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调查报告篇一:名人故居现状调查报告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20XX年2月19日目录一、项目简介1、团队名称 (2)2、活动口号 (2)3、课题名称 (2)4、选题背景、意义 (2)?现实背景 (2)?意义..................................................................................................................2二、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31、活动时间 (3)2、活动形式3、活动内容.....................................................................................................3........... (3)三、活动记录 (4)1、日程安排 (4)2、部分采访问题 (5)3、访谈记录 (5)四、活动成果 (8)1、各地故居现状 (8)2、部分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1)3、部分关键问题的解答 (14)五、部分活动照片 (17)六、后记.................................................................................................................. (22)七、附录:调查问卷 (24)项目简介团队名称“城市.足迹”名人故居调查团活动口号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积淀!所属单位*************项目名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现状走访调查专题调研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利用和保护现状调查活动背景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
日前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林故居”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据20XX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活动的意义学史可以明智,历史人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素养教育,历史的生命和现代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高瞻远瞩,进退裕如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挖掘地方高校所在地区和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品味大师的伟大人格,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途径。
同时,名人故居,是一枚枚钉在城市文化地图上的符号,承载的是文化,传承的是精神。
也是我们当前社会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通过走访,我们要发现故居在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不足,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它们,并给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措施。
项目实施路线及过程济南:济南市文物局、老舍故居、状元陈冕的府邸、王士祯的故居、路大荒的故居、教育家鞠思敏故居。
青岛:束星北故居、老舍故居、梁实秋故居、童第周故居、冯沅君陆侃如故居.活动时间20XX年01月13日—20XX年02月06日活动方式:走访、调查。
用笔和相机记录我们的行程。
活动内容: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将会走访济南现存的文化名人的故居,查看它们现在的具体情况。
并且采访询问周围的市民对附近的名人故居的了解情况。
之后,我们将会到济南市文物局去了解济南名人故居的一些历史资料以及它们被拆迁的经历。
离开济南后,小组成员各自回到家乡,到自己的家乡去走访调查。
因为青岛曾是山大的老校址,所以在海洋大学附近的名人故居是比较多的。
同时,青岛市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对于当地的故居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完善。
因此,我们的第二个工作重点就是青岛市。
过完年之后,我们将把较多精力投入到走访青岛故居方面的工作中。
故居实地走访包括:故居现状参观,对于现存的故居旧址我们进行实地考察;故居住户及附近居民的交流互动,我们到达故居参观完之后,要与故居现在的居民进行交流沟通,谈一谈大师们在以前在这里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在这里居住时取得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会从居民口中了解故居建成以来所经历的变故,以及当前故居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完成故居的走访之后,我们要到文物保护部门去了解一下更加权威的材料和数据,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对于故居的保护所出台的一些政策,以及在探索如何保护故居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
完成我们的社会实践考察之后,我们利用所见所闻获取的材料,整理出我们的社会实践走访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济南、青岛等地现有的故居数量,及其所归属的部门。
故居的现状和保护利用情况。
当地政府对于故居保护的投入等。
活动记录日程安排1月12日: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会议,强调社会实践中注意的问题,分配给各组的任务。
1月13日:一组成员奔赴济南市文物局,向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了解济南市名人故居的数量、现状、利用和保护措施、故居保护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以及当前故居保护的困难之处。
做好我们的采访记录。
二组成员去往位于南新街58号的老舍故居,与故居现在的居住者交流故居的历史和利用情况,并向周围群众了解情况,做好记录。
三组成员的目标则是秋柳园街21号的清代杰出诗人王士祯的故居。
晚上召开组内会议,总结今天的成果。
1月14日:一组成员路大荒的故居;二组成员状元陈冕的府邸;三组成员教育家鞠思敏故居。
晚上召开会议,结束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济南地区的活动。
2月1日:小组成员开始启动自己家乡的故居调查活动。
队长将奔赴青岛,与家乡青岛的队员一起组织开展青岛地区的活动。
2月2日:朱树屏故居、康有为故居。
2月2日:沈从文故居、闻一多故居。
2月3日:青岛市文物局、老舍故居。
2月5日:将材料汇总。
开始着手我们的另一项任务——结题报告。
将各个任务分配到小组中,由小组成员负责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最后形成完整的社会实践报告。
部分采访问题1、如何看待人文故居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2、通过参观这些故居我们能获得什么?3、我市现有的故居数量是多少?篇二: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与开发调研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与开发调研小引北京为数众多的文化名人故居是定格在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批呼之欲出的鲜活图标,镌刻着一个民族千百年积累的记忆,又是延续着历史文脉。
本子课题选择了北京文化名人故居为切入点,考察其社会文化效益、宣传、保护、及资金四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出开发研究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北京文化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宣传人文奥运,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文化名人故居是历史的见证人,是民族的精神宝库,承担了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大作用,彰显着巨大的感召性和激发性能量,对人才培养、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文化名人故居与故宫、天安门等标志性建筑一起,共同维护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色古香的整体风貌。
这一些四合院或旧王府的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人文精神。
它们的存在,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最好证明,构筑并延续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气息,对城市精神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浸染功能。
(一)北京文化名人故居的现状1、数量和分布据统计,目前北京已经确认的名人故居有88处,已经挂牌保护的国家级、市级、区级名人故居有31处。
被列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2处,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的17处,被列为区县级文保单位的12处,另有3处被列为普查登记项目、5处作为保护院落。
1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名人故居是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名人故居有7处:鲁迅故居、朱彝尊故居、康有为故居、梅兰芳纪念馆、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纪念馆和茅盾故居。
北京挂牌的31处名人故居分布于东城、西城、宣武三区,文化名人故居有23处。
其中文化名人故居东城有9处,有梁启超、陈独秀、蔡元培、茅盾、欧阳予倩、田汉、杨昌济、朱启钤、老舍故居;宣武有8处,有朱彝尊、顾炎武、纪晓岚、康有为、谭嗣同、荀慧生等故居及鲁迅曾经住过的绍兴会馆和邵飘萍居所京报馆;西城有6处,分别是李大钊、鲁迅、郭沫若、齐白石、梅兰芳、程砚秋故居。
0%39%32%2①参阅吴迪:《名人故居,无法再生的资源》,《北京日报》,20XX年07月14日。
①参阅赵婷、时小丹:《北京超过八成名人故居未开放31处故居日前挂牌》,《华夏经纬网》,20XX年3月22日。
2、开放情况在以上的文化名人故居中,有的建立了博物馆,如鲁迅故居旁建立了“鲁迅博物馆”,有的建成了纪念馆,如梅兰芳、徐悲鸿、老舍故居等。
大多数的文化名人故居都挂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每年都会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以中学生居多)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弘扬文化名人身上的文化传统、精神和价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然,还有很多故居目前尚未开放。
未开放的原因不是政府不愿开放,而是暂时尚未有能力开放,因为故居内部往往住有几户、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居民,其腾退搬迁工作很难一时得以解决;解决的重要条件是政府部门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此外居民的配合也不可或缺。
目前北京市文物局开始将名人故居的保护列入“人文奥运”计划,今后,随着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会有更多的名人故居对社会开放。
3、建筑情况与天津很多洋房式建筑的名人故居、青岛红瓦顶建筑的名人故居不同的是,北京大多数名人故居的建筑式样是老北京四合院,因此故居本身就是一种中国古建筑的杰作,表现了城市特有的历史风貌,是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
四合院的环境比较宁静,它与老北京静谧庄严的整体氛围是一致的,同时也是这种特殊文化氛围的有机构筑部分。
四合院符合中国古建筑实用、美观、大方的建筑原则,因此名人故居的建筑也是一个为建筑界等饶有兴趣并深入研究的领域。
4、路标与内外环境情况大多数的故居没有路标,这不但使故居“养在深闺人未识”,还令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在寻3找故居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故居“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惨淡状况。
很多故居的路标原先是有的,被拆去的原因是路标的竖立与交通部门的某些规定或交通状况有所冲突,而双方未能协调好。
鲁迅故居门口纸制的简易地标(巩璠摄于20XX年10月)开放的故居内部格局改动的不多,几乎按照他们生前居住的格局式样设置,如茅盾故居、郭沫若故居、鲁迅故居等;①参阅郭安:《北京名人故居缺少指示路牌找鲁迅故居竟用9小时》,《北京娱乐信报》,20XX年7月17日。
纪念馆也尽量展出文化名人们生前的作品、照片、用具等,但由于场地有限,未能全面展出,有相当一部分在库里保存着,定期和展览品交替展出,如徐悲鸿纪念馆就有近三分之二的作品收藏在库里,定期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