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例题:(2015年山东文综政治34)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先知后行重在知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是指大凡不廉洁的人没有什么东西不拿, 不知羞耻的人没有什么事不做,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适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是有条件的,A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名师点睛】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对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要明确,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9).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
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
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
”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的谈到哲学时说的话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因此他这么讲的原因主要在于哲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其它的说法与材料不符合,因此,本题选D。
【名师点睛】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
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
由此可见()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名师点睛】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不能源于“思想”“观念”“意识”等主观的东西。
哲学也有正误之分,不能认为哲学都能正确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3、(2013·江苏卷,25)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从中可见()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题干中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主要是受到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②③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影响,①不选;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④错误。
答案 C4、(2012·江苏卷,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解析人们提出的理念影响了人们的行动,而理念属于世界观,行动属于方法论,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A,不选C。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错误。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错误。
答案 A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例题:(2013·天津卷,7)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解析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A项正确;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项错误,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选;C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不选。
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二、唯心主义1、(经典高考题)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题中英语儿歌突出“上帝”创造客观事物,体现了宗教精神,从哲学上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题中科普作家对儿歌的改动,表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体现了科学精神,从哲学上看,属于唯物主义。
答案 A2、(2014·山东卷,3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依据”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3、(2013·福建卷,34)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属于辩证唯物主义,C项顺序正确。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C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例:(2012·天津卷,9)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
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
”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材料中乔布斯激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体现了真正的哲学对人生、社会的作用,①③④符合题意。
哲学提供的是根本方法和原则,而不是具体的巧妙方法,②错误。
故选B。
答案 B二、社会变革的先导例题:(2013·福建卷,35)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
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②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时代观念的变化发展④时代观念的反作用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材料中时代观念会支持你们、拉着你们向前,说明了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时代观念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④符合题意。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不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②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③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符合题意。
答案 D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例题:(2012·江苏卷,2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
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能够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所以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因,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④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与题意无关。
答案 A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018新课标3卷)(2018新课标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