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理论 托尔曼 布鲁纳

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理论 托尔曼 布鲁纳


学习
=
知觉重组
3、顿悟实验
苛勒的黑猩猩实验: 连箱子系列
苛勒发现,当动物 得到棍子、树枝或 其他机械装置作为 工具时,就可以解 决问题,在格式塔 心理学中,这种现 象被称为顿悟。
对格式塔学习者来说,学习是一种认知现象。有机体在思考后 将“最终看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学习者将思考问题解决的所有 成分,起初以这种方式随后又以其他的方式(在认知上)将各 种成分聚在一起,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 • 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 结果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 内部变化) 学习结果 • 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 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 体的领悟。有机体一旦产生认知地图,它就可以从任何 方向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不过有机体会选择一条最短 的或需要最少劳动量的路线,这被称为最小努力原则。 学习过程 •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进行尝试,不断 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 系在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
1、期待
期待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托尔曼认为,动物通 过学习可以形成对未来事件的意义认识,表现出对未来事件的 预先认知或推测。这种学习可以由三类不同的情境或条件引起, 因而也就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期待。分别是: 记忆性期待,指的是由于过去的经验而导致的对某一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期待。 感知性期待,指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期待。
你发现隐藏的熊了吗?
顿悟有助于保持
b w o m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a e n m
b a n g y i r l
当将一个问题解决情境中习得 的原理用于另一问题的解决时, 这一过程被称作迁移。
预备训练期使用的刺激
迁移测验期使用的刺激
苛勒提出,“刺激—反应”的 学习公式应该被替换。 他还建议学习的公式应该是 “刺激—组织—反应的集合”。
体看起来是什么。行为环境是个体的主观实在。
4.对周边感觉的组织,是影响个体直觉的结构确 切意义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力。
知觉的组织规律
完形倾向律:人倾向于、尽可能地把被知觉到 的东西呈现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
相关的知觉律
接近性
相似性
闭合性
简单性
知觉组织律和完型规律共同起作用,心理事件 往往是有意义的和完整的,而这四个组织规律 从影响完整性。
格式塔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M, Wetheimer) (1880-1943)
苛勒(K,Kohler) (1887-1967)
考夫卡(Koffka)。 (1886-1941)
2、基本假设
1、应该研究整体行为,而不是分子行为。
2,有机体对“分离感觉的整体”或完型做出反 应,而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反应。 3.地理环境,即物体是什么;行为环境,即物
结论:强化 是一个表现 表现变量而 不是一个学 习变量
当动物经过一段无强化的时期之后受到强化,它们的表现非常 迅速的赶上或超过一直受到强化的动物的表现。
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是没有转化成表现的学习。换句话说, 学习可能会保持相当长时间的潜伏状态,才会 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潜伏消退
学习通过观察而发生,而且独立于强化。例如, 如果动物已经习得一种S-S期待(某一反应会导 致食物的出现),并给予机会观察那种反应不再 导致食物的出现,这样的观察本身也会消退。
推理性期待,是指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当前刺激综合作用 而产生的对未来事件的期待。
2、位置学习
通道按长短分成等级。
通道1优于通道2,通道2
优于通道3。若通道1在A 点被堵而不通,则白鼠走 通道2。当通道1在B点被 堵时,若白鼠“顿悟”通道
2同通道1一样被拦住,它
们就走通道3。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托尔曼根据“位置学习”实验,说明学习者并非通过尝试错误 来学习,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在所有选择点建立了一
基于理解的学习
4
3×4=12
3
基于理解的学习比机械记忆更 深刻,更易泛化。在意义学习 中,学生学习到了某一情景或 问题的相关结构。帮助学生重 组对问题的看法能促进意义学 习。
顿悟学习四个特征
1、从前解决阶段到解决阶段是突然的、完整的。
2、以通过顿悟得到的解决方法为基础的操作是流 畅 的,没有错误。 3、通过顿悟解决问题方法会保持相当长时间; 4、通过顿悟得到的原理易用于其他问题。(迁移)
(3)符号性表征
•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 他们的世界,其中最重要的 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 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 界的映象,而可以是抽象的、 间接性的和任意性的。借助 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可 以通过抽象思维去推理、解 释周围的事物。
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学习智慧或认 知的生长。布鲁纳主张教学要促进学生“对学科结 构的一般理解”。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当学生掌握和 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我们就会把该学科看成是 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 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 学的中心。
发现学习的特点
1、强调学习过程(学生参与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过 程) 2、强调直觉思维(丰富的想象)
3、强调内在动机(好奇心、内驱力)
4、强调信息提取
发现学习的作用:
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好处:
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2)把知识以类别结构的形式储存更为有效和长久 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使迁移更容易 4)掌握基本原理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5)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5、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 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 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 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他认为,学习知 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 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 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 规律。 • 发现不仅是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 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获得、转化、评价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 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 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转化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 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看对知识的分析、概括是否 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
托尔曼
整体行为
整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说, 它总是指向某一目标。例如:一只老鼠在迷津中奔跑; 一只猫从迷箱里出来;一个孩子躲开陌生人;一个男 人驾车回家……
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因为它试图解释 目标指向行为或目的行为。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可看成是格式塔理论与行为主义理 论混合。换言之,他研究行为(整体行为)是为了发 现认知过程。
格式塔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将问题或学习任务置于具体的情 境中。 第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给学生提 供的不应该是那些复制的或重复的步骤。
第三,教学中不要给学生提供那些学习了一 系列机械的步骤就能解决的老一套问题,这 种方法会导致属于问题定式的困难。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爱德华· 托尔曼(Edward Chace Tolman,1886年-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 为主义的创始人,力图客观 了解行为的目的性。 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 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 为主义的缺陷,并建构符号 完形理论,也成为认知心理 学的先驱。
苛勒认为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 整个情景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失衡具有动机属性。问题的动 机属性会持续到问题得到解决。个体记忆未完成任务优
于记忆已完成任务的趋向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前解决阶段
通常在获得问题的顿 悟解决方法之前,要经 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这 一段时间内发生事情的 描述接近试误学习概念, 但他们所指的试误学习 是认知的而不是行为的。
(1)动作性表征
• 指3岁以下的幼儿 靠动作来了解周 围的世界。动作 是他们形成对事 物的认知表征以 及再现认知表征 的中介和手段。
(2)映象性表征
• 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 表象,去表现他们的 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 的事件,并能借助想 象力来预见可能再发 生的事情。凭借关于 事物的心理表象,儿 童可以脱离开具体的 实物来进行一定的心 理运算。
• 认知表征: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 成内在的心理事件。 • 布鲁纳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 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认知表征系统的发 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 (1).动作性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 • (2).映象性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 •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 随着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体认知结构中三种表征 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认知活动。
2、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就是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 感知、概括(即归类)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 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 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其核心是一套类别 以及类别编码系统,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 目”,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