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毛概课件 第六讲2
十 四 大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
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 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 公平。
十四届三中全会
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 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
率
从经济的角度看,效率就是资
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所谓效率,
也就是“最小——最大”原理。即 一定的产出要有最小的投入,或者
2、坚持公有 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不仅 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 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 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 十五大报告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 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 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十五大报告
国有经济起主 导作用,主要体现 在控制力上。 十五大报告
1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分配制度
2 、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 的关系
1 、坚持和完善以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十 五 大
坚持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制度。
十 五 大
把按劳分配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合起来。
2、正确处理 公平和效率的 关系
说一定的投入要有最大的产出。
公
平
所谓公平,它不仅是一个经济
学的概念,更与伦理即价值判断有
关,甚至远超出这两方面。如果仅 限制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的范围内,
公平可简单地理解为均等。
公
平
一是起点的公平,指每个
人站在同一起跑线,让每个人
都有平等的能力竞争、介入市 场,在获取财富的机会上人人
均等。
公
平四大报告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 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 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 同发展。
十五大报告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 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 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 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境发生变化后,原先他认为是公平的,现在他又有
可能认为是不公平的。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平不
是一个实证经济学的问题,而是一个规范经济学的 问题,即没有是与不是,只有应该还是不应该。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 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 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 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 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 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十六大报告》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 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 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 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 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 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 为社会主义服务。 十五大报告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 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 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 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 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 资产的整体质量。 十五大报告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 坚持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目前,国有经 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必须着力加以解决。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 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 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 他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个体经营户,一般是一 个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 时,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批准,可以请一、二个帮手; 技术性强或者有特殊技艺的 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五 个学徒。
《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
马克思在分析小业主向资本家转化 时作了一个假定:假定剩余价值率是50 %,那么一个雇主至少要雇两个工人, 这样从两个工人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 才可以维持他一个人相当于工人的生活 水平,如果要比工人生活水平高一倍, 就至少要雇四个工人,再要拿出一半来 积累扩大再生产,就至少要雇佣八个工 人。所以最低限度,要成为资本家的话, 就必须要雇佣八个工人。
十二大报告
坚持国营经济的 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 经济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
济的主导力量,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
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但是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决不应以限制和排斥其他经济形式和经
营方式的发展为条件。
十三大报告
在初级阶段,尤其 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 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 份。
十 三 大
十三大报告明确地 指出了个体经济、私营 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社 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和 有益的补充。
十 四 大
十四大报告重申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 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 补充。
十 五 大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 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 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 质要求。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 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综合 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 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 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 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 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 方向稳步前进。
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按规范的 来说,是劳动联合和资本 联合相结合,是集股份制 与合作制的一些特点为一 体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
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 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 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 完善。 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 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 励。
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 差距扩大的趋势。
温家宝: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建议的说明
3、鼓励、支持和 引导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 二 大
十二大报告明确 指出个体经济是公有 制经济必要的、有益 的补充。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重申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 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同时 明确指出开放中出现的“三资 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 的、有益的补充。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 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 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 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 的社会主义性质。 十五大报告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 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 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 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 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十五大报告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注重社会公平,特别 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 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 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 结果的监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 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 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
十三大报告
在公有制为主 体的前提下继续发 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的经济成份。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它必然同占优势的公有制经济相联 系,并受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影响。 实践证明,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 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 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 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 和有益的补充。 十三大报告
十 三 大
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 式,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 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 入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 的一种组织方式。
十 五 大
股份制是现代 企业的一种资本组 织形式。
十 五 大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 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
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
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 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经济制度的确立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有制经济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经济制 度的确立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 制度。 十五大报告
我国的个体经济 1949 年 时 有 724 万 人 , 1952 年增加到 883 万人, 而 到 1957 年 减 少 到 104 万人,到 1978年只有15 万人。
公
平
三是结果的公平,人人获
得一份均等的财产,不依其在 市场中的作为,不看其对创造
财产的贡献,只要是人,就按
人均等地分配一份财富。
公
平
谈公平就会涉及到价值观。而价值观是因人而 异的。不同的人因其立场、处境、地位不同,对同 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看法。对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