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国学教案
教学方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揭题:
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
(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二、学文晓理: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师:这几句三字经告诉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家长为了工作、生意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这是不对的,老师如果对学生不严个要求,就是老师的问题了。
3指导断句: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断句,说明理由:“为什么要断在这儿”?
2)教师根据学生的断句进行分析:好的保留,不好的去掉,最后总结出最佳断句方法。
3)按照断句再朗诵,看看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韵律。
5请一两名学生吟诵,生生评读、师生评读。
四指导背诵:
1看投影片填空,帮助背诵。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启示:小时不努力学习,等自己老了,岁数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提问:你还想说些什么?
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2请学生说说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花的影子)
3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
二了解内容:
1齐读古诗,纠正字音建立整体印象。
2小组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自学要求:
1)先互读古诗,要读通读顺。
2)讨论:“从哪儿必一个字看出是写花的影子”?
3)互相说说自己对每句诗的理解。(不一个字的解释。)
危楼()()(),
()可摘()()。
()()()()(),
恐惊()()()。
2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合作背诵。
3试着自己被下来,看谁背的快。
国学课教案
班级一、二年级第(7)周
教学内容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提问: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四、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国学课教案
班级一、二年级第(11)周
教学内容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教学难点
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揭题:
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
(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二、学文晓理:
看视频、讲故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导入:
1教师配乐诗朗诵《夜宿山寺》,把学生带入情境。
2请学生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山很高......)
3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吧。
二了解内容:
1齐读古诗,纠正字音建立整体印象。
2小组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要求:
1)先互读古诗,要读通读顺。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讲故事
四、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教学难点
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揭题:
提问:有谁会背前面学过的“三字经”?(指名背诵)
你能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二、学文晓理:
原文: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古代时候,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生字。(数、独、暗)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诵情况。
2、学习生字。
(1)齐读第一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解释句意,读准生字。
(2)齐读第二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解释句意,读准生字。
3、巩固所学生字。(学生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教师指导)
2、学习生字。
(1)齐读第一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解释句意,读准生字。
(2)齐读第二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解释句意,读准生字。
巩固所学生字。(学生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教师指导)
3、朗读《江上渔者》一课。
四、巩固今日所学生字,熟练朗诵诗文。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二、学文晓理:
原文: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改变。教诲一个人按照本性发展放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不懈。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四、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学习背诵
读懂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
1、师范读,学生体会古诗的读法。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照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3、指名读,互评,老师纠正停顿。
4、自由练习读,边读边看图,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
5、指名读一句说一句的意思。
四:背诵
1、自由背诵。看谁记的又对又快。
4、朗读《梅花》一课。
五、自学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国学课教案
班级一、二年级第(9)周
教学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重点
理解它们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它们的意思。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生气的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告诫孟子只有日积月累的学习,方有进益。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2、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
教
学
过
程
一、课堂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江上渔者》
2、介绍作者:范仲淹
二、自学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生字。(者、往、君、舟)
三、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诵情况。
讲故事《孟母三迁》
四、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国学课教案
班级一、二年级第(6)周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2、了解诗的内容。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3)按照断句再朗诵,看看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韵律。
5请一两名学生吟诵,生生评读、师生评读。
四指导背诵:
1看投影片填空,帮助背诵。
重重叠叠()瑶(),()度()童()()()。
()()()()()()(),
()教()()()将()。
2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合作背诵。3试着自己被下来,看谁背得快。
国学课教案
年级一、二年级第(1)周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这几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教学难点
理解三字经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
一、导入揭题:
提问:有谁背过“三字经”?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二、学文晓理: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在全班提出,集体解决。
3汇报自学情况,集体解决疑问。(收拾;教;将)
三指导朗诵:
1指名朗诵诗,要读出韵律和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