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

1.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2.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检验方法,控制食品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食品污染: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4.菌落总数:指每克每毫升或每平方厘米食品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使适应这些条件的每一个活菌细胞都生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的总数。

单位为cfu/g。

5.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每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可能数。

6.大肠菌群:指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7.食品腐败变质: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8.挥发性盐基总氮: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和形成氨的含氮物。

9.霉菌毒素:指少数霉菌在污染食品上繁殖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10.食品的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农药而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包括农药本体物及其有毒衍生物。

11.兽药残留:指给家畜家禽防止疾病等用药后,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12.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13.粮豆的安全水分: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粮食储存期间能使其自身生命活动下降到最低限度以及能抑制微生物等生物性污染因素的生长所含的水分。

一般粮谷类为12%-14%,豆类10%-13%,花生8%14.油脂酸败由于含有杂质或不适宜条件下久藏而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和感官性状恶化。

15.肉的僵直:指动物屠宰后随糖原无氧分解的进行,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的过程。

16.肉的成熟:指僵直后肉开始出现酸性反应,组织变得较柔软能化而具有弹性,切面湿润富含水分,有愉快香气和滋味易于煮烂和咀嚼,食用性质改善的过程。

17.肉的自溶:由于在不合理条件下贮藏,导致肉蛋白酶活力增强而发生组织蛋白强烈分解。

18.肉的腐败指在微生物蛋白酶和肽链内切酶等的作用下,肉的营养价值降低或丧失的过程。

1.食品污染物可分为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

2.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成为食品细菌包括致病性细菌,非致病性细菌和条件致病性细菌。

3.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方法有感官检验,物理学检验,化学性检验,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

4.大肠杆菌是食品和水粪便污染指示菌之一。

5.细菌污染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预防细菌污染的措施: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2提高原辅料的卫生质量3遵守卫生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4搞好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5彻底杀灭食物中污染的细菌6.菌落总数卫生学意义1.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2.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程度的指标7.大肠菌群卫生学意义1.表示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2.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研究非致病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评价食品卫生质量需要细菌学指标;研究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和控制方法的主要对象8.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微生物作用:细菌(对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食品)酵母菌(高糖高盐酒精含量高的食品)霉菌(粮食蔬菜水果也有高糖)细菌中数量最多的是优势菌;2.食品的组成和性质:食品的营养成分、水分、pH渗透压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氧。

大多数细菌在5℃-60℃下能生长繁殖,大于60℃杀菌,小于5℃保藏黄曲霉毒素预防措施:1防霉2去毒:物理方法:挑选霉粒碾轧加工法加水搓洗化学方法:加碱处理法二甲基乙醚去油脂中的黄曲霉毒素B1新方法:高压破坏臭氧微生物去毒3卫生标准:玉米,花生及花生油<20ug/kg大米,其他食用油<10u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ug/kg9.蛋白质腐败变质的化学性指标为挥发性盐基总氮。

脂肪为过氧化值上升,酸价上升。

碳水化合物为酸度升高。

10.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有加热杀菌法,低温保藏法,脱水干燥法,增加渗透压保藏法,化学防腐剂保藏法,降低pH保藏法,辐照保藏法,气调保藏法。

11.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1.感官性状恶化2.食品营养价值降低3.造成食物中毒12.霉菌污染的危害1.引起食品变质,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2.引起人畜中毒霉菌产毒的条件:基质,温度,水分,湿度,空气流通。

13.食物中毒发病特点1.发病与特定食物有关2.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3.临床表现相似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性14.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原因以细菌性为主2.中毒食物以动物性食物多见3.中毒爆发有明显季节性4.有一定区域性特点15.食物中毒的分类有细菌性(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真菌性,植物性,动物性食物中毒细菌污染1.假单胞菌属,冷藏食品2.微球菌属肉乳制品植物类3.葡萄球菌属动物性食品4.芽孢杆菌属谷物肉类乳类 5.梭状芽胞杆菌属香肠罐头发酵食品6.沙门氏菌属动物性食物7.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8.肉毒梭菌植物性发酵食品霉菌毒素1.黄曲霉毒素,基本结构都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污染粮食,油料作物,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荧光,耐热性强,肝脏含量最高,加碱可去毒 2.镰刀菌毒素包括单端孢霉素类,玉米赤霉烯酮和丁烯酸内酯3.青霉菌毒素中展青霉毒素主要存在水果及其制品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及对人体的危害:1.有机氯,ddt,666 主要蓄积于脂肪,可通过食物链传递2.有机磷,敌百虫,敌敌畏易分解,神经毒,抑制胆碱酯酶活力3.氨基甲酸酯,与有机磷毒理相同,抑制作用可逆,有机磷不可4.拟除虫菊酯类,神经毒,常残留于果皮减少农药残留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2.合理安全使用农药3.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农药残留的消除5.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品种6.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对农药残留采取强制性兽药残留污染来源:1.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用药2.饲料添加剂中兽药的使用3.食品保鲜的引入药物。

对人体的危害:1.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的耐药性4.菌群失调5致畸、致癌、致突变6.激素作用。

措施:1.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2.严格规定休药期和制定动物性食品药物的最大残留量3.加强监督检查工作4.合理的食品食用方式。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污染途径:1.有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金属含量2.环境污染造成有害金属对元素对食品的污染3.加工过程和材料包装的污染4.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的。

毒作用特点:1.强蓄积性2.生物富集作用3.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为主有害金属影响因素:1.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2.机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以及食物中某些营养素的含量和平衡状况3.金属元素间和金属与非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预防措施:1.消除污染源2.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并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测工作3.妥善保管有害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1.汞水俣病甲基汞中毒属神经毒2镉骨痛病,主要蓄积于肾脏,其次肝脏3.铅主要以磷酸铅的形式沉积于骨中,对造血,神经,免疫系统,肾脏造成损害 4.砷黑脚病肝肾脾肺等有害化合物1.N-亚硝基化合物按分子结构分为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前提物质有硝酸盐,亚硝酸盐,胺类物质。

亚硝胺不是末端致癌物,在体内需活化,而亚硝酰胺是末端致癌物,有致癌作用。

Vc可阻断亚硝基化作用,亚硝胺可光解,部分水果可阻碍亚硝胺的生成N-亚硝基化合物。

预防措施:1阻断或减少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a预防食物霉变以及其他微生物b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的使用量c.使用钼肥d改进食品的加工工艺2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的危害措施:防止或减少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作用:a提高VC 摄入量b许多失误成分可阻断亚硝胺的形成c吃新鲜事物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量d暴晒污染的粮食和饮水。

3制定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限量标准。

2.多环芳烃(PAH)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化合物,属前级致癌物,需在体内活化方有致癌性。

常把苯并芘作为环境中存在PAH的指标。

在空气,排烟,排气,烟熏和烧烤食品中广泛存在。

可用吸附法(活性炭)除去,阳光与紫外线照射可降低食品中苯丙芘的来源:①工业三废②食品成分在烹饪加工时经高温热解或热泵形成(主要来源)③食品在烘烤或熏制时直接受到污染④食品加工受机油,食品包装材料等的污染⑤在柏油马路上晒粮食受到污染⑥污染的水可使水产品受到污染⑦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3.杂环胺是蛋白质成分在高热情况下形成一类低分子质量有机化合物。

膳食纤维可吸附降低杂环胺活性。

预防杂环胺危害的措施:降低膳食中杂环胺的摄入量:避免肉类食品烹调温度过高;尽量少采用烧烤煎炸等烹调方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膳食纤维对致突变物有吸附抑制活性的作用;植物化合物成分对HCAS的活化有抑制作用二噁英前体物质为酚类化合物和具强反应性的氯和氧化氢。

污染来源环境污染,生物富集作用,食品加工与包装过程。

二噁英的毒性与致癌性:1急性中毒,体重急剧减少,伴有脂肪,肌肉的急剧减少2皮肤毒性皮肤发生增生或角质化过度,色素沉着3肝毒性肝细胞变性坏死4免疫毒性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生殖毒性抗雌激素,PCDD抗雄激素6内分泌毒性干扰甲状腺激素代谢,降低胰岛素水平引发糖尿病7致癌性较强的促癌剂。

二噁英的预防措施:1控制环境二噁英的污染。

根本措施:a减少含二噁英的农药和其他化合物的使用b严格控制农药和工业化合物中的杂质c控制垃圾燃烧d控制汽车尾气污染2发展二噁英检测方法。

制定食品中的限量标准。

食品卫生学主要任务1.研究环境中有害成分及其污染食品途径,已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食品安全2.加强现代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理论的研发和技术的开发3.通过对食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和修订食品的安全标准4.研究各国食品卫生标准和法规,设定与破解技术壁垒,保障我国经济效益5.加强与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食品卫生质量控制中6.大力普及宣传卫生学知识7.研究食品中毒新病原,提高防止食品中毒的科学管理水平8.以法治为中心完善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和机构食品厂址选择原则1.原料供应方便2.厂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3.水源充足,水质好4.厂址附近有良好的卫生条件5.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6.交通运输方便7.选择地点必须具有发展余地,供发展之用车间内部建筑设计卫生要求 1.防止污染(防鼠,防虫,防蝇,防尘)2.便于消毒(地面平整无裂缝略高于道路,有适当坡度,最低处设地漏保证不积水。

屋顶有适当坡度,使用不吸水浅色耐腐蚀材料。

墙壁的墙裙不低于1.5米,四壁与地面交接呈漫弯曲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