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一、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常用药物化学结 构

•性 质
➢ 两性化合物:Ar-NH2显弱碱性;磺 酰胺基N1上的H较活泼,即具有一定的 酸性。因此可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 与金属离子生成沉淀:铜盐沉淀的颜 色随N1取代基的不同而异,有的还有颜 色变化过程,常用于磺胺类药物的鉴别 。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产生有色 沉淀

•计算公式:
•讨 论:
•(1) 测定结果准确,终点明显 。
•(2)甲醇钠滴定溶液应临用前 标定。
•(3)滴定最好在隔绝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情况下进行。

3.紫外分光光度法
➢ 仅有单一组分或虽有多种组分,但组分间互 不干扰的制剂:
直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待测组分的最 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对照品比较法或 吸收系数法计算

•计算公式:
•(1)加入适量KBr •主要条件: •(2)酸的种类及用量
• 芳胺∶盐酸= 1∶2.5~6mol •(3)室温条件下滴定 •(4)滴定速度 •(5)指示终点的方法 • 药典采用永停法

2.非水溶液滴定法
• 含磺酰亚氨基-SO2-NH-R,其N上的H具有 一定酸性(R吸电子效应越强,N上的H越易失去,

•所以
• 为测定波长, 为参比波 长
•因A为为待测组分, B为干扰组 分
•可见,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吸光度 的差值与干扰组份B无关。

•波长选择
• 磺胺甲噁唑测定:因为磺胺甲噁唑在257nm的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甲氧苄啶在此波长处吸收较 小,并在304nm波长附近有一等吸收点,故选 择257nm为测定波长(λ2),在304nm波长附 近选择等吸收波长为参比波长(λ1)。

•表8-1 磺胺类药物与铜盐的反应
药物名称
加入硫酸铜试液后的现象
磺胺甲噁唑 生成草绿色沉淀 磺胺异噁唑 呈淡棕色,放置析出暗绿色絮状沉淀 磺胺嘧啶 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 磺胺多辛 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淡蓝色

•(2)重氮化-偶合反应

• (3)芳伯氨基与芳醛的缩合反应
•芳醛: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水杨醛 等
• 磺胺嘧啶片的溶出度测定
➢ 有多种组分且各组分吸收光谱互相重叠:
采用计算分光光度法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2000版


磺胺嘧啶片的溶出度测定
•检查方法:
• 取供试品照溶出度测定浆法,以盐酸溶液(9→1000)1000mL 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依法操作,经60min,取溶液5 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 mL,置50 mL量瓶中,加0.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54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 度,按磺胺嘧啶(C10Hl0N4O2S)的吸收系数( )为866计算 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

三、磺胺嘧啶的检查
•1.溶液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查
•有色的氧化产物——偶氮苯化合物
•方法:比色法 •要求: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 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 2.有关物质的检查
•目的:控制药物的纯度。
•方法:薄层色谱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杂质的限度:0.5%。
• 3.干燥失重

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0.5%。
酸性越强),故可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
•磺胺异噁 唑
•取供试品约0.5g,精密称定,加二甲 基甲酰胺40mL溶解后,加偶氮紫指 示液3滴,用甲醇钠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溶液恰显蓝色,并将滴定的 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甲醇钠 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6.73mg的 C11H13N3O3S。
•计算公式如下: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
• 处方组成:
磺胺甲噁唑 400mg
甲氧苄啶测定 80mg
辅料
适量
• 测定方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双波长等吸收法 ) 当光谱重叠时,在其光谱中选 择两波长,在选定的波长处,干扰 组分有相同的吸收;被测组分与干 扰组分的吸收有足够大的差别。则 两波长处吸光度的差值与被测组份 的浓度成正比。
第八章磺胺类和喹诺酮 类药物的分析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
• N1取代物:母体结构中磺酰 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其它基团 取代后的衍生物。
• N4取代物:母体结构中对位 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基团 取代后的衍生物。
• N1、N4取代物:母体结构中 N1和N 4上各有一个氢原子被取代 的衍生物。
•如: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酸性溶液 中生成黄色希夫氏碱。

•(4)N1取代基的反应
• N1取代基为含氮杂环,有一定碱性,可以和 有机碱沉淀剂生成沉淀。
•2.Biblioteka 外光谱识别法• 红外法具有指纹性,在一定波长下,磺胺类药 物各具有其独特的吸收光谱图,可鉴别本类药物的 特征官能团。
•图8-1 磺胺嘧啶的红外吸收光谱

• 4.酸度
• 取本品2.0g,加水100mL,置水浴中振 摇加热10分钟,立即放冷,滤过;分取滤液 25mL,加酚酞指示液2 滴与氢氧化钠滴定 (0.1mol/L)0.20mL,应显粉红色。
• 5.炽灼残渣:不得过0.1%。 • 6.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四、含量测定
•1.亚硝酸钠滴定法

•性 质
➢与芳醛在酸性溶液中缩合:生成有 色的希夫碱。 ➢N1上的芳杂环取代基具有碱性,可 与有机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 ➢乙酰化反应:芳伯氨基经醋酐酰化 后(即乙酰化),在显微镜下观察, 都具有特殊的结晶形状,可做鉴别反 应。

二、磺胺类药物的鉴别
• 1.化学鉴别法
• (1)铜盐反应
•可初步区别结构类似的磺胺药
• 测定原理:利用磺胺类药物的N1取代物分子 中含有芳伯氨基,在0~5℃低温状态下、盐酸介质 中可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测定磺胺类药 物的含量。


•磺胺嘧啶含量测定
• 取供试品约0.5 g,精密称定,置烧杯中, 加水40 mL与盐酸溶液(1+2)15 mL,然后置于 电磁搅拌器上,搅拌使溶解,再加溴化钾2g, 插入铂-铂电极后,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 下约2/3处,用亚硝酸钠液滴定液迅速滴定, 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 出液面,用少量的水淋洗,将洗液并人溶液中 ,继续缓缓滴定,直到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 并不再回复,即为滴定终点(永停法)。每 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5.03 mg的C10H10N4O2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