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七上·腾冲期中) 国庆十一长假,小华高兴地到了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他去的省份应该是()A . 云南省B . 贵州省C . 浙江省D . 陕西省2. (2分) (2019七上·东安期末)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A . 350万年B . 260万年C . 170万年D . 80万年3. (2分)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原始居民4. (2分) (2018七上·深圳月考) 我国远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A . 70万—20万年前B . 30000年前C . 6000年前D . 5000年前5. (2分)假如我们能像科幻小说一样进行穿越时光的旅行,要回到我国最早原始人类生活的年代,那么我们应该去()A . 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B . 约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C . 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D . 约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6. (2分) (2017七上·钦州月考) 下列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A . 山顶洞人B . 元谋人C . 蓝田人D . 北京人7. (2分) (2019七上·龙岗期中) 根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生活年代远近进行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 . 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B .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C . 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D . 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8. (2分) (2016七上·靖江期中)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地点在()A . 云南B . 北京C . 陕西D . 浙江9. (2分) (2016七上·东莞期中) 考查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遗址②元谋人遗址纪念碑③北京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A . ①②③④B . ②①③④C . ③①②④D . ②③①④10. (2分) (2018七上·高要期中) 下列古人类,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最接近的是()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居民11. (2分) (2018九上·江门开学考)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包括()①知道天文、历法②会建造房子③会制作青铜器④会种植庄稼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②④12. (2分) (2019七上·宽城期中) “他”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生活的年代距今(2019年)()A . 170万年B . 200万年C . 70—20万年D . 3万年13. (2分)下列内容与北京人不相符的是()A . 能够直立行走B . 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C .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D .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14. (2分) (2019七上·南宁期末) 2009年对北京周口店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时,发现了火塘、原地烧结土、烧石、烧骨等历史遗迹,这反映了北京人()A . 会制造石器B . 学会狩猎C . 会使用火D . 会制作陶器15. (2分) (2019七上·定西期末)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有52处世界遗产,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中国首批《世界遗产名录》,2018年12月,北京人遗址被评选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
下面对于北京人的评价或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B .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C . 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D . 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16. (2分) (2019九下·中山模拟)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A . 北京人共同住在洞穴中B . 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 .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 . 北京人长相像猿,非常丑陋17. (2分) (2019七上·嘉陵期中) 我国境内目前己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A . 300万年B . 200万年C . 170万年D . 70~20万年18. (2分)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①已经使用磨制石器②会纺线织布③烧制陶器④拥有成熟的文字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19. (2分) (2017七上·海拉尔月考)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
那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A . 小明:元谋人、河姆渡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B . 小蕊: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C . 小花: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D .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20. (2分) 1929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人21. (2分)我国的文化遗址如满天星斗分布在祖国大地上。
下列陶器中是山东省大汶口出土的陶器是()A .B .C .D .22. (2分) (2015九上·当涂期末)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 .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 .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 .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 .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3. (2分) (2017七上·常州期中)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该遗址位于右图中哪个数字所示的位置()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4. (2分)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A . 北京周口店B . 云南元谋C . 浙江余姚D . 陕西西安25. (2分) (2018七上·罗湖期末)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 . 人工取火的发明B . 饲养水平的提高C . 建房技术的进步D . 生产工具的改进26. (2分) (2017八上·滕州月考)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①②③④B . ①④②③C . ①②④③D . ④①②③27. (2分) (2017七上·费县月考)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 .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 . 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28. (2分) (2017七上·惠安月考) 在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中,制度的改革、生产工具的发明、文化的出现等等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嵌绿松石的铜牌②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④北京人头像复原图⑤商代铜爵A . ①②③④⑤B . ①③④⑤②C . ④③②①⑤D . ④③②⑤①29. (2分)请先在各图标号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图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A . 元谋人B . 现代人C . 北京人D . 山顶洞人30. (2分)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 . 学会制造工具B . 住在山洞里C . 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 . 过着群居生活二、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91分)3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出,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阅读材料请回答:(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2)结合生活常识,请你分析火对远古原始居民有哪些作用。
(3)火的使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意义?3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在全国人居住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和石头……还发现了大量烧过的朴树籽……”请回答:(1)全国人生活的主要地域在哪里?(2)全国人生活年代距今约多少年?(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33. (25分)材料一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 ——历史教科书材料四:“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韩非子·五蠹》请回答问题:(1)请分别说出图1和图2的房屋名称。
图1是:________图2是:________(2)居住在图1和图2房屋中的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3)住在图2房屋中的居民叫什么居民?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最早种植蔬菜的是什么居民?(5)在材料二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材料三证明了什么?(6)材料四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34. (15分) (2018七上·岳池期末)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1)【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