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部门内部审核要点:1

各部门内部审核要点:1

,对六个月来盘点情况准确率如何? 2. 收、发、库存情况(如 FIFO 原则),出错次数 3. 仓库管理(如三防措施) 4. 仓库库存品异常巡查情况,标识、隔离、上报、处理。 5. 仓库区域的规划情况 6. 物品运输管理办法,是否有出现工伤等情况 7. 应急措施是否有? 8. 人力资源管理:现有人员任职资格,培训,考核效果 9. 内部审核:以往(本部门)内审不符合项有多少,主要问题在哪里,是否有改善?效果怎样,是否有重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安排:
营销部:
1.是否进行了合同评审(包括合同评审率、合同评审执行情况,遇到的相关问题,六个月趋势) 2.顾客特殊要求:顾客有哪些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实现的情况怎样?是否有传递到相关部门? 3.是否进行了顾客满意度调查?调查了几家顾客,顾客满意度调查执行情况,结果怎样?离目标值有多大差
3.过程开发情况(如制造可行性研究,多方论证,工艺流程编制,PFMEA、CP、WI 编制等)?是否对过程 特性及产品特性进行了分类?
4. 查图纸工艺更改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对所有原发放范围的文件都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5.产品开发周期是否按原计划时间完成?新产品有无提交 PPAP 报告? 6.送样确认情况,是否一次送样成功? 7.内部审核:以住审核(本部门)不符合项有多少,改善情况怎样?现是否有未改善之不符合项?
距?对差距的分析及后序采取的相关措施。 4.顾客抱怨处理:顾客抱怨情况(如频率、方式、次数),顾客抱怨有否传递至相关部门?是否进行了及时
回馈(及时性即多久?)?顾客抱怨的趋势怎样(衡量回馈措施的效果)? 5.顾客财产:顾客财产有哪些?是如何对顾客财产进行管控的?效果怎样(如顾客财产分类、顾客财产变异
财务部:
1. 是否逐月对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是否有趋势图?
采购部:
1.供应商交付业绩(包括到货合格率、准时交货率,六个月) 2.供方质量体系开发(现有多少供方通过 ISO9001,对未通过之供方采购哪些相应措施,供方质量体系的开
发计划执行情况怎样?) 3.供方评价:新供方评价、选择进行程序怎样?旧供方的考核(考核要素、周期、考核结果、针对结果采取
的相应措施)怎样? 4.采购信息:有哪些采购信息?采购信息是否完整,在输出前是否有得到评审或确认? 5.采购过程:采购的输入、采购活动、采购输出;物资采购的供应商是否都在合格供方范围目录当中? 6.附加运费:附加运费统计情况,趋势怎样?有否采取相关改善措施? 7.采购文件的管理。 8.内部审核:以往(本部门)审核不符合项有多少?改善情况怎样?是否有重复出现现象?至今是否有未改
生产部:
1.生产达成率:是否编制了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各种零配件的配套性如何(如调整臂是否细化到各种零件的 半成品数量、成品数量以及需生产的数量及生产时间)?有无瓶颈现象产生?是如何解决的?生产计划达成 率趋势怎样(每月的生产达成率统计,是降低了还是升高了,若降低,是哪些原因造成(包括人员、机器、 原料或外部因素))?对每月产量进行统计,通过上班工时估算车间生产能力。(至少六个月) 2.产品合格率:本部门产品合格率趋势怎样(每月的产品合格率统计,是降低还是升高了,原因分析同上)? 3.不合格品控制:对生产中不良品如何处理(如回收,让步使用等)?不合格品是否有标识隔离,效果怎样? 不合格品如何处理(及时性、评价效果、措施、原因分析)? 4.纠正与预防措施:对产品缺陷的出现主要有哪些方面?造成产品缺陷的原因有哪些(如混料、参数调试不 当,模具原因等)?纠正措施(如调机、修模等)?预防措施(如产前试模及模具维护等)/采取防呆措施? 在过程中采取哪些措施和方法对设备与过程进行监控?有否对不合格品主要现象进行了关注?主要有哪些方 面?比例有多大?有否分析造成这些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应根据相关的工序质量因素分析)?纠正措施(如 及时处理、校对参数等)?预防措施?纠正与预防措施效果怎样? 5.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人员培训(在岗培训),人员考核等? 6.原料:领用所有原料是否经过确认(如数量、型号、品名等),现有原料和各工序加工料是否标识清晰, 是否有工序流程卡?工序中间的流转是否能确保物品不致弄混?有无弄混现象,现有原料材质是否满足产品 要求? 7.工装模具维护:是否对所有工装进行了标识,维修记录是否有登记?模具维护情况怎样(如摆放、防护、 编号等)? 8.机器设备维护保养:机器设备是否都按时进行了点检?机器设备维护保养是否按期进行?维护保养效果怎 样(坏机率减少,维修周期变长等)?有无异常停机情况及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性)?操作人员是否按操作 规程操作?易损件更换备品库存状况怎样? 9.车间 5S 运行情况怎样?有无检查记录?厂地利用率怎样 8 10.应急措施: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应对车间突发或外部供应中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如能源中断、 人员短缺等)? 11.生产现场各工序是否都有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12.内部审核:以往(本部门)内审不符合项有多少?是否都有得到改善?改善效果怎样(有否重复出现)? 是否有未改善之不符合项?
的发现与及时回馈,并处理)? 6.产品交付:是否有出货安排,情况怎样?产品交付质量怎样(顾客退货 PPM 值趋势)?产品交付的及时
性(准时交货率)?产品交付过程中采取了哪些防护措施?效果怎样?是否有因交付质量 问题导致顾客生产中断(包括市场退货)?附加运费有否统计(结果、改进措施)? 7.销售业绩:每月的销售量趋势,与经营计划的差距有多大?建议采取的措施。是否使用了统计技术? 8.内部审核:以往内审(本部门)不符合项有多少,纠正预防情况怎样,效果怎样,有否重复出现,频率有 多高?现是否有未纠正的不符合项? 9.生产安排及跟踪:是否对生产进行安排?如何安排,效果怎样?怎样跟踪生产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 效果怎样?
技术部:
1.产品实现策划: 是否按照《APQP 控过程序》编制了新产品开发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如何;是否 对开发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市场预测、顾客要求、时间安排、质量目标、开发成本 等情况;
2.是否对产品计设开发适当阶段的进行了监视(测量、分析等),能否提供监视报告?是否编制了工装模具 开发计划?是否对模具的设计、制造结论进行了确认?工装模具有无图纸?
3.出货检验:出货检验合格率趋势?顾客抱怨的处理与回馈(及时性与有效性---抱怨有否减少,是否出现同 样的抱怨)?顾客退货分析情况怎样?是否将纠正与预防措施纳入控制计划?
4.人力资源管理:现有检验人员资格水平,人员培训,人员考核情况? 5.量测系统:量测系统使用情况(现有使用量规仪器是否有校正合格,量测系统分析是否合格?)量规仪器 的校验情况(如校验完成率、校验合格率、周期的确定等) 6. 量规仪器的维护、保养情况 7. 实验室管理 8. 对车间相关协助事项。 9 .内部审核:内部审核计划制定情况,产品及过程审核情况,及相关的改进。本部门审核出现的不符合项 (多少项,主要问题存在哪些方面),改善情况怎样?是否有未改善之不符合项?改善后是否有重复出现情 况?
复发生?至今是否有还未关闭之不符合项?
行政部:
1. 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招聘、人事资格的鉴定,人事资料的管制 2. 员工满意度情况汇报 3. 员工培训计划的跟踪情况(如现有培训项目是否完成,完成率有多高等) 4. 质量记录的控制(培训资料、员工考核、会议记录、签到表) 5. 检查文件发放记录,文件地统一性,有效性. 6. 各项业务目标实现情况怎样?应按月进行统计,对与为达成的目标应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善之不符合项?
质量部:
1.来料检验:来料检验与试验的程序,来料检验合格率趋势怎样?对供方质量业绩的评价及采取哪些相应措 施?质量信息回馈,效果怎样?供方退货 PPM,趋势怎样?样件管制?
2.过程控制:过程管制业绩----过程检出不合格品情况、检验手段,是否按控制计划检验?不合格(产品和 过程)的反馈,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关键工序质量因素的分析、过程不良率趋势怎样?对过程不合 格的纠正预防措施有哪些,效果怎样?在过程管制中数据分析运用了哪些统计技术?效果怎样? 过程能力如何?有否对失控状态加以分析并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