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互评”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作用摘要:人类对于自己的认识是通过其他人的评价,反馈形成的。
高中学段正是学生思想认识初步形成的时期。
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绪波动大、过激,容易生发师生矛盾,亲子矛盾,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小组互评”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评价,是同龄人间的对话,它不针对群体中的某个人,而是对于某个现象的评价,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宽泛性;它弱化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
盾,便于学生接受,便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48-02
本人曾尝试了利用“互评”促进学校文化墙建设,利用“互评”促进班会召开,利用“互评”促进体育活动的进行,利用“互评”
促进作业的完成,效果良好。
1.“小组互评”促进学校文化墙的建设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田。
浓郁的文化氛围无疑是学校育人的良好环境。
怎么布置教室和教室外的文化墙呢·我号召各班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动手设计和布置班级文化墙。
同时,在班级内部或班级之间展开互评,并把评比结果予以公布。
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在课间、课后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设计家”设计,“绘画家”描绘,“书法家”书写,教室文化墙上
有了励志格言警句、优秀试卷、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
学生不仅对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还要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并指指点点做出评价。
2.“小组互评”促进班会的召开
班会是班级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充分利用班会为全班同学统一思想,鼓舞士气,提出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一言堂的时代已经过去。
怎样让学生自主召开班会,让学生自己的感悟代替班主任的说教呢·
首先,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班委讨论确定班会主题。
第二步,选出主持人,由主持人设计班会议程,并进行任务分工。
第三步,全体学生按照各自分工做好准备。
第四步,安排检查评比人员进行班会评比。
第五步,评比,反思,总结。
例如:1315班在《勤学、昔时》班会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他们突出的亮点是自己编排导演了舞台剧《家有儿女之批判刘星大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批判刘星的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和自己对比,意识到自己的毛病。
学生李某真诚地说:“其实我也和刘星一样,时间抓不紧,专爱出鬼点子,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以后要向夏雪学习,坚决改正自己的毛病。
”该同学的话获得热烈掌声,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
班会结束后,这名同学的精神状态大有改观,全班掀起了一股学习高潮。
显然,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比教师、家长的逼迫强得多。
3.“小组互评”促进各班体育活动的进行
体育活动中,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第一,跑操出勤率不高;第二,跑操队伍不整齐。
为此,我成立了专门的检查评比组织——体育部,由这些同学征求学生意见,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检查、评比、公布。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出勤人数和跑操质量都得到较大提高。
4.“小组互评”全面展开
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大胆地把互评机制引入纪律、就寝、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中。
成立了学生会,分为学习部、纪律部、体育部、生活部、寝室部、餐厅部、办公室等多个组织。
再由这些部门协调各班的学习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宿舍长分别针对自己的管理领域进行检查、考核。
优秀的班级和小组用“红星”予以鼓励。
从而,在班与班、组与组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局面,同学们比纪律、比卫生、比学习、比两操,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好转。
“快点,迟到又要扣我们班的分数了”、“跑整齐点”、“读书吧,时间到了”、“你的作业写了吗·”成为同学们之间交流的主要话题。
为了公平,各部门想出了很多办法,制定了很多措施,比如:检查
时间固定,评价标准统一等。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小组互评”无疑是
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学生互评的优势是: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较深,得到的信息也较真实和具体。
不足是:有些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在评价自己的好友时往往夸大优点,隐去某些缺点;还有的同学因为害怕得罪别人而只
说优点,不说缺点。
所以学生互评就需要教师经常进行引导,对于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必须慎重,不能简单下结论,确保学生互评更加客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