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食用菌种植中心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项目申请报告

某某食用菌种植中心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项目申请报告

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申请报告(代项目建议书)项目单位: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项目地点:易县凌云册乡龙湾头村目录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3)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3)1.2项目概况 (3)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4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5)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6)2.1发展规划分析 (6)2.2产业政策分析 (6)2.3行业准入分析 (7)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7)3.1资源开发方案 (7)3.2资源利用方案 (8)3.3资源节约措施 (8)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8)4.1节能设计依据与合理用能标准 (8)4.2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11)4.3能耗指标和节能效果分析 (13)4.4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 (14)第五章建设用地分析 (15)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15)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15)5.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方案 (15)5.4建设条件 (15)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6)6.1环境和生态现状 (16)6.2环境保护措施 (16)6.3安全生产与消防 (19)6.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20)6.5特殊环境影响 (20)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20)7.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0)7.2效益分析 (21)7.3行业影响分析 (22)7.4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22)7.5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22)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22)8.1社会适应性分析 (22)8.2社会影响分析 (23)8.3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23)第九章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23)9.1机构设置 (23)9.2项目管理 (23)9.3项目实施进度 (24)第十章结论 (24)附件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项目申报单位: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项目负责人:曹兴全电话: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经营范围为食用菌种植及菌棒生产。

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为顺应市场发展需要,拟新上林下食用菌栽培种植项目,建林下食用菌小拱棚600个、食用菌菌棒培养简易大棚10个、食用菌菌棒生产线1条及扩建改造生产用房。

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项目充分体现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顺应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勇于创新。

通过多方市场调研,根据当地及周边县食用菌销量日益增大而食用菌生产相对滞后的客观需求,拟实施林下食用菌栽培种植项目。

1.2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项目建设地点:易县凌云册乡龙湾头村1.2.1 拟建项目背景易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是山区林业大县,山场面积占80%以上,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易县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植物资源丰富,适宜栽植杨树、刺槐等各种水保、用材林和柿树、苹果、桃、杏树、梨、核桃、板栗等各种果树,域内速生丰产林生长量大,适合发展林下食用种植生产。

到2009年,易县有林面积达到177.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6.7%,被确定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

凌云册乡常年平均气温13.5℃,降雨量550mm,无霜期为186天,拥有耕地38715亩,年粮食总产量为2.56万吨;凌云册乡总人口3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7万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00元。

由于易县及临近县域内的食用菌生产还跟不上食用菌的销售需求,目前大多从外地购进,并且林下食用菌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当地林业资源又很丰富,因此,该项目的建设能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2.2 建设地点凌云册乡坐落于中易水河畔,位于易县城区以南10公里,距北京145公里、天津195公里、保定55公里,易黄公路纵贯全境,通村公路已全部硬化,交通十分便利。

1.2.3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在全县13个乡镇新发展林下菌种植100亩、建600个食用菌小拱棚,其中该中心示范种植食用菌10亩(60个小拱棚)、新建占地10亩的食用菌菌棒培养简易大棚10个;建食用菌菌棒生产线一条,主要设备包括冲压装袋机1台、粉碎机1台、水泵及配套供水设施1套、配套微喷灌设备、100KVA配电变压器1台(套)等;扩建场地60亩(包括10亩食用菌小拱棚和10亩菌棒培养简易大棚占地),扩建改造厂房、库房300平方米,办公生活及其它用房160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每年培育菌棒达到100万棒,出产高品质的香菇及茶树菇、鸡腿菇等菌种的蘑菇160万斤。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该项目总投资为38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万元,流动资金投资238万元。

1.3.2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4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2)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第40号令);(3)《可再生能源法》;(4)《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5)《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6)易县易县林旺食用菌种植中心提供的技术资料。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2.1发展规划分析《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保定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打基础、提实力、增后劲”的紧要关口。

实施本项目是农业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和配套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项目符合发展规划要求。

2.2产业政策分析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发挥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是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好产业,国家予以大力发展和支持。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拟建项目拟采取先进工艺技术流程和各种节能措施,节能效果明显,完全符合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政策的要求。

2.3行业准入分析近几年,我国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在政策研究、资金投入、行业扶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发改委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向和重点:大力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土地,节约材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探索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全社会循环式消费;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本项目利用速生丰产林资源,大部分林下地已经不能种植一般农作物,但非常适合菌类生产。

项目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高,并且有效利用玉米秸、麦秸、玉米芯等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节能且环保,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完全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1资源开发方案近年来,易县大力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到76万亩。

随着林木的健康生长和林间郁闭度的增加,林间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林下耕地被闲置搁荒,造成资源浪费,该项目的建设会对闲置资源和土地、废旧物的循环利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促进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3.2资源利用方案年利用木屑、棉子壳、玉米芯、麸皮、牛粪等各种原料1935吨,生石灰、生石膏、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碳酸氢铵、尿素、轻质碳酸钙等各种辅料215吨。

生产中主要能源为电能,用水为生产生活用水。

3.3资源节约措施全面节水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利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1.节水原则与要求1978年颁布的《宪法》中就明确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1988年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中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1993年国家实行取水许可证制度,从此结束无序取水的历史,标志我国水资源管理进入法制化阶段。

2002年5月国家计委和水利部颁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方法》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政策,要求项目建设必须充分评估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2.节水效果分析经营中消耗水资源,方式为微喷灌,大量节约了水资源,此外加强生活用水管理,减少水的消耗。

加强管道维护,减少生产过程中用水的跑、冒、滴、漏等现象。

本项目年生产用水为5000吨、生活用水56吨,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40.45m3,项目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4.1节能设计依据与合理用能标准4.1.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4.1.2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关于发布〈河北省用水定额(试行)的通知〉》(冀水资[2002]3号)4.1.3管理及设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1995;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4.1.4合理用能方面的标准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合理润滑技术通则GB/T 13608-1992;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技术通则GB/T 11790-1996;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技术导则GB/T 15586-1995;设备及管道保冷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16617-1996;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T 8174-1987;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 13471-1992;4.1.5设备能效方面的标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8613-2002;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153-2003;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2006;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1-2005;4.1.6相关标准和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J216-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1999;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2004;《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本项目能源指标确定的依据:依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提出“十一五”期末万元GDP能耗下降到 1.56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总体降低20%左右,工业节能达到25%以上的总体节能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