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管理的“四大控制”探讨

建筑施工管理的“四大控制”探讨

建筑施工管理的“四大控制”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5T09:38:43.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陈永茂
[导读] 摘要: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称为施工管理的"四大控制",把握和协调好"四大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项目施工的目标极其重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工程项目的“四大控制”(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管理问题,可供同行参考。

身份证号:44078319851129xxxx
摘要: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称为施工管理的"四大控制",把握和协调好"四大控制"及其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项目施工的目标极其重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工程项目的“四大控制”(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管理问题,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质量、进度、成本、安全
一、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1、会审设计图纸的质量监控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

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

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某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

把铰接做成钢接,把简支梁做成连续梁等,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等。

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等。

因此,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2、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监控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

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

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上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

薄弱环节有两种含义:①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②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渣、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

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项目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逻辑关系编制计划,将该计划付诸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确保进度目标的实现。

工程建设监理所进行的进度控制是指为使项目按计划要求的时间动用而开展的有关监督管理活动。

监理工程师实施进度控制应明确目标,采取综合性措施对进度实施全面的控制。

即:①明确进度控制的目标;②进度控制的综合性措施;③全面的进度控制。

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进度控制的总任务就是在满足项目总进度计划要求的条件下,编制或审核不同种类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控制,以保证项目按期竣工。

控制进度方面的管理主要在以下及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设计的影响、物资供应的影响、技术影响、施工组织影响、施工条件影响、施工配合影响、施工管理影响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

三、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施工项目的成本形式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预算成本,是反映各地区建筑业的平均水平,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的工程量,以及有关取费标准得出。

计划成本,指项目部按计划期的有关资料,在实际成本发生前计算的成本。

实际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比较可揭示成本的节约或超支,说明经营效果。

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比较,可反映项目的盈亏情况。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部经理的责任。

项目经理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

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

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四、施工安全控制管理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重视安全,落实到位
安全工作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

它不分地表还是地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

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各级人员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

特别是管理层要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给予高度重视。

对安全的重视着重体现在:责
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

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领导对安全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频率较大。

事故的发生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走马观花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要反复强调抓落实要在基层、在现场、在作业面、在职工群众中。

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只有狠抓落实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提高职工素质,强化职工意识
这是一个与现场作业人员相关的命题,领导者的素质在此关联不大。

许多事故的发生,与一线职工的自身素质不高有着密切关系。

一线职工素质好,往往就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反之,本可以避免的事故也就发生了。

如:未到时间看回头炮,导致事故的发生就是典型的事例。

这是操作人员自身素质问题。

他的素质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强,就不会发生问题。

对此,安全部门要加强培训,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素质,规范操作。

一个企业的安全工作能否做好,首先要看全体职工有没有较强的意识。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安全意识与事故的发生是成反比的。

安全意识强事故发生就少,否则,就多。

这也就是说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是抓好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

因此,抓基层打基础,抓纪律反违章,抓现场除隐患,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百年大计,是减少伤亡的根本措施。

3、加强考核主动管理,做好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同样,安全也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对于安全的管理也存在着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的问题,两种管理在安全上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主动管理就是严格管理,就是真抓实干,从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环节,堵塞了事故的源头,也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被动管理就是应付管理,给上级领导看的。

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蜻蜓点水,没有触及到实质问题,结果是自食苦果。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

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抓安全。

但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两种抓法:一种是事前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一种是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

两种抓法结果大相径庭。

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辨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

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技术管理人员,跟上形势的发展,在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创新监管手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形势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以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达涛.浅析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四大控制[J].江西建材.2015.
[2]陈滨宏.如何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