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马铃薯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农业部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给予进一步支持,农户如何以马铃薯种植提高经济收入。
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其栽培方式的探讨,进而提出种植过程中的相关措施。
旨在对国家农业发展起到助力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技术;影响
马铃薯作为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必须给予高度关注,而栽培方式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栽培才能得到高收益,在提高农户自信心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种植过程必须认识到栽培方式的影响,要合理进行调整,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最终获得农业经济的高收益,下面具体分析:
一、分析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析表明。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出苗及各生育期均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垄栽覆盖地膜方式出苗率最高,明显高于免耕覆盖稻草方式和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显著高于传统
垄栽;免耕覆盖稻草方式出苗率最低且出苗不整齐。
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的各主要生育期比较可以看出:垄栽覆盖地
膜方式生育进程最早。
成熟期比传统垄栽方式早7天,比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和免耕覆盖稻草方式分别早9和13天,
有利于提早上市。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植株形成较高的光合叶面积且生长粗壮。
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条件
2.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薯块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商品薯率以传统垄栽方式最高,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次之,免耕覆盖稻草方式最低。
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商品薯率与传统垄栽方式差异不显著。
比较来看,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的产量比传统垄栽方式高11.6%,而免耕覆盖稻草方式却
比传统垄栽方式低10.7%。
适宜的生长量是高产的有力保证,合理的栽培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马铃薯的单株生物学
产量。
从而提高总产量。
3.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经研究分析。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除蛋白质含量外,其他品质指标均以浅旋耕覆盖稻草方式最高。
不同栽培方式对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不同栽培方式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较大。
二、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必要措施
1.结合气象预报与灾害预报调整栽培时间
在栽培过程首要考虑的是天气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马铃薯生产与天气因素密切相关,而为了随时了解天气状况,
及时调整生产种植管理措施,强化天气预报以及灾害预报的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必须结合当地天气情况进行气候区域划分。
在不同区域中进行马铃薯种植,需要根据每个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该区域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同时还需要不断调整播种时间。
采用最合适的栽培方式,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区域马铃薯产值。
气候条件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一次极端气候条件,如极冷的天气等。
给马铃薯生长将带来不可恢复的影响。
所以在做好马铃薯种植栽培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气象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另外。
在马铃薯栽培与管理后期更要将收获期做好。
确定合理的收获时间,避免在收获期长时间降水,导致“气泡”或田问烂薯现象。
2.完善栽培技术、科学施肥
马铃薯在栽培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与茄科的作物一同
种植,由于马铃薯的根系十分复杂。
埋于土壤中扎根并不是很深。
为了能够保障马铃薯能够顺利结薯。
种植前必须要对土壤进行有效处理,保障土壤的疏松,给马铃薯预留一定的结薯空间,这就要求在耕种之前。
在土层以下30厘米左右
的位置进行松土翻耕。
并且适量撒一些有机肥,有机肥料要供应充足,做到科学施肥,使土壤能够一直富有养肥,经过大量实验证明。
科学的马铃薯栽培需要每600平方米使用17000~17500千克的肥料最合理。
不仅能够增加土壤肥力,还保障了施肥的科学性,同时做好病毒防治,有效控制病毒
在后期形成果实后的传播。
3.科学的栽培方式需要合理的田问管理
田问管理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科
学的田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田间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包括苗期的管理,病虫的管理,成熟期的管理。
幼苗是管理中的关键部分。
同时还应该及时进行除草。
如果出现深沟。
那么还需要注意积水的问题,确保雨水流通顺畅。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根底的长出,从而促进根系的生长,使其更为发达,有效增强马铃薯抵抗力。
同时也需要最大限度的保存土壤水分,一旦出现缺水的现象。
则应该及时进行水分补充,马铃薯在开花的时期十分脆弱。
也要给以重视。
结束语: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马铃薯栽培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优化了马铃薯品种,提高了种植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进而满足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与农民快速致富的要求.要不断对马铃薯栽培方式与相关措施
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广,以提高我国马铃薯种植水平,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