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中作业题—目:实验二十 **城市的介绍院-系:人文学院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03班年级: 2011级学生姓名:王艳波学号:201101100134课时:周一8,9节;周二6,7节目录目录 (1)摘要 (2)1.会泽县概况 (3)2.历史沿革 (5)3.历史人物 (7)4.经济状况 (8)4.1 农业 (8)4.2工业 (9)4.3 固定资产投资 (10)5.教育事业 (11)6.地理气候 (12)6.1 地形地貌 (12)6.2 气候特征 (13)7.会泽风光 (14)7.1大海草山 (14)7.2 亚洲第一坝 (15)7.3 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15)摘要会泽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曲靖市下属的一个县。

面积6077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90万人。

县政府驻金钟镇。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

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接壤。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

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省会昆明273公里。

邮编:654200代码:530326区号:0874县政府人民政府网站1.会泽县概况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

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

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

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

世界有名的蒋家沟泥石流,是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标本。

会泽县古时有“铜都”之称,今时有“钱王之乡”的称谓。

县人民政府驻金钟镇。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

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北与鲁甸县接壤。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

县城所在地金钟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187公里,距省会昆明205公里。

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

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

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

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

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

世界有名的蒋家沟泥石流,是研究地质灾害的重要标本。

会泽之名,源于境内金沙江、牛栏江、小江、以礼河等数水汇合而得名。

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

隋朝属恭州地。

唐初设唐兴县。

南诏置东川郡。

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

元代为东川路。

明朝时为东川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

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

1947年属曲靖专署。

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2003年,辖金钟、大井、娜姑、迤车、罗布古、者海、矿山、待补8个镇和纸厂、梨园、马路、火红、乐业、新街、雨碌、大海、鲁纳、老厂、上村、五星、驾车、大桥、田坝15个乡,下设361个村民委员会、15个社区。

会泽是一个多民族县,有汉、回、彝、壮、苗、白、纳西、傈僳、满、布朗、藏、瑶、拉祜、佤、傣、哈尼、蒙古、阿昌、普米、独龙、仡佬、侗、布依、水、东乡 25 个民族。

世居民族有汉、回、彝、壮、苗 5 个。

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 5% 左右,在少数民族中,以回、彝、壮、苗、白族居多。

全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各乡 ( 镇 ) 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各民族和睦相处。

回族聚居比较集中的新街乡,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2008 年底,全县总人口 95 万人,在云南省 129 个县 ( 市、区 ) 中,是第三人口大县。

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槽坝地区人口稠密,高寒山区人口稀疏。

农业人口 87万人 , 占总人口的 92%。

2.历史沿革会泽县名为雍正五年 (1727 年 ) 东川知府黄士杰所命。

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

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

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

“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

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

会泽开发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

隋朝属恭州地。

唐初设唐兴县。

南诏置东川郡。

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

元代为东川路。

明朝时为东川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

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

1947年属曲靖专署。

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会泽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

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

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铜洗的铭文和图案,为滇中最早使用汉文字的实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详实资料。

到了明朝,会泽的铜、铅进入了有一定规模的开采时期,现存的一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不论从直径和质量上,都堪称世界古金属钱币之最。

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彝族历史文化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

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

十省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长又结合当地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响彻坝子的彝族海腔,街头巷尾的小唱灯,苗族同胞的芦笙舞会,道教的洞经音乐,无不透出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因清政府对铜的大量需求,会泽在铜的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等方面盛况空前,每年运往京城的铜,额定数为633万斤,会泽县城因此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的美名。

由于铜矿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的兴旺,吸引了赣、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贾,云集到会泽,使会泽县城至今仍遗留有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清朝末年,会泽的经济在国家的内乱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东川矿务股份公司,是云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实行资本组织形式的地区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会泽社会进步及思想开放方面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会泽就有一大批莘莘学子冲破世俗的观念,赴日留学,学成回国后,为当地及云南的经济和教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唐继尧、黄毓英、邓泰中等人,在国家和民族处于重要关键时刻的重九起义和护国运动中,站在时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会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这些名人也将为会泽名城增辉添彩。

1935年红军长征时,以罗炳辉为军团长、何长工为政委的红九军团过会泽,1500余名会泽儿女参加红军,会泽从此与红色结缘,毛泽东抒写长征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磅礴走泥丸"形象地描述了红军长征过会泽时,红军将士们面对长征遇到的千难万险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历尽的千辛万苦。

红色文化由此注入会泽文明的河流,成为会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泽,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在云南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

而今,会泽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所点燃的文明之火将以燎原之势,不可遏制的散播开来。

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为会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曾经商贾云集的会泽如今虽无"会集八方"的空前盛况,但会泽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日臻成熟。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初步计划,逐步将会泽打造成"一城一镇一村"的旅游发展模式,"一城"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一镇"即文化古镇娜姑镇、"一村"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娜姑镇白雾村。

3.历史人物唐继尧(公元1883—1927年),又名荣昌,字冥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云南会泽人,清末秀才,中华民国时期滇系军阀首领。

1904年赴日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

1905年秋加入同盟会。

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

次年回国。

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昆明起义。

1912年率滇军占领贵阳。

1913年参与镇压二次革命,攻打四川熊克武军。

同年10月继蔡锷任云南都督。

1915年12月,与蔡锷等通电护国讨伐袁世凯,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

1917年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被举为护法军政府元帅,但拒不就职。

次年,参与策划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暗通北洋军阀。

此后以护法、靖国之名,改滇军为靖国军,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屡次出兵川黔,企图称霸西南。

1921年顾品珍在川滇战争中倒戈驱唐,他遂出亡香港。

1922年,他收买驻桂滇军打回云南,重掌大权。

时鼓吹联省自治,任云南省长,力保地盘。

唐继尧任省长后,着力推行各项改革。

这其中他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大学——私立东陆大学,即今云南大学的前身。

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举行新校舍奠基礼及开学典礼。

1924年,唐继尧拒不就任孙中山领导的广州大元帅府副元帅职。

孙中山逝世后,又通电自称已在滇就副元帅职。

1925年5月,配合杨希闵、刘震寰等阴谋颠覆广州国民政府。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加紧与吴佩孚、孙传芳勾结,以“反共”、“讨赤”相号召,组织“民治党”。

1927年初,他的部下龙云等发动“二•六”政变,迫其交出政权,解散“民治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