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且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一种。
介绍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我国教育部已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强调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因而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专门有一方面来阐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其他几方面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信息技术。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中也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认为应不仅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堂的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计算机在
整个数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力求把计算机融入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由于信息技术已融入数学教育的深层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内容的最佳工具和学生探究知识,体验数学,感受知识的中介。
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将使数学教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学教育面貌将焕然一新,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会更加深入。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
由于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
信息技术不仅被看作是教师的工具,是学生学的工具,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数学内容体系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进而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必须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与看法,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理论的整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实
效性。
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拓宽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
其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
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近几年来,数学课堂上已经在使用一些数学教育课件,在数学的可视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形成“典型课件”,通过资源共享发挥课件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数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多半是抽象的思想材料。
一般的说,数学虽然需要直观地观察,用具体的模型作为理解的基础,但是数学更多地要依靠抽象思维,概念最终需要抽象地概括,数学规律要求进行形式化的表达,证明必须符合抽象的逻辑推理。
这些,往往不是“视觉化”所能奏效的。
因此,在提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也不要过分迷信技术,以为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会提高效率。
有时候,视觉化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有的时候则未必,甚至反而帮倒忙。
一些“黑板搬家”式的技术运用,实际上是形式主义,效果并不好;也应避免一些利用技术
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的做法。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多的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之一是教师的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指导者、引导者。
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的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对数学的学习者、教育者将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是革命性的一场变革。
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联性将无比接近,教学模式将更加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
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评估,就满足多样化、区别化的需求,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对教师而言,原来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被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代替。
这样,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充满无限生机和动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多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刺激记忆和应用。
因此,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
整合中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在教学中突出过程、难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同时应注意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整体效应。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数学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而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的能力,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
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王虹,杨威,王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2]石国华,武瑾,杨玉娟.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8).
[3]张红.关于整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长洲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