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ppt课件1完美版
一
面 (阿 累)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踱
(duó )
地窖
窘境 摩挲
( jiào )
(jiŏng ) ( suō )
赫然 ( hè ) 捻
(niăn )
颓唐 ( tuí ) 憎恶 ( wù ) 恣情 ( zì )
抖擞 (dŏu sŏu ) 揩油
( kāi )
不能自已 ( yĭ )
作者介绍: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1909 年1月生,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 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毕业与上海艺 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 “右翼剧联”, 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 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 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 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 被官方侦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 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 军。此后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 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 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 年离休。
内山完造和内 内山完造(1885-1959), 日 本岗山人, 山书店20多岁来到中国, 起初在上海贩卖
药品, 兼售书籍, 开设了内山书店, 自起汉名 邬其山。 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底, 两人 友谊甚深, 过从甚密。 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 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 鲁迅接待客人, 也多在内山书店鲁迅和内山曾数度合作, 半过版 画展览。 鲁迅曾为内山的作品《活中国的姿态》 作序, 并有《赠邬其山》五律一首。 抗战胜利 后, 内山回到东京, 致力于中日友好活动。 1959年9月, 内山以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身份来 华访问, 因脑溢血去世。 依其生前意愿,葬于 上海。 内山书店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场所,勒石 纪念。
《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 《毁灭》
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 在西伯利亚地区同反革命匪帮进行 战斗的故事。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 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 对于我国浴血 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 。 正如毛 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 指出的:“法捷耶夫的《毁灭》, 只写了一支 很小的游击队, 它并没有想去投合世界读者的 口味, 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 至少在中 国, 想大家所知道的,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对鲁迅翻译这本书的高度评价。
特征
瘦
瘦但精神好, 头发直竖, 胡须打眼。
局部细微描写
瘦,头发直竖,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特写镜头
粗线条 写法 整体勾勒
对鲁迅先生的外貌 描写突出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全身的
“瘦”, 二是头发的 “竖”, 三是胡须的 “一”。
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鲁迅 十分重视十月革命以来的苏联文学, 尤其注重介绍反 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 鲁迅着力推荐的作品是 法捷耶夫的《毁灭》和拉菲摩维奇的《铁流》。 这两 部小说写的都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 鲁迅认为“这两部小说, 虽然粗制, 却并非滥造, 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 实在够使描写多愁善病的才子 和千娇百媚的佳人所谓 ‘美文’, 在这面前淡到毫 无踪影。” 鲁迅甚至说, 他爱《毁灭》,“就像亲 生儿子一般”, 并说“实在是新文学中的一个大炬 火”, 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的小说”。鲁 迅把这类作品看作是战斗的无阶级渴望的精神粮食。 因此他一方面鼓励曹靖华翻译《铁流》, 一方面“经 过不少艰难’亲自翻译《毁灭》, 并且自费印刷出版。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作者( ) 鲁迅
一 面
阿 累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 培养阅读记人散文的能力。 3. 了解鲁迅先生关心、爱护青年工人 的感人事迹,体会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 由衷的爱戴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外貌描写中的特征与细节。 教学难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 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 看书。 经过:受到内山老板殷 勤接待,买书缺钱,与 鲁迅先生见面、交谈并 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 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课堂练习:
1、先在文中找出六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 并标上序号,然后朗读一遍。
2、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
《铁流》
《铁流》描写苏联内战时期一 支有农民和手工业组成的红军, 在布尔什克党的领导下, 通过跟 白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锻炼 成为具有铁的纪律的队伍的故事。 作者成功的描写了革命群众的精 神面貌,塑造了共产党红军指挥 员郭如鹤的英雄形象。
速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并 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远 景
描写 特征 写法
中
景
近
景
远景 描写
瘦瘦的,五十 上下,穿一件 牙黄的长衫, 嘴里咬着一枝 烟嘴。
特征 写法
瘦
粗线条整体勾勒
中景
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 描写 白,瘦得教人担心,精 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 长,直竖着;胡须很打 眼,隶体“一”字;正 直而慈祥的眼光;竹枝 似的手指
瘦但精神好,头发 特征 直竖,胡须打眼 写法 局部细微描写
近景
描写
特征
写法
近景
描写
特征
写法
近景
黄里带白的脸,瘦 得教人担心,精神 很好;头上直竖着 描写 寸把长的头发;牙 黄羽纱的长衫;隶 体“一”字似的胡 须;黄色烟嘴,熏 黑了;微笑;点头。 瘦,头发直竖, 特征 胡须“一”字, 长期抽烟。 写法 特写镜头
远景
中景
近景
咬着烟嘴,面孔黄 黄里带白的脸,瘦 瘦瘦的, 里带白,瘦得教人 得教人担心,精神 五十上下, 描写 穿一件牙 担心,精神很好; 很好;头上直竖着 头发约莫一寸长, 寸把长的头发;牙 黄的长衫, 直竖着;胡须很打 黄羽纱的长衫;隶 嘴里咬着 眼,隶体“一”字; 体“一”字似的胡 一枝烟嘴。 正直而慈祥的眼光; 须;黄色烟嘴,熏 竹枝似的手指。 黑了;微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