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把香港岛割让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商欠和战争赔款”:增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共计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两国平等往来。

废除公行制度,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2、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3、辛丑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或祺祥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热河,慈禧太后利用回京之机,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杀死或逮捕八大臣,夺得最高统治权。

因当时皇帝载淳年号祺祥后改为辛酉而得名。

4、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5、冯子才、晚清抗法名将。

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

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

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

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卒谥勇毅。

6、三国干涉还辽、“三国干涉还辽”是十九世纪末东亚乃至全球国际关系上的一次影响重大的事件,也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尽管俄法与德国在局部利益上取得了一致,英日在东亚问题上由对抗转向结盟,但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斗争并没有解除,而且是主要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对抗,必将导致近代国际局势的紧张,也是导致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

7、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

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

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8、戊戌变法、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诏书明确表示了变法的决心。

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戊戌年,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变法9、永安建制、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行了政治、军事建设,称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内容有:第一,封王建制。

初步建立了政权,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分别为东、西、南、北、翼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

同时颁布《太平官制》、《太平礼制》等各项制度,通过永安封王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已初步形成。

第二,颁行《太平天历》(冯云山创)。

第三,整饬军纪。

颁行军律《太平条规》、《太平军目》(冯云山编制)。

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和军政体制,进一步巩固了起义队伍,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10、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支部下设立分会。

同盟会的章程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11、保路运动、保路运动是中国清末粤、鄂、湘、川四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导火线。

1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由干王洪仁轩提出。

主要内容为: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械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为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13、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因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之人到京称“公车”,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的代称,因此,叫“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它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典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届于国民全体;规定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实行三权分立等;它废除了两千过年来的封建居住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发动维护共和制度的一次武装反袁斗争,实为辛亥革命的继续。

16、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17、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18、北伐战争北伐战争于 1926 年 7 月开始,主力是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标。

19、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

4月12日,被蒋介石收买的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向分驻上海各处的工人纠察队队部发动袭击。

随后,国民党军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并打死打伤纠察队员二三百人。

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万余人、学生、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当队伍行至闸北宝山路时,再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屠杀,群众死百余人,伤无数。

此后,蒋介石继续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捕杀。

仅三天内,即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这次反革命政变为蒋介石建立反动的南京政府扫清了道路。

20、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总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1、三湾改编、9月29日,毛泽东领导湖南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三湾村进行改编(三湾改编):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内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22、一二·九运动、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头幕。

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

2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在事变各方努力下迫使蒋介石作出了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协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24、减租减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

25、兴中会、1894年底,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人士20余人,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亲自草拟的《兴中会章程》,以“振兴中华,维护国体”为立会宗旨,并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端。

26、华兴会、华兴会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3年5月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员”黄兴从日本回国,进行革命活动。

11月4日他以庆祝自己30岁生日为名,邀集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反清革命团体,取名华兴会。

27、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召开;确立了党的工作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确定了在全国胜利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党执政以后要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

奠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的基础。

28、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共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30、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是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