厅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3111”试点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发布了《陕西省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工程建设要求》等一系列陕西省地方标准。
各市(区)公安局根据省厅的总体部署,成立工作班子,深入一线调研,明确应用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建设规范,并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和工作措施,为各县(市、区)开展系统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
为保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统一建设标准。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等标准要求,保持总体框架上下衔接,确保各地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能够顺利实现全省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业务与技术相结合,满足实战需求。
省厅技防办积极吸收相关警种业务骨干、安防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工作,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可行与实用。
三是建立规划、方案的论证和审批制。
省厅要求各地建设规划和技术方案必须上报省厅,并由省厅组织专家论证、严格审核把关,规范管理,防止出现各自为政、脱离全局的问题。
(二)加大投入,模式多样
资金、人才是各地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为了保证系统建设的推进,各地不等不靠,采取多种措施和多种模式,保证了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
延安、铜川、渭南等地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采取“企业投资建设与维护、政府购买服务、公安管理使用”的建设模式,经公开招标和考察,最终确定由当地电信公司投资建设并对系统进行运行维护和保障,政府掏钱租用,公安管理使用。
二、建设成就
(一)公众安全感逐年提高
全省公众安全感由2005年的84.66%上升到2008年的89.32%,年均增长1.17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107个县(市、区)社会治安满意率历史性地全部超过80%。
平安建设知晓率从26.98%上升到61.21%,年均增长8.6个百分点。
(二)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全省1586个乡镇和159个街道办全部设立了综治委(办),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4373名。
由省政府出资组建专职治安巡逻队3824支,组建义务治安巡逻队3.6万多支,十户联防组织10.7万多个。
农村(社区)警务室覆盖率达到100%,有3325个行政村、约73万农户安装了警玲。
累计投入8亿多元,安装监控探头8万多个,视频监控覆盖了全省的92%的县(市、区)。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地位得到提升
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这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密不可分。
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公安机关主动履行建设者和捍卫者的重大职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西部强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