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表演方式
“堂会”也叫“堂会戏”,是从明末到1949 年北京城里一种重要的演剧形式。凡是私 人或临时的团体,召唤或邀请某个戏班子或几个戏班里的角儿在商业剧场之外的地方包场 唱戏,都叫“堂会”。 堂会大抵是一些大户人家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举办的,演出的范围不大,可能是在主 人家的宅院,可能是在会馆、饭庄,一办就是一整天,至少也得半天。偶尔也有一种叫做 “(大)义务戏”的演出(比如为了赈灾),参加那种演出完全是义务的,费用不归演员 或戏班,由堂会主办人捐献出去。剧目和演员都是特别安排的,堂会主人可以点戏,也可 以临时指定某演员演某一出戏。演员从各个戏班中择优选取,只要有钱请得起,可以集中 全北京的名伶。堂的观众不像商业剧场那样鱼龙混杂,而且演出场所的秩序、卫生条件都 比商业剧场好。举办堂会,不受戏班门户的限制,堂会主人可以组织自己最喜欢看的戏, 汇精华于一堂。一般说来,堂会的演出质量总是高于商业剧场的。堂会主办者可以粉墨登 场客串演出,甚至有机会与有名的职业演员配戏,因而堂会戏也有水平反差极大的时候。 在堂会中可宴饮,女眷也可以看戏(有时须在垂帘之后,或只在楼上),即便在商业剧场 禁 观戏时期也是如此。
在城市站住脚的戏班与固定的演出场所通过契约,建立了一种 轮换演出的制度。哪个戏班什么时间在哪儿演出,都有一个相对固 定的日程安排,演出场所和演出团体相对稳定,戏班内部的人员也 相对稳定。演出一般从中午开始,剧目分三段进行,即所谓“早轴 ”、“中轴”、“大轴”一直演到黄昏日落, 曲终人散,不演夜 场。剧目内容事先不向观众宣布,演出前临时在台上贴出,这就是 最早的“戏单”。虽然观众事先不知道每个演员所演剧目,但却知 道是哪一个戏班演出,也就逐渐熟悉了戏班的阵容以及演员各自擅 长的剧目。 剧场式演出场所稳定、戏班稳定 、人员稳定,这种稳定促使了表 演艺术向着规范化的道路发展, 日臻成熟,并开始形成表演艺术 上的流派。
—— 五(7)班叶钰泳、李可心、
杨梓姗、袁祯谦、徐远陶、邓颀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 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事故事,刻画人物。我从事京剧表演艺术三十 多年了,专工青衣,对青衣的表演和演唱有了点滴的认识。京剧中 的旦角,北方称青衣;南方称正旦。青衣在旦行里占着重要的位置, 所以,叫正旦。多扮演端正、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 母。京剧舞台上青衣主要是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 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的 正旦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 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等 等。都是在娓娓的念唱中,表现着生动的人物。京剧演员的演唱方 法各有不同,这取决于行当。吊嗓,是京剧演员不可缺少的训练的 环节。吊嗓既扩大音量、音质,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 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青衣发音技 巧多运用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 。
恭王府大戏台(张肇基摄)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约建于1777 年,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府 。恭王府戏楼就建在其中,面积685 平方米,为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四壁 与内顶皆彩绘藤萝,看戏人如坐在藤萝架下,厅内悬挂宫灯20 盏,地面方砖墁 地,内设八仙桌和太师椅,南面是戏台,戏台以紫硬木雕花隔扇分成舞台与后台 。现在每晚都有京昆专场演出,服务人员着清式服装,为观众提供盖碗茶、小吃 等。 近一二百年以来,北京城的庙会曾几经兴衰。内城有最大的两个庙会,一 东一西——“东庙”是隆福寺,“西庙”是护国寺。到了20 世纪50 年代,北京 内城庙会已成“鼎足而三”的格局,除了东西两庙之外,还增加了一个白塔寺。 庙会上除了由京剧脱胎而来的滑稽戏,也有围起布幔唱评戏的棚子,一般是进门 先打票。遇到质量差的班子,听的人随便进出,戏班里的人每十分钟拿着小笸箩 到观众跟前依次打钱,给不给钱并不勉强。
北风吹(京剧)
你爹北风那个吹雪花 我钱少不能买 那个飘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雪花那个飘飘 我给我喜儿扎起来 年来到 哎~~扎呀嘛扎起来 风卷那个雪花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在门那个外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风打着门来门自 开 给我扎起来 我盼爹爹快回家 哎~~扎呀嘛扎起来 欢欢喜喜过个年 在音乐声中结束! 欢欢喜喜过个年 人家的闺女有花 戴
票友的演出范围较小,以自娱为主,一般是非营利性的,有时甚至要贴钱 办演出。票友聚会的地方叫“票房”,可以是在某个票友家里,也可以是在某 个公众场合。票友主要是演唱,也有人是单练某个伴奏乐器的。能够称为一个 完整的“票房”,至少需要三种票友的参加:唱的、伴奏的、在一边“看着玩 儿”的。 在学京剧的票友当中,一般只学文场的三样主要乐器——京胡、二胡和月 琴,有时加上三弦。如果还有武场锣鼓,那就很讲究了。 直到今天,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小花园里,都经常可以看到每天聚在一起拉 琴唱戏的票友,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专业演员,但他 们却肯用心揣摩京剧艺术,互相探讨技艺,无论拉琴的、唱戏的,一招一式都 力求达到专业水平。票友的活动时间比较固定,这种有规律的艺术习练丰富了 他们的业余生活,票房的吸引力慢慢大起来。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京剧 票房竟出现陡增的局面,那里的票友成立了相对松散的组织,还登上正式的舞 台举行票友大赛。近两年,在北京,有一个外交部退休大使京剧票房,有几十 位爱好京剧的外交官参加,他们不仅有定期的演出计划,还请著名的京剧演员 来传授技艺。京沪两地最近还出现了国际票房。这一次的票房“再生”有鲜明 的时代特点,许多喜欢京剧的人自发地聚集到一起,自娱自乐,慢慢竟就成了 一种时髦的文化休闲方式。
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一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 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 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是京剧现代戏的表演形式。与当初的样板戏差 不多,也可以说是时代戏,这在京剧界早就有这 种表演方式;解放前后的梅大师,冯子合都演过 时装戏,就是这种表演形式。剧中的黄世仁花脸 应工,穆仁智小花脸应工,杨白劳是老生,喜儿 青衣花旦两门抱,大春是小生,王大婶是老旦应 工。念白都是京白,偶尔带几个上口字。板式也 是京剧常用,西皮,二黄,有摇板,流水,反 调 ,娃娃调。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 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 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 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 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 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 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 “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 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 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 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 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 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 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 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 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 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 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 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 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 驭马行舟。
京剧早期较为固定的舞台,可 能就是北京前门外的广和楼及其 周围的那些地方会馆(部分讲究 的会馆中是有舞台的)。再早呢 ,京剧或其前身在城市里演出的 地点,就是庙会了,那真正是平 电影《人鬼情》剧照,黄蜀 民的乐园。 芹导演,1987 年出品。著名女 武生秋芸领衔擅演鬼戏,名扬四 海,殊不知这位女名伶的自我与 所扮角色钟馗的际遇有相通之处 :社会歧视,恩师被逐,爱情受 挫,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她,背负 着生活的重担,不禁令人生发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叹 。(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