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解剖详解
鞍背dorsum sellae突向上前。鞍背的 上外侧角膨大成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颈动脉沟carotid groove位于蝶鞍的 两侧,为颈动脉管的延续。颈动脉管 位于颞骨岩部前壁内,其内侧部邻近 破裂孔处形成裂口。颈动脉管内侧端 以蝶小舌 lingual of sphenoid bone 为界。它续于破裂孔上面。沟内侧缘 小的突起为中床突middle clinoid process,它可连接到前床突。
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最大、最深,前界为鞍背、蝶 骨体后面和枕骨基底部,后界 为枕鳞下部,外侧界为颞骨岩 部、颞骨乳突部和枕骨侧部, 上后界为顶骨乳突角。颅后窝 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位 于颅后窝中央,枕骨大孔前缘两
侧有舌下神经管的开口。
额骨眶板orbital plates 位于筛板两侧, 构成眶顶,是颅前窝最薄的区,在新生 儿厚0.12 mm,17岁时达0.70~1.10 mm,成年人为1.00~2.00 mm。在老 年人,常有部分眶板骨质吸收,使眶骨 膜直接与硬脑膜相接触。眶板上面有指 状压迹,高低不平,在颅脑外伤时常发 生额叶眶面脑组织挫裂伤。眶板骨折时, 骨折面出血渗入眶内,形成眼睑及球结 膜下淤血,出现“熊猫眼”征。筛顶壁 骨折还可导致脑脊液鼻漏。
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 但脑膜往往同时损伤,引起脑脊液外漏。
一、颅底下面观
颅底下面分为前、后两 部分,前部属于面颅, 后部属于脑颅。
颅底前部 两侧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的水平板、上颌骨的牙槽突、上颌结
节和额骨。 两侧上颌骨腭突以腭正中缝median palatine suture 相连结。缝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的 两侧邻枕髁occipital condyle, 枕髁后方是髁窝,髁管condylar canal开口于此。枕外嵴 external occipital crest 从枕骨 大孔正后方开始行向上,终止 于枕外隆凸。
二、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由筛骨、额骨、 蝶骨、颞骨、枕骨和顶 骨参与构成,形成颅前 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由前向后呈阶梯状局部 加深,与脑的底面相适 应。
颅底的中央是蝶骨体,蝶骨大 翼及其颞下嵴infratemporal crest 位于蝶骨体的两侧。蝶骨 大翼的蝶棘sphenoid spine 基 部有棘孔foramen spinosurn 。 棘孔与破裂孔之间是卵圆孔 foramen ovale 。蝶骨与颞骨岩 部之间的裂隙称蝶岩裂。咽鼓 管auditory tube 由蝶岩裂向后 外延伸。
颅前窝整体呈漏斗状,最低处 为筛板,通常低于眶顶内侧缘, 呈窝状,称嗅窝。嗅窝前缘距 颅前窝前缘9.62 mm (0~ 21mm),后缘距视神经管颅口 前缘18 mm (9~26 mm)。
筛板cribriform plate 位于颅前窝正 中部,平均长约21 mm,前部宽约 4 mm,后部宽约5 mm,高出 Frankfort 平面22 mm。
颅中窝的外侧部 承托大脑颞叶。 前面是蝶骨大翼的脑面,后面是颞 骨岩部的前面,外侧是界于前二者 之间的颞骨鳞部脑面。眶位于前方, 颞窝位于外侧,颞下窝位于下方。
颅中窝借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 与眶交通,裂的上界是蝶 骨小翼,下界是蝶骨大翼,内侧界 是蝶骨体;裂的内侧较宽,长轴向 下内前倾斜。眶上裂有眼神经终末 支、眼静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展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颞骨岩部上缘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岩上窦 沟groove for superior petrosal sinus 。
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 为一圆钝的 隆起,由前半规管耸起形成。
颞骨鳞部与蝶骨以蝶鳞缝相连结。弓状 隆起前外侧、颞骨岩部前面由鼓室盖 tegmen tympani形成,它是鼓室顶的一 层薄骨板,向前内侧延伸到咽鼓管之上。 隆起的外侧,鼓室盖的后部形成乳突窦 顶。三叉神经压迹之后形成岩上窦沟。 颅中窝以颞骨岩部上缘和鞍背与颅后窝 分隔。
颞骨鼓部和鳞部以及被岩鼓裂 与岩鳞裂围绕的岩部的骨盖嵴 共同构成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窝的前界是关节结节 articular tubercle 。颞骨的颧突 伸向前外。
枕骨基底部的突起称咽结节 pharyngeal tubercle ,基底部 与蝶骨体融合。岩枕裂位于颞 骨岩部与枕骨之间。颈静脉窝 被邻接的枕骨颈静脉切迹加宽 并围成了颈静脉孔。
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较颅前窝深且大, 尤其是外侧,前界是蝶 骨小翼后缘、前床突和 交叉沟,后界是颞骨岩 部上缘和蝶骨鞍背,外 侧界是颞骨鳞部、顶骨 和蝶骨大翼。中央部较 窄,由蝶骨体形成。
视神经管optic canal 位于蝶骨小翼 根和内侧的蝶骨体之间,稍向前外 侧下降,容纳视神经、眼动脉和脑 膜。视神经管上壁后缘往往有一孤 形缺口,由硬脑膜返折形成的镰状 皱襞falciform fold 填补,该皱襞自 前床突向内侧延伸至蝶骨平台的蝶 棱,覆盖视神经管的近端。有时, 镰状皱襞特别坚韧,游离缘锐利, 压迫视神经,在视神经上面出现深 压迹。在头部创伤,该皱襞可使视 神经产生剪切伤。在该皱襞处,视 神经无骨质保护,故在经额垂体手 术及视神经减压术时需特别小心, 切勿损伤视神经。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 骨小翼和蝶轭与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是颅底三个凹陷中最高的一 个,位于眶、鼻腔之上,构成二者 的顶, 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 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 患可相互波及。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 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 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 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 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 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所以颅 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内耳道internal Lcoustic meatus 开口于 颞骨岩部的后面。前庭水管外口则隐藏 于内耳门外侧一小骨嵴的下面。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由颞骨和枕骨 的颈静脉切迹对合而成。枕骨的颈静脉 切迹的前界是凸起的颈静脉结节,颈静 脉孔被颞骨的颈静孔内突做不完全分隔。
乙状窦沟groove for sigmoid sinus 向前 内通人颈静脉孔,向后与横窦沟groove for transverse sinus 相延续。后者延伸 至枕内隆凸in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枕内嵴internal occipital crest自枕内隆
凸行向枕骨大孔。
颅底内面的常见变异
在颅中窝蝶鞍区,许多 变异可从X线片上看到。 在有些病例中,可见指 向颞骨的蝶小舌与颞骨 发生融合。
两视神经管间有交叉前沟 prechiasmatic groove ,前床突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与视神经 于颅中窝底 的中部,形似马鞍形,其前部正中有 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 鞍结节后 方为垂体窝hypophyseal fossa。窝 底构成蝶窦顶的一部分,小儿垂体窝 底较厚,可达20 mm。但蝶窦随年龄 增加而扩大,故窝底也随之变薄,成 人多数为1 mm。较薄的窝底有利于 经蝶窦进行垂体手术。
卵圆孔foramen ovale 位于颈动脉 沟外侧,有下颌神经通过。其前方 是圆孔foramen rotundurn,其中有 上颌神经通过。后外则是棘孔 foramen spinousum。脑膜中动脉 沟groove for middle meningeal a. 从棘孔行向外侧。
近颞骨岩部尖端可见三叉神经压迹 trigeminal impression,其外侧稍后方 是岩大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greater petrosal n.,岩大神经沟由此向 蝶岩裂延伸。岩小神经管裂孔hiatus of canal for lesser petrosal n. 紧靠岩大神 经管裂孔的前外侧。岩大、小神经之间 的距离为1~3 mm, 有时有交通支联 系。
筛板上有26~71个小孔称筛孔 cribriform foramina ,嗅丝通过筛 孔连于筛板上方的嗅球。筛板薄而
多孔,易骨折,伤及嗅丝可致嗅觉
障碍;骨折伴硬脑膜撕裂后单纯嗅
丝自筛孔内抽出者,均可导致脑脊
液鼻漏。筛板的下方是筛骨迷路,
内有筛窦。
筛板正中是鸡冠crista galli,鸡冠前方 是盲孔foramen caecum。筛前神经及 伴行血管经鸡冠前部两侧的窄裂进入颅 腔。筛板借蝶筛缝spherloethmoidal suture 与蝶骨相连。
颈静脉窝jugular fossa 与颈 动脉管外口external aperture ofcarotid canal 之间有一小凹, 称岩小窝,窝内有鼓室小管 的开口。
茎突styloid process 与乳突 之间有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 ,面神经由茎乳孔 出颅。乳突内侧面有乳突切 迹mastoid notch ,后者的内 侧是枕乳突缝和枕动脉沟。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开口于乳突前方,由 颞骨鼓部和鳞部围成。
颅底的结构特点
颅底的各部骨质厚薄不一,由前向后逐渐增厚,颅前 窝最薄,颅后窝最厚,骨质较薄的部位在外伤时易骨 折。
颅底的孔、裂、管是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而某些骨 内部又形成空腔性结构,如鼻旁窦、鼓室等,这些部 位都是颅底本身的薄弱点,不但外伤时容易骨折,而 且常伴有脑神经和血管损伤。
颅底与颅外的一些结构不但关系密切,而且紧相连接, 如翼腭窝、咽旁间隙、眼眶等,这些部位的病变,如 炎症、肿瘤等,可蔓延入脑; 相反,颅内病变也可引 起其中某些部位受累的症状。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