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浅谈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冯荣,李克建
(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警民关系直接体现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机关“三项建设”
的一大主题,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

当前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公安机关是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主体,必须着眼新形势,立足队伍建设,加强群众工作,推进服务优化,提升执法水平,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与稳固。

【关键词】公安机关;警民关系;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91(2013)01―0031―03
和谐警民关系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
极参与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的行列中来,
踊跃参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
种便利条件;人民警察则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群众,警民之
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良
性互动。

[1]和谐警民关系是在参照警民关系的基础上针对
不和谐警民关系提出的,是针对现阶段社会上存在的各种
不和谐警民关系现象、各种警民关系失衡甚至警民冲突而
言的。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
途径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刑事犯罪发案率居
高不下,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增长迅猛,网络犯罪等新型犯
罪日益增多,黑社会性质犯罪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和
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警
民关系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适应新
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公安机关必须通过构建和谐警民关
系,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防
控之中,充分挖掘民力资源,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定和谐
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和谐社会是一个统一、
协调、有序的整体,警民关系和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公安机关既是社会治安的管理者,更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既是被管理者,更是国家的主人。

警民关系的和谐直接
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我们要让广大群众享受公安机关创造出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享受和谐社会的幸福。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社会治安状况已成为许多地方的“软实力”,成为许多外来投资首先考虑的一个因素,社会治安的好坏也成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些都为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工作的状况,特别是警民关系的状况,已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3]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安机关切实履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主要问题(一)公安队伍建设滞后,履职能力有待提升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履职能力与水平,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从根本上影响着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

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素质不高。

从“三基”工程到“三项建设”,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部分民警仍然存在思想素质较差、业务素质不精、实战水平较低等问题。

二是打击不力。

盗窃、抢劫、诈骗等多发性案件的破案率较低,案犯不能及时伏法,群众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直接影响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评价。

三是警力不足。

我国大部分地区警察总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低,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警力严重不足。

由于警力不足,部分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产生厌战、厌事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反映到对待群众的态度
上来。

四是形象不佳。

少数民警警容不整,举止粗俗,致使
一些群众由对个别民警的非议,形成对整个公安队伍形象Jan.2013No.1Ser.No.136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2013年1月
第1期总第13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