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基本知识ppt课件

儒家基本知识ppt课件

•8
儒家主要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 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
礼》、《乐经》、《周易》、《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
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 《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 《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 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 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3
• 代表:近代学者章太炎 当代学者李泽厚
• 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 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章太炎在《国 故论衡》中说:“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 为术士之称。”
• 李泽厚 也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儒家是巫师 演化而来的。
•4
代表:东汉许慎 现代郭沫若
许慎《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 之称。”把儒者看作为江湖术士。
•14
【宋元明新儒家——宋明理学】
起源:儒 、释、道(道教兴起于东汉)三教合 流、玄学的式微
侧重点:社会政治关系 朱熹的思想: 心性论:去人欲、存 天理,修养道德,成为圣
贤。(解释:人既有为善的根据(人性是理, 是善),也有为恶的可能(人有形体,有各种物 质要求),而人心是能动的,人究 竟为善为恶 全在人心的选择、决断。所以朱熹认为,要使 人为善成圣,必须使道心为主宰而人心听命,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 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 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带有 贬低其地位的意思。
•5
儒家创始人孔子
•6
孔子核心思想主张
主张“仁”: “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 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 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维护“礼”:“贵贱有序”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克己复礼” 中庸: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7
儒家的主要特征
•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 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 外王事功之学(重内心修行);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运 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15
王守仁(阳明先生) 心本论(人心即是天理,要用道德自觉(良心)
去管束人) 知行合一
•16
【清代儒家——新经学】
顾炎武:经世致用 王夫之:批评君主专制、民主思想 黄宗羲: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 曾国藩:内圣外王的典范、《曾国藩家书》
•17Biblioteka (乐以向善) 性恶论•13
【 汉代儒家——两汉经学】
• 儒家的特点之一就是阐发它所尊崇的经典 《易》、《书》、《诗》、《礼》、 《乐》、《春秋》。本为 六经,后因《乐》 亡佚,成为五经。
董仲舒:(今文经学派的最重要代表人物, 另一个学派是古文经学)
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天人感应、义利之辨
•10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汉代:陆贾、董仲舒、郑玄、 宋代: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继
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九渊、邵雍 明代:王阳明 清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国藩 现代: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
•11
儒家的发展
【先秦】 代表:孔子、孟子、荀子 地位:和诸子地位平等。而且,在秦始皇时
受到重创,便是所谓的"焚书坑儒“ 思想: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邹国人) 仁政、 民贵君轻(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性善论、
•12
荀子: 基本情况: 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战国末叶赵国人。
曾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从事研究和讲学, 很受齐 王重视。 理论: 重视礼乐(礼 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
•1
关于“儒”字的解释
• 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意味是 帮助人的。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 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
• 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而是 温柔的教诲,是和风细雨,而不是狂 风骤雨。
•2
儒家的起源
代表:汉代刘向、刘歆、班固 观点: 诸子百家出自周官。其中,儒家是从周代主管
教育的官员转化而来的。《汉书·艺文志》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 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 言,于道为最高。”其他各家如道家出于史学 之官,阴阳家则出于天文之官,法家则出于刑 法之官,名家则出于礼乐之官,墨家则出于祭 祀之官,等等。
•9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 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 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 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 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 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 语》、《孟子》, 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 《礼记》、《左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