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PPT教学课件
(过滤的方法在无机实验中应用较多)
四、有机物的检验
1.溴水
常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用 3.银氨溶液
试 剂
4.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
5.FeCl3溶液
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有机物质 甲苯 卤代烃 乙醇 苯酚
使用试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NaOH,AgNO3,HNO3
铜丝 1.浓溴水;2.氯化铁溶液
提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契诃夫(俄) 莫泊桑(法) 欧亨利(美)
THE NECKLACE
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杰
出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世界闻名的 短篇小说大师,他 一生创作了六部长 篇小说和近三百篇 短篇小说。代表作 《羊脂球》、《我 的叔叔于勒》等。
写作背景: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 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 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 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 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 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 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小
说
舞会(戴) 偿清
的
请柬 借
赔
情
识
节
丢
(谈) 曲
线
思考:玛蒂尔德在教育部长举办的舞会上大出风头, 眼看要时来运转,却乐极生悲,丢失项链,换来的是 十年艰辛,哪知项链是个赝品。恩格斯曾经说过: “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小说最后这一“偶然性”结局也有其必然性因素。那 么, 造成这一偶然性结果的必然性因素都有哪些呢?
四、有机物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1、蒸馏
分离相溶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用蒸馏的方法
适用范围
(1)提纯硝基苯 (2)制无水乙醇 (3) 从乙酸和乙醇的 混合物中分离乙醇 (4)石油的分馏
2、分液
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离的方法
适用范围
(1)除去硝基苯中的残酸 (2)除去溴苯中的溴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4)除去溴乙烷中的乙醇 (5)除去苯中的苯酚 (6)除去苯中的甲苯
3、碱石灰的作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
(1)选用“液+液 气”的物质制备装 置.(与实验室制氯气,氯化氢的装置相同)
(2)用排水法收集.
2、实验注意事项:
(1)V(乙醇)/V(浓硫酸)=1:3; (2)烧瓶中加入啐瓷片防止爆沸; (3)迅速升温至170 0c。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 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 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 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
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 的标记。
-----鲁迅
《项链》着眼于人生的变幻,感慨于命运的起伏,向我们 揭示人生旅途和命运遭遇中所蕴涵的 重要人生哲理,并 传递出一种直面人生的精神。这对引发我们对自身所处生 存状态的思考,无疑也有启迪。倘要说,凭着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的良知,莫泊桑在《项链》中自有其批判意向的话, 那么,其批判锋芒所指向的 ,实在是使“绝大多数的人 在资产阶级制度下是怎样无限的不幸”(莫泊桑语)的法 国社会现实及其统治者, 而化;
(3)煤的干镏;
(4)制酚醛树脂;
返回
返回
返回
石油分馏
石油分馏产品的催化裂化
煤的干馏
三、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
A、制备硝基苯,需要温度计 B、制备酚醛树脂 C、银镜反应(热水浴) D、乙酸乙酯的水解(700C-800C)
E、蔗糖的水解(热水浴) F、纤维素的水解(15min,热水浴)
溴苯(溴)
溴乙烷(乙醇)
乙酸乙酯(乙酸) 溴乙烷(溴)
乙醇(乙酸或水) 苯(甲苯)
硝基苯(硝酸) 甲烷(乙烯)
福尔马林(甲酸) 苯(苯酚)
苯酚(苯)
硬脂酸钠(甘油)
蛋白质(葡萄糖)
个人原因:爱慕虚荣 社会原因:价值取向
分析个人原因
1.跳读课文,思考: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表现在 哪些地方?
序幕――写梦想:“哭”(对比手法,“心比天高, 身为下贱”) 开端――收请柬:“高高兴兴”(请柬带来在上流社 会风光的机会)“懊恼” “恼怒” “悲痛”(穿戴 寒酸,苦恼不已) 发展――借项链:“跳”“搂”“亲”“跑”(大喜 过望) 高潮――舞会上:四个“陶醉”(因实现梦想而狂热 兴奋、忘乎所以)结束时:“逃”(不肯露馅) 结局――还债务:“回想当年”(耿耿于怀、精神满
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 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了正向帝国主 义发展的法国第三共和国的黑幕,对于小 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也有很深的了解。他 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 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 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 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对下层社 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项链》 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
情节特色鉴赏
有人说,借项链是虚荣心驱使的,丢项链则写得过 于突然,没有写出必然性,是这样的吗?
巧妙的铺垫
小说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同时也 是合乎情理的,请结合有关情节进行 分析:
1.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很爽快地答应:
“当然可以。”
---相当大方
2.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
去这个盒子”。
探讨主题
1. 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 底应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
2.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 赞扬,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
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 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 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 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 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 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 和暴露。
①10年以后的玛蒂尔德已经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 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 的奋斗女性。就在漫长的10年还债岁月里,她获得了 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 新体验。10年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本真本色, 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 外在形象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 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莫泊桑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变 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1.发生装置:“固+液 气”的制取装置; 2.收集方法:排水法; 3.注意事项:
(1)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以得到平稳气流. (2)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3)产物气体中因含有AsH3,PH3而有特殊气味.
二、有冷凝装置的实验
制备实验 性质实验
(1)制溴苯;
(1)石油分镏;
(2)制乙酸乙酯; (3)制硝基苯;
乙醛 乙酸 乙酸乙酯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纯碱
水;酚酞和氢氧化钠
新制Cu(OH)2
浓硝酸 碘水
练习:
1、下列每组各有三对物质,他们都能用分液
漏斗分离的是
()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油酯和水, 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我们不应该否定玛蒂尔德的举动而应该理解。同时我 们应该说玛蒂尔德向往过一种高雅舒适的生活是正常的, 是一种正常的欲望,或者直接可以说是一种向上的追求。 鲁迅先生说过:不屈是向上的车轮。人生没有欲望,它 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我们不应该谴责玛蒂尔德的追求, 相反,我们应该支持她的追求。如果没有偶然事件发生, 玛蒂尔德不依然在保持着年轻,保持着美丽,保持着追 求吗?
2、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 后。”请你研读作品结尾,说说“发现项链是假的” 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打击力量”?
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个 人苦有所值还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
3.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
讨论:你更喜欢舞会前的玛蒂尔德还是10年后的玛蒂 尔德?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
2、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 乙酸, 四氯化碳 B、乙酸, 乙醛, 乙醇 C、乙醛, 乙二醇, 硝基苯 D、 苯酚, 乙醇, 甘油。
3.某物质可能含有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四种 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
(1)有银镜反应; (2)加入新制Cu(OH)2悬浊 液少许,沉淀不溶解;(3)与含酚酞的溶液共热, 红色逐渐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丢失项链作为她命运的转折点,完成了她性格的渐 变过程,也是她返璞归真,战胜和超越“原我”的过 程。虽然这过程对她有点儿残酷,有点儿不情愿。
分析社会原因
1、当时法国社会弥漫的是什么风气呢?从文中摘 出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句子,说说这种风气对玛蒂 尔德产生了什么影响?
玛蒂尔德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无法也无 力改变现状,只好改变自己,包装自己,希望自己 能时来运转、出人头地,能步入上流社会。 ①以“金钱、地位、出身”为价值取向 ②社会对妇女的畸形认识(“玩物”)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项链 2、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小说的情节:故事围绕项链展开,小说共 有七个小章节,可分为几个部分: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 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3.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
没有打开盒子看”。
---项链并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思考并讨论
玛蒂尔德的形象
我们承认人都有虚荣心。有虚荣心不一定 就是坏事。相反,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是 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面对恶境,无动于 衷,并不令人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 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