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5
March
绿色中国
临安位于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杭州至黄
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被誉为长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
全市
森林覆盖率76.55%,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
森林公园。
先后获得了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
森林城市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京都议定书》把发展林业列
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临安在碳汇林业方面进行了积
极探索,已经引进全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
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28.4万亩,四旁植树71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114万亩,有林地面积从10年
前的333万亩增加到354万亩,年均增加2万多亩;森林蓄积量同比增长210万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restry and Enhance Forest Carbon Function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文/临安市林业局局长 沈志军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临安林业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rch
绿色中国立方米,年均净增20.9万立方米。
临安市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以稳定的政策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稳定的政策决定着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权力,调节着森林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和参与程度,进而影响林业碳汇的增加。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
临安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竹笋产业
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
市财政每年安排3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竹笋、山核桃等林业产业的发展。
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累计配套公益林资金2100多万元,下拨公益林资金6725万元。
二是落实保护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
格依法护林,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面停止了天然阔叶林的采伐,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市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余万立方米。
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林地保护奖惩制等制度,坚持专业队伍护林与群众义务护绿相结合,多管齐下,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三是营造宽松环境。
落实国家的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及民间组织等各种无偿资金和优惠贷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
取消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林农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以扎实的工程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始终坚持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加林业碳汇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功能。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1999年以来,临安大力实施生态
公益林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1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
根据初步测算,临安市生态公益林年固定
二氧化碳75.6万吨,年释放氧气53.6万吨。
去年,根据临安市公益林实际,按照区位重要性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各类公益林拟定了不同的经营方案,拟订了不同的管护标准,一、二、三类林分别给予29元/亩、24.5元/亩、17元/亩不等的补偿。
二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全
良好的生态使临安成为动物的天堂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rch
绿色中国
市初步形成了以竹笋、山核桃等商品
林基地为依托,百万亩生态公益林为
基础,千余公里通道绿化为骨架,公园、
广场、河流、社区、庭院各种绿地相
互交融,乔、灌、藤、花、草搭配有致,
点、线、面、环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
生态系统。
三是大力实施毛竹碳汇建设工
程。
2008年,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
石油)浙江临安毛竹林碳汇项目基地
在临安市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乃至
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
项目规
划建造毛竹碳汇林715.8亩,预计项
目期内毛竹林分可实现净固碳4485
吨,每年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约820
吨,20年时间里可吸收16400吨二氧
化碳。
按一辆机动车一年的二氧化碳
排放量为1吨计算,相当于820辆车
20年的排放量。
以富民的产业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要让林农支持、参与碳汇林业建
设,必须让山区农民富裕起来。
通过
10多年的建设,临安的林业产业从依
靠木质资源为主转为发展竹林、经济
林和森林旅游等非木质资源为主,大
大增加了森林蓄积量。
一是全力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发
展山核桃、菜竹、花卉苗木和杨桐特
色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临安特色的
市域以东“三竹”为主、市域以西山
核桃等干果为主的区域产业布局。
全
市竹林面积从1989年的50万亩增
加到100万亩,是“江南最大的菜竹
园”。
全市山核桃面积由1989年17
万亩增加到46万亩,2009年产量达
到13820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
50%以上。
二是培育发展循环产业。
依托浙
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天目香山炭业
有限公司等单位,加大山核桃蒲、竹
笋壳等林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木材、竹材、干果、
竹笋、花卉园艺、药材等六大林特产
品加工体系,年加工产值突破20亿元,
是全国最大的山核桃、水煮笋、天目
笋干生产和加工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森林旅游。
近几年
来,临安通过连续举办中国天目山森
林旅游资源博览会,打响了森林旅游
品牌,森林旅游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各类森
林旅游景点21处,经营总面积达40
多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2%;
“森林人家”经营规模已由当初的两三
个村十几户农户参与经营,发展到目
前的44个村、410户农户7564张床位,
22个村成为旅游特色村。
2009年“森
林人家”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
综合经营收入3500多万元,成为农民
增收的新渠道。
以创新的机制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临安市把发展碳汇林业作为一项
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实施,十分重视经
营机制创新。
一是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从
2001年起,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临
安市全面启动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核
发林权证工作。
去年,又出台了《临
安市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
见》,印发了《关于做好林权抵押贷款
工作的指导意见》,起草了林木采伐、
林权流转等配套改革管理办法。
累计
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300余万元,生态
公益林火灾险统保面达到100%。
二是高度重视科技支撑作用。
以
临安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逐步引进以“3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
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管理,实现对
森林资源消长与重大森林灾害控制的
动态监测。
鼓励林场、经营大户开展
森林认证。
国营昌化林场作为国内首
家进行森林认证的国有林场,2001年
以来,经认证的木材销售总额比以往
增收了近百万元,尝到了森林认证后
的甜头。
三是实施林业目标责任管理。
坚
持以林业发展规划为指导,排出年度
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
与乡镇(街道),每年签订保护和发展
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
年终对照目标
责任抓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
乡镇与满意单位的评选依据,从而使
林业工作变成一件一件实事,落实到
每一个部门和责任人。
可以说,通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
努力,临安的碳汇林业建设已经具备
一定的基础。
下一步,临安将着重落
实三大举措,推动碳汇林业的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5万亩碳汇林建设项
目,启动森林经营模式推广行动,力
争到2020年,全市活立木蓄积量增加
到1250万立方米,森林吸收二氧化碳
新增90万吨以上。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
浙江农林大学的合作,建立碳汇项目
研究示范基地和竹林碳汇定位研究点,
积极引进造林、再造林和现有林碳汇
贸易相结合的林业碳汇项目。
三是参
照中国绿色碳基金章程,为企业构建
一个以营造林为主、专门生产森林碳
汇的临安绿色碳基金,推动碳汇事业
和生物质能源在临安的发展。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