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江水库简介

丹江水库简介

丹江口水库的简单介绍和水源的保护对策摘要: 首先论述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质现状, 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然后从水资源保护的角度探讨分析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的对策及其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进一步明确了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其上游水资源,才能保证丹江口水库水源达到国家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其水质标准的要求, 以确保流域内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水质现状; 水源保护; 丹江口水库1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刻不容缓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的重要水源, 而陕西省境内丹江、汉江水系作为其上游水域,是该水库的主要来水水源, 其水质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更与受水地区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 随着丹江、汉江流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等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加之西康铁路已建成通车, 西渝铁路西汉、西康高速公路、西安至武汉高速公路等工程的相继开工, 丹汉江上游不再是偏僻落后无人问津的地区; 工业、农业、旅游业、城市化等高速发展, 同时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大气污染、工业及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将会明显增加, 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使丹、汉江的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剧直接威胁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给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带来重大隐患。

因此, 丹江、汉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2流域概况丹江、汉江是陕西省南部的主要河流, 其特点是: 山溪性河流, 河床狭窄, 比降大, 水流湍急, 水量丰富, 含沙量小, 水质良好。

汉江又称汉水, 汉江是长江较大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蟠冢山,由西向东横贯秦岭、大巴山之间, 流经汉中市辖的勉县、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以及安康市的石泉、紫阳、汉阴、岚皋、安康、旬阳等县(区) 市, 于白河县流入湖北省境内, 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全长1 577 km, 干流在陕西省内河长656 km , 在省内流域面积为54 783 km2 (不包括丹江水系) , 占汉江全流域面积的37. 1 %。

汉江蜿蜒曲折, 穿行于秦巴山地之间, 北岸支流较多, 河流长, 水量大, 较大的支流有褒河,胥水河、子午河、月河、旬河等。

南岸支流相对较短, 主要支流有牧马河、任河、岚河、坝河等。

汉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5. 50×108 m3, 多年平均输沙量约0. 50×108 t。

丹江发源于商洛市秦岭东南凤凰山, 有两个源头, 北源出于秦岭南坡的东峡, 经铁炉子至黑龙口与西源汇合。

西源出于牧护关以东秦岭南麓的七盘河,向东南和北源相会。

黑龙口以下大致成东南流向, 经商州、丹凤、商南于商南县汪家店乡月亮湾出境。

流经河南、湖北注入丹江口水库。

全长443 km、总流域面积16 812 km2。

在陕西省境内全长249. 6 km , 流域面积7 510 km2, 占总流域面积的44. 5 % , 年平均径流量17. 1×108m3, 年输沙量0. 04×108 t。

3水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3. 1水污染现状根据陕西省水环境中心及汉中、安康、商洛分中心的2005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丹江、汉江超过Ë 类标准的河长已达10. 5 % , 有28. 1 % 的评价河长不能达到国家对丹江口水库水质Ⅱ类标准的要求。

从近年来的监测成果显示, 在汉江支流牧马河的西乡断面、月河长枪铺、丹江东龙山、张村断面都出现了劣Í类水质, 丹江上大部分断面都有超标现象, 而且污染趋势有所上升。

3. 2水库目标要求丹江口水库, 净库面积达740 km2, 最大库容达209×108m3, 等于全国每人平均有近20 t 水存放在这里。

经多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资源较丰富, 总体水质良好, 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的Ê 类水标准, 其中氨氮符合I 类水标准, 库水硝酸盐氮含量水平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水库水质能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理想的水源地。

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必须引起各级部门和领导充分重视和关注, 加大防治力度, 使丹江口水库水质始终保持目标要求Ê 类水标准。

3. 3汉江、丹江的水功能区划、水质要求3. 3. 1汉江水系(1) 汉江干流。

汉江干流一级功能区划共有15个, 其中保护区1个, 河长34. 0 km , 占干流区划总河长652. 0 km 的5. 2 % , 其现状水质同水质目标均属Ⅱ类; 保留区7个, 河长473. 0 km, 占总河长72. 5 % ,其水质目标均属Ê 类; 开发利用区6个, 河长103. 0 km , 占总河长15.8 % , 其水质目标均属Ë 类; 缓冲区1个, 河长42. 0 km , 占总河长6. 4 % , 其水质目标均属Ê 类, 见表1。

(2) 汉江支流。

汉江支流区划河流39条, 总河长3 582. 3 km。

区划功能区67个, 其中: 保护区25个, 河长1 869. 6 km, 占总河长52. 2 % , 水质目标均为Ê类; 保留区26 个, 河长1 429. 7 km , 占总河长39. 9 %, 水质目标均属ÊⅡ类; 开发利用区16个, 河长283. 0 km , 占总河长7.9 % , 水质目标均属Ⅲ类)3. 3. 2丹江水系(1) 丹江干流。

丹江干流一级功能区划共有7个, 其中保护区1个, 河长12. 0 km , 占干流区划总河长243. 5 km 的4. 9 % , 目标水质Ê 类; 保留区3个,河长178. 0 km, 占总河长73. 1 % , 目标水质Ⅱ类; 开发利用区2个, 河长28. 5 km , 占总河长11. 7 % , 目标水质ËⅢ类; 缓冲区1 个, 河长25. 0 km , 占总河长10. 3 %, 目标水质Ⅱ类(见表1)个, 河长225. 5 km , 占总河长44. 1 % , 目标水质Ê 类; 保留区6个, 河长260. 0 km, 占总河长50. 8 % , 目标水质Ⅱ类; 开发利用区2个, 河长26. 0 km , 占总河长5. 1 % ,目标水质Ⅲ类(表1)。

3. 4水污染原因分析3. 4. 1点污染源椐2004年开展的《陕西省长江流域排污口调查报告》记载, 丹、汉江水系共有排污口326个, 其中: 工业排污口149个、生活废污水排污口98个、混合污水排污口79个。

废污水排放量为1. 0784×108 töa , 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为1. 6117×104 töa, 悬浮物为1. 2032×104 töa[ 2 ]。

由于流域内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这些废污水基本上未经任何处理或未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河道, 是造成丹、汉江水系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1) 工业污染。

据调查, 大多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尽管建有污染物处理设施, 但污染处理水平较低, 偷排时有发生。

黄姜加工、铅锌冶炼、各类矿石的开采及加工污染小流域的问题比较突出。

加之县以下的小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低, 不少小型建设项目不经环保审批就开工建设,建成后出现污染时, 环保部门才发现。

(2) 城市生活污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生活废水和垃圾与日俱增。

然而, 污染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污染处理运行费远远高于超标排放的罚款, 致使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汉江或支流。

3. 4. 2面源污染(1) 水土流失。

据文献[ 1 ]记载, 丹、汉江水系水土流失面积为3. 56 ×104 km2, 占流域总面积的57 %。

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是流域内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

丹、汉江水系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 50×108 t。

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不仅使河水的色度、浑浊度增大, 影响水体的感官性状, 而且泥沙本身含有多种元素和矿物质, 在遇酸性环境, 便会析出, 对水质产生影响。

(2) 农药、化肥。

化肥、农药的使用, 除被作物吸收、分解外, 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水分中, 然后随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造成污染。

天然水体中的植物营养物(氮、磷)、农药等主要来源于农灌退水, 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3) 工业废弃物和垃圾。

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工业发展日益增多, 其中以冶金、煤炭、火力发电等行业的排放量最大。

一些工矿企业把工业废弃物随意堆积于河滩或直接倾入水体, 这些工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易溶于水的物质或在水中发生转化, 造成水体污染。

一些城市垃圾包括居民的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和市政维修管理产生的垃圾, 堆积河边, 任水流冲刷, 污染水体。

4水环境保护对策为了有效控制丹、汉江水系水污染状况, 确保丹江口水库水源达到Ê 类水质标准, 拟采取以下水资源保护对策:4. 1优化流域内监测站网, 加强水环境监测力度近年来, 因监测经费投资不足, 陕西省境内丹、汉江水系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仅7个, 其中: 汉江4个, 分别是武侯镇、洋县、石泉、老君关; 丹江3个, 分别为丹凤、麻街、湘河, 站网现状详见表2。

从站网现状来看, 站点严重不足, 现有监测站网不能覆盖陕西省丹、汉江水系主要河流、取水水源地及工矿企业排污口, 致使现有的水质监测资料不能全面反映本流域的水质状况, 对一些突发性的和间歇性的水污染事件更是无法实时监测。

为此,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 在丹、汉江干流及褒河、氵胥水河、子午河、月河、旬河、牧马河、任河、岚河、坝河等主要支流增设河流监测站点, 取得能够代表河流水质状况的水质监测成果, 为各级水污染治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 加强排污口污水水质监测工作, 最大限度的避免河道水质污染,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丹江口水库来水水源安全可靠。

( 3) 增设大、中型灌区取、退水口水质监测工作, 减少河流水质污染。

天然水体中的植物营养物(氮、磷)、农药等主要来源于农灌退水, 对河流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 要加强大、中型灌区取、退水口水质监测工作力度, 以减少水质污染。

(4) 监督排污大户,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 强迫其先处理后排污, 实现废污水的达标排放。

(5) 在农业生产区, 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2建立自动监测系统, 加强重点河段、重要供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能力为了确保流域内各用水部门的用水安全, 必须加强汉中、安康、商洛等3个中小城市供水水源地及重点城市河段自动监测能力, 以预防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