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测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本课测评】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答案提示: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起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第3课宋明理学【本课测评】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课测评】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答案提示: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课测评】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本课测评】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提示: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内容:呼唤理性的阳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本课测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答案提示: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
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本课测评】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答案提示:词曲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的原因有: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加上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本课测评】谈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案提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
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本课测评】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出现有什么意义?答案提示:相对论和量子论发现人们日常经验之外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规律,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还大大开阔了人们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本课测评】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提示: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本课测评】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提示: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本课测评】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提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课测评】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答案提示:20世纪初,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这些思想对旧思想和旧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从此中国历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历史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本课测评】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提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剧,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第17课毛泽东思想【本课测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提示:农村包围城市,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等。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本课测评】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提示: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年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邓小平理论。
1997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本课测评】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有哪些?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4.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课测评】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答案提示:1956年,“双百”方针实行后,出现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繁荣的局面。
但是,不久,由于政治运动扩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双百”方针无法贯彻,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打击,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革结束以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再次繁荣。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改革【本课测评】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的历程?我们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答案提示:(1)“走过来”: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
(2)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第五,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本课测评】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各举一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答案提示:流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