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工作培训》有效开展家长工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新教师上岗培训一、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一、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情况和家长心理,调整家园工作的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工作。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都要与家长见面,沟通交流几乎是家常便饭。
与家长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都十分重视,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但是不能一味迎合家长的心理、迁就家长、误导家长。
我们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热情有礼地接待家长,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
幼儿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
老师要为孩子成长而喜,为孩子进步而荣,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你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
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说话时眼睛要望着他(她),使其感受你的亲和力,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
谈话时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语言的艺术性。
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要一分为二,突出优点,不要以点概面。
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好。
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时要客观,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
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讲“只要你的孩子就会”,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一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不能掺杂主观色彩,注意态度要平和。
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
比如文文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文文又抓人了。
”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
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摸着文文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文文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
但是有时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她抓人了。
”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
”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并领着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二是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我们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由于幼儿年龄小在园时间的点点滴滴变化家长都很在意,平时我们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
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三、能力1、了解家长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了解家长的性格、特长,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
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
我们对待家长的态度要热情,如果遇到不尊重老师的家长,您可以这样说“请问您是哪位孩子的家长?为了您的孩子,请说话礼貌些。
”2、倾听和分析能力。
倾听既能给自己留有思考的余地,又能仔细分析家长的要求;既让家长受到尊重,又解决了问题;既能体现教师的修养,又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
3、换位思考能力。
假如孩子出现了问题,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不是老师,我是这位孩子的父母,心情会怎么样?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往往很多问题会很容易解决。
4、沟通交流能力。
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技巧,首先,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长处,多从正面入手,稳定家长的情绪;然后切入正题,交流孩子的不足,谈问题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笼统,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进而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家长交流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不足,提出建议和意见。
5、专业指导能力。
在教育幼儿方面,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远远超过家长。
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介绍先进的育儿理念,做教育孩子的引领者,帮助家长分析并解决幼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家长改善育儿行为、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在诚心诚意的引领和指导中,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6、综合策略的能力。
对待班内的“问题家长”与他们沟通如同组织幼儿活动一样,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策划。
在沟通前,教师要认真梳理,明确沟通的目的,找出沟通的切入点,与幼儿父、母进行双重沟通交流。
加强家园联系为了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我园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宣传等形式开展一系列的家长活动,加强家园合作,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及常用卫生保健知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每位家长懂得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我们号召家长搞好卫生消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共同抵抗疾病;采用多种形式从多方面地开展健康教育,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
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定期向家长、教师、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利用家园联系栏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生活、卫生、健康状况,家园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特别需要家长的配合,在这次患病期间我班有个别家长虽然发现幼儿患病,但却说病不要紧仍然送孩子到幼儿园;有的家长把手足口足症状当成口腔溃疡或是过敏,不仅耽误了孩子的病情,还会使其他幼儿被病情感染。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并主动要求在家隔离,把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法提供给我们,帮助其他幼儿恢复、预防。
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班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患病幼儿很快得到了治疗。
教师在班级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善于与不同家长沟通,那么如何与他们沟通呢?在这里将这些家长分为这几种不同的类型通情达理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对孩子迁就溺爱的、对孩子的教育全权移交型的这四种。
一、面对通情达理的家长,要“单刀直入”。
通情达理的家长往往素质高,有修养,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因此,面对这样的家长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与他们交流。
“单刀直入”就是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地说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他挺聪明,各方面表现的也不错,但做事情比较慢,他的父母学历比较高,为人正直,很明事理。
我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孩子的不足之处,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在孩子做事情之前先提要求并要限定时间,再有就是多鼓励,一有进步马上表扬。
家长按照我的意见去做以后,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做事情的速度提高了不少。
二、面对期望过高的家长,要“曲径通幽”。
咱们首先看期望值过高的家长,他们对待孩子是怎样的?他们一般对子女期望值很高,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通常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如小班的孩子就让他学加减法、中班的孩子学拼音钢琴等一些特色课程,而且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但却不能够全面了解他们孩子心理、身体、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蒙氏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只能学习与他的心智水平相符的东西,如果超出他的水平,就算当时记住了,过后也还是会忘的。
而这些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期望值不符或者相差太远时,就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教育,或者对教师的教育方法进行大加评论或指责。
面对这样的家长,就要采取“曲径通幽”的方法和他们交流。
“曲径通幽”的表面意思是指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在这里就是指委婉地说出家长在成才观、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达成共识后,用最好的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面对迁就溺爱的家长,要“柔中带刚”。
对孩子迁就溺爱的家长因其家庭条件优越,生怕孩子吃苦,对孩子百般迁就,万分宠爱,结果使子女养成一种骄横傲慢、好吃懒做、刁蛮任性的性格。
他们对子女的情况只想听好的而不想听坏的,甚至谈到孩子的缺点时还一味维护自己的子女。
对教师也有成见,总是认为教师对他们的子女有偏见,老是给他们的孩子找茬。
同这类家长交流时,就要诚恳中带着刚第二篇:《幼儿园家长会培训心得》《如何开好幼儿园家长会》培训心得家长会长期以来一直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许多幼儿园每个学期1-2次家长会,一般都是教师扮演教导者的角色,家长自然扮演被教导的角色恭恭敬敬地听任老师“训导”。
家长会基本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通过本次《如何开好家长会》的培训,我知道了要开好家长会,无论是园长还是老师,首先应转变观念,这是开好家长会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
教师不能因为受过学前教育的专业训练就看不起家长,认为家长不懂教育孩子,家长理所应当接受教师的“训导”。
我们也不应该把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家长的过错,是家庭教育的失误。
事实上,我见过不少家长,虽然不是做教育工作,但却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
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那就意味着家长和教师是利益共同体,他们最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形成教育上的合力,才能使1加1真正大于2;从教师的角度看,家长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经验都是我们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宝贵资源,理应加以充分利用。
其次,在此次培训中我知道了,家长会要有计划、有准备、有内容。
每个学期开几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幼儿园的总计划中应有合理的安排,同时,每个班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班与班之间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开家长会,也可以有不同的议题,家长会也可以分对象进行,比如,只有爸爸参加的家长会就很有新意,也很有针对性。
家长会的准备工作不仅仅是发一个通知给家长,教师还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例如就家长会的议题作一次问卷调查,事先了解大多数家长的意见或关心的问题,准备好本班所有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家长。
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沟通加强联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所以每次家长会的内容不能太繁杂,也不能太简单。
内容太繁杂会导致所有问题蜻蜓点水一样一带而过;内容太简单,又会让家长有来无所谓的感觉,增加家长对家长会的消极心理。
每次家长会除了为家长介绍本阶段孩子的活动情况、下阶段将要开展的活动之外,最好能为家长解决几个在教育孩子方面最迫切的问题,让家长切实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教育,配合幼儿园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