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一)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病因治疗(二)心境障碍与自杀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与抑郁症躁狂发作心境恶劣环性心境障碍病因治疗(三)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惊恐发作不伴广场恐怖(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PTSD急性应激障碍病因治疗精神分裂症一:.定义“分裂”:人的主观感觉、思维、意志、情感、行为等心理机能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分离不一致,而非指任何器质性的分裂样的病变。

发病率0.07%0--0.52%0患病率0。

9%0--17.4%0农村居民中精神分裂症比城市居民少患病率以35岁及55岁人群最高精神分裂症在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二:主要症状特征:(一)思维障碍(言语紊乱)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散漫(2)思维破裂(3)词语新作(4)象征性思维(5)言语贫乏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1)被害妄想(2)牵连观念(3)嫉妒妄想(4)影响妄想(5)非血统妄想3.思维体验障碍(异己体验)(1)思维被插入感(2)思维扩大或被广播(3)妄想知觉(4)思维云集(二)知觉障碍(听幻觉)(1)评论性幻听(2)命令性幻听(3)争论性幻听(4)思维鸣响7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觉(三)情感平淡指病人缺乏活动的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四)紧张症(1)木僵状态(意识清晰)(2)违拗症(3)紧张性自动症(4)作态与特殊姿势(故意)(5)刻板症(6)多动或兴奋(五)自知力障碍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三:诊断标准(对病程的要求更严格!)A.特征性症状:>2,且应在1个月内有明显表现(1)妄想(2)幻觉(3)言语紊乱(4)明显的紊乱或紧张行为(5)阴性症状,即情感平淡那、言语贫乏或意志减退B.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C.病期:至少6个月D. 排除心境障碍及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E.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导致的生理效应F.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关系四:分类1.偏执型2.紧张型(以木僵状态常见)3.瓦解型(青春型,有兴奋冲动行为和本能意向亢奋)4.残留型(指过去至少有一次发病,目前仍存在有个别的症状)5.未分化型五:病因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遗传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遗传研究双生子研究家庭研究寄养子研究(二)神经生化研究多巴胺假说(吩噻嗪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阻滞多巴胺受体)5--HT假说(5--HT 2A 受体能抑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5--HT 1A受体则与5--HT 2A受体拮抗竞争)乙酰胆碱能假说(在几个脑区内都有抗多巴胺能的效应)(三)大脑及脑影像学研究30%-40%精神分裂症病人有脑室扩大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情况(也可能是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二氮类药引起的)(四)社会心理因素(一)早期的心理创伤、心理诱因和生活事件(非必要或充分条件(二)心理学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1.心理动力学观点2.家庭研究的观点(五)心理病理学研究1.思维形式障碍(可做简单反应,不可对更精细的进一步层次联系)2.妄想3.幻听(六)认知功能研究(七)产前与产后的因素六:治疗(一)生物学治疗1.药物治疗(氯丙嗪)2.电抽搐治疗3.精神外科治疗(二)心理治疗1.心理动力学治疗2.认知行为治疗(1)认知训练(2)对社会的理解(3)交谈(4)社交技能(5)人际间问题的解决3.家庭干预(1)心理教育(2)应激处理(3)危机干预(三)康复治疗1.基于医院的康复治疗2.基于社区防治的康复治疗心境障碍与自杀一:定义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长时间里存在的情绪状态,它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抑郁症包括躁狂和抑郁的心境)正常的抑郁:哀伤(失去所爱的人后所经历的心理历程)/ 产后抑郁反应抑郁本身也有积极的作用,正常与异常是连续的抑郁症: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双相(心境)型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终生患病率约1%,两性无明显差异,高社会经济阶层更多见,与是否已婚无关)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混合发作:一个短期对的(至少1周内)较轻的病人会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双相障碍的两种类型:I型双相型障碍:有些病人有一次躁狂发作,其后没有抑郁发作II型双相型障碍:另一些病人没有躁狂发作,但有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抑郁发作的特征性表现:(1)抑郁心境(2)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3)食欲紊乱(4)睡眠紊乱(5)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6)精力减退(7)无价值感和内疚感(8)思维困难(9)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10)其他的抑郁发作症状抑郁发作的程度(表略):重度3+5中度2+3、4轻度2+2抑郁发作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P141抑郁障碍的特殊类型:(1)季节性抑郁障碍(2)快速循环性双相障碍(3)产后抑郁症(4)混合性焦虑抑郁综合症(5)短暂复发抑郁症(6)更年期抑郁症(7)阈下抑郁症躁狂发作的主要特征:(1)情绪高涨与易激惹(2)自尊的膨胀(3)睡眠需要减少(4)言语增多(5)思维奔逸(6)注意力分散(7)精力充沛(8)行为鲁莽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P146心境恶劣的诊断标准:P151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P1511.精神病性和神经症性心境障碍2.内源性和反应性心境障碍3.早发性和迟发性心境障碍4.焦虑和抑郁的共病心境障碍的病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学因素2.神经生理学的研究3.生物化学的研究4.神经内分泌系统二:社会心理学因素(一)心理动力学观点1.对丧失的反应:自我惩罚2.对丧失的补偿(二)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观点(三)行为主义观点1.消退2.回避型社会行为3.强化(四)认知理论的观点1.Beck的理论2.无助感和无望感的三种理论(1)习得性无助理论(2)归因和习得性无助理论(3)无望感理论(五)社会因素三:有关双相心境障碍的心理学理论心境障碍的治疗:一:生物治疗(一)电抽搐治疗(二)药物治疗1.抗抑郁药(1)三环类抗抑郁药(2)四环类抗抑郁药(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4)心境稳定剂(5)最新进展2.抗躁狂药(1)心境稳定剂(2)抗癫痫药(三)光疗法(四)维持治疗二:心理治疗1.心理动力学治疗2.认知治疗3.行为治疗4.人本主义治疗5.团体心理治疗三:家庭教育自杀与自杀有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职业经济状况与教育水平疾病自杀的原因1.自杀的心理因素2.自杀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因素自杀的预防1.评估自杀的危险因素痛苦计划既往史附加情况2.热线干预与危机干预焦虑障碍定义: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无明确的诱因或仅有微弱的诱惑时,才能视为病理性的精神病理现象的焦虑具有的特点1--5焦虑的分类:1.现实性焦虑2.神经症性焦虑(三种表现形式)“游离性”/强烈的非理性恐惧/惊恐反应3.道德性焦虑神经症的特征P187恐怖症恐怖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临床表现:1.广场恐怖症:不仅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也包括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的地方临床表现:焦虑症状焦虑均在特殊情境中发生,严重时会出现惊恐发作回避行为诊断标准P1912.社交恐怖症:是指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对视恐怖症赤面恐怖症广泛性社交恐怖症诊断标准P1923.特殊恐怖症: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诊断标准P194病因:(一)生物学因素(二)心理社会因素1.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2.行为治疗理论的观点3.认知理论4.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心理治疗1.行为治疗(1)系统脱敏法(2)满灌疗法(3)模仿法2.认知治疗3.其他心理疗法森田疗法惊恐障碍定义惊恐障碍的核心症状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常突然发生,10分钟内症状就达到高峰伴随惊恐发作时的躯体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多种令其烦恼的想法惊恐障碍与抑郁症常同时并存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P203不伴广场恐怖(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P203病因:1.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神经递质学说(3)乳酸盐假说2.心理社会因素治疗:1,药物治疗2.心理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基本特征是慢性,不可控的担忧核心症状是漂浮不定的焦虑诊断标准P211病因:(一)生物学因素1.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2.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的观点3.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二)心理社会因素治疗:1.药物治疗2.心理治疗强迫症强迫症: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表现1.强迫观念2.强迫行为3.病程、共病及预后病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学2.脑影像学3.生化机制(二)心理社会因素1.心理分析理论的观点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3.认知理论的观点治疗:(一)药物治疗(二)心理治疗1.心理分析疗法2.认知行为疗法3.森田疗法创伤后应激(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

临床表现: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3.警觉性提高4.其他表现负罪感等诊断标准P232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P233(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与PTSD相似,主要区别是分离性症状比较突出)病因:1.创伤性事件(1)认为灾难(2)自然灾难(3)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事件2.生物学因素3.心理社会因素治疗:1.药物治疗2.心理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