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 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
楚怀王十五年(前 304),张仪由秦至楚, 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 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 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 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 重修齐楚旧好。
其它作品如《九歌》、《九章》、《天 问》、《招魂》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独创性。 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以当时楚国的民歌为 基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诗, 即楚辞。这种新体诗,句子长短不一,自由灵 活。它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大 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能力,创造了十分富于个 性的诗歌。屈原是楚辞创作的奠基人。此外尚 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也是楚辞作家,但成 就不及屈原。
屈 原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 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 的爱国诗人。
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 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 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 《九章》(9篇)、《远游》、《卜居》、 《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 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 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 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 《九怀》、刘向的《九叹》等。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 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 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 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 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 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 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湘二水之间。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 我国古代最宏伟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长诗, “其辞述已之始生,以致壮大,迄于将终, 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 于是放言遐想, 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 思佚女,申纾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 《离骚》共373句,2490字,是世界文苑之 精英,被译成德、法、英、意、日、俄等多 种语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 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 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 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 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 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 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 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 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 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 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 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 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刘勰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杜甫说:“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 后尘。” 鲁迅在论及屈原代表作《离骚》时写道: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诗》, 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 明,凭心而言,不尊矩度。”“其影响于后 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 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 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 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 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白起攻破郢都, 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 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 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 《九歌》(11篇)、《九章》(9 篇)、《招魂》, 共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 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 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 了 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 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 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
楚词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 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 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 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 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 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 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 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在先秦诗歌中,《诗经》和《楚辞》是 两座奇峦并峙的高峰,后世并称“风骚”。
屈原的爱国思想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 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对后代影响很大。 在我国文学史上,作家以诗歌为武 器,批判邪恶,讴歌真理,赞颂为 国捐躯,这种爱国文学的不朽业绩, 是以屈原为开端的,它成为千百年 来的优秀传统。
历代文学家、理论家都对屈原的作品给 予极高的评价。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 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 诗;一类是以《九歌》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 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 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 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
《离骚》是诗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满 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凝聚忧 愤、感慨于笔端写成的。这首近2500字的长 诗,叙述了诗人的身世和志向,通过表现诗 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决心以身殉志的悲剧, 反映了楚国统治阶层中正直与邪恶两种势力 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和政治 危机,表达了他为国为民而战斗不屈,“九 死而不悔”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