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

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薯。

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

其中,荷兰是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

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

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

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

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

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

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

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NAK合格证上,该合格证是种薯唯一的质量证明。

美国的马铃薯产业也十分发达,尤其是马铃薯深加工业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这与其高质量的种薯关系密切。

在美国,从事马铃薯种薯产品研发的人员多,政府投资大,从而使得该国种薯品种繁多,极大地促进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美国马铃薯种薯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认证,检测过程和结果都要存档,客户可随时查询,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加拿大向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种薯,种薯生产和种薯检验体系是保证种薯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加拿大,种薯生产体系十分严格,各个级别的生产者均需获得特殊的许可才能从事某个级别的种薯生产。

对从事脱毒苗生产的许可控制地非常严格,因此只有少数拥有可靠设备和技术人员的研究型单位才能从事核心材料的生产。

日本马铃薯生产水平比较高,年种植面积10万hm2,平均产量达33t/hm2, 主产区产量超过40t/hm2,产量水平在亚洲居领先地位。

日本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监测监督体系。

该体系规定:种薯的基础——原原种在种苗管理中心生产,原种和良种则在国家指定的道或县的监督下,委托当地农业团体生产,并依托植物防疫所的检查,作为无病种薯的质量保证。

1.1.2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趋势1 、种薯产业高度集中在国际上,由于种薯产业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及其对农业发展的特殊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都把种薯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并以种薯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种薯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国外,许多马铃薯种薯生产大国,脱毒种薯生产不仅已形成专业化的各级种薯专业生产农场,而且已形成法律化的良种繁育制度,并由众多的专业化农场组成大型的马铃薯种薯公司,这些公司集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和市场营销为一体,如荷兰的Hettema种薯公司,其种薯播种面积4500hm2。

此外,Agric o公司、Mejer 公司等大型马铃薯种薯公司也均为育、繁、销一体化的大型种薯企业,因此,一些国家的生产用马铃薯主要依赖大型种业公司供应,一般的小型农场种薯也均纳入大型种业公司及相关组织。

马铃薯种薯产业的高度集中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种薯质量的提升以及推动马铃薯生产水平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种薯产业在国外马铃薯种薯生产行业发展中,生物技术正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越来越成为种薯行业竞争的焦点,尤其是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已成为当今国际种薯企业巨头之间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利用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的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需求和市场消费需求的新品种选育研究,也将逐步成为马铃薯种薯企业掌控市场的重要手段。

3、管理及检测监督法制化种薯管理及检测监督法制化是种薯产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国外,许多种薯产业发达的国家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监督制度,促进研发、生产、检测、认证体系的完善,为种薯的快速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同时,注重对种薯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升其对马铃薯种薯生产、检测和认证的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甚至主动参与到整个质量监督体系中。

使整个种薯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从育种、原原种、原种到良种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等都有相关法规条款以及违法处罚办法。

集中管理、照章办事、统一规范、各司其职。

1.2国内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2.1 国内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马铃薯因其适应性广、产量高、具有丰富而全价的营养等特点,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料作物。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

1、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产生卷叶、花叶、束顶矮化等复杂症状,且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逐代积累,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我国主要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对马铃薯进行脱毒,进而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

所谓“脱毒”,就是脱去马铃薯自身积累和感染的病毒,把茎尖脱毒和无病毒种薯繁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脱毒快繁供种体系,是提高马铃薯种薯产量及品质的最好方法。

脱毒种薯在我国马铃薯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脱毒种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已逐步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导。

马铃薯脱毒种薯不仅可保证其产品质量,还可使产量提高30%〜50%,因此,马铃薯种薯已成为脱毒种薯的特指。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近年来,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利用微型薯和试管薯生产技术,提高繁殖系数、缩短繁种周期,加速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

由于试管薯和微型薯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贮藏运输方便,可有效提高脱毒种薯繁殖的基数,达到缩短繁殖周期的目的。

随着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种薯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内蒙古、甘肃、河北、陕西等省区在脱毒、组培、快繁及原原种工厂化生产技术方面已处于全国领先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成为我国种薯市场的供种主体。

3、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目前,我国我马铃薯种薯生产规模正逐步扩大。

其中,河北省是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2014年该省马铃薯种薯年生产脱毒微型种薯1.5亿粒左右,占全国微型薯产量的10%以上;原种产量18万t,良种产量80万t,在张家口、承德种薯产区,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苗、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级脱毒种薯生产的繁育模式,种薯繁育多实行两年轮作制度,为提高单产和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河北省马铃薯种薯已基本市场化,脱毒薯应用率达50%以上,大多数使用原种作生产用种。

甘肃省定西市是我国较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2013年全市种薯企业已达32家,其中具有原原种生产经营资质的种薯生产企业20家。

生产原原种达6.05亿粒,全市共建成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139.34万亩,其中原种标准化生产基地5.23万亩,一级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41.61万亩,二级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9 2.5万亩,为良种生产和扩繁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止到2013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共有16家注册的马铃薯种薯企业,种薯企业生产微型薯2.45乙粒,原种6.95万t, 一级种15.17万t。

注册企业储藏能力20. 50万t o种薯产业随着市场需求发展,初具规模,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及脱毒种薯的更新换代、覆盖率均有大幅提高。

已形成以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以及合格种薯生产为链条的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

陕西省榆林市是该省的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2009年榆林市就已建起460m2组培室、732m2智能温室、33000m2节能温室和各种防虫网棚,具备了年产脱毒试管苗1000万株、微型薯1500万粒的工厂化生产能力。

脱毒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年可生产合格脱毒种薯15万吨,脱毒种薯推广面积已达10万公顷。

4、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在种薯生产上,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脱毒种薯检验检测标准、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脱毒种薯》( GB18133—2000)、《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GB7331—2003)、《脱毒马铃薯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NY/T40 1—2000)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NY/T1212 —2006),规定了马铃薯各级种薯质量指标、控制病害种类、种薯产地检疫程序和马铃薯病毒检测方法,为提高中国种薯质量,创造马铃薯种薯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和种薯生产日益得到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程、政策,甘肃、宁夏、陕西、黑龙江等马铃薯种植大省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均制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地方标准。

其中,甘肃省于2008年初,在全国首家制定出台了《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办法(试行)》,以标签真实性认定为突破口,来强化马铃薯种薯的质量管理,值得在全国推广。

2011年,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榆林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为规范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推广行为,强化种薯质量管理,提高种薯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1.2.2国内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趋势1 、马铃薯种薯产业标准化完整的种薯生产体系包括脱毒和组织培养快繁、微型薯快繁、田间种薯扩繁、质量检测和分级,涉及行政管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等多个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