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培训课件.pptx
管理体系
内审培训讲稿
1
培训目的
1、 会确定审核范围; 2、 会编制审核计划; 3、 会编制检查表; 4、 会寻找客观证据; 5、 会判断不合格项; 6、 会编写不合格报告; 7、 会评价管理体系; 8、 会编写审核报告; 9、 会验证纠正措施; 10、会主持首末次会议。
2
名词解释
1、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 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 文件的过程。
果、方针目标实现情况、投诉情况) • 审核气氛的控制
14
举例:采购过程审核思路
合格供方名录 抽样
核对 覆盖
一般
重要
外购物品清单 供方评价选择
记录 符合性
适宜性
按要求、合同 在取证范围
抽样
重要
一般
是否在合格
名录内、内容
是否符合
15
举例:人力资源管理审核思路
是否有岗位任职要求 是否对现有岗位人员进行 评价 对存在问题采取了何种措施 (培训、 招聘等) 是否制定了培训或招聘计划 是否 留有培训或招聘记录 是否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 了有效性评价(是否留有凭证)
4、5.4.1/5.5.3/8.2.3/8.4/8.5.1等条款的要求,可以 在审核计划中集中表述,但要在各过程审核时分别取证,再 进行汇总和综合评价;
5、领导层的条款:4.1/4.2.1/5/6.1/8.2.2/8.5.1。
8
抽样的要求
1、随机抽样,体现代表性;
2、保证一定数量,样本通常在3~12个;
3、分层:按产品、活动、设备、生产 线、岗位或记录等分层;
4、适度均衡:不可一个部门或过程抽 样过多,而另一个部门或过程抽样过少。需 注意,MS过程与体系有关的部门不能抽样, 均要审核到。
9
编制检查表的目的
1、是审核组具体策划审核过程所形成的文 件,描述需要审核的内容及抽样审核的方式,是 审核员的工作提纲和参考文件;
2、保持审核目标的清晰和明确; 3、保持审核内容的周密和完整; 4、保持审核的节奏和连续性; 5、减少偏见和随意性。
10
编检查表的要求
1、内容:在哪儿查 找谁查 查什么 怎么查; 2、应把握的要点:a)应依据标准和文件;
b)列出该部门有关的主要过程的审核内容、方法; c)应清楚反映该部门的过程(工作)流程; d)应反映过程方法,体系PDCA循环; e)选择典型的问题,突出主要职能或过程的特点; f)注意审核内容的逻辑顺序,明确审核步骤,注意审 核内容的协调性和完整性(来龙去脉要审清); g)对检查表以外的内容也要予以重视; h)综合运用提问、观察、查阅记录、核实、追踪; i)抽样要注意明确总体情况,如总目录、清单、台帐。11
16
收集审核证据需注意
1、存在的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分析、 推测、猜想及受感情或偏见影响的一些 见解;
2、经验证的被访问的并对受审核过程负 有责任的人员的谈话,而传闻、陪同人 员的话等不行;
3、现行有效的文件中的规定和记录,而 作废的文件、擅自修改的不行。
17
不合格项类型
1、MS文件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即文件 规定不符合标准; 2、MS现状未按体系文件或适用的法律 法规要求进行,即现状不符合规定; 3、MS运行的结果未达到预定的目标, 即效果未达到预定目标。
首次会议
1、与会者签到; 2、审核组分工、计划介绍; 3、范围、目的、方法介绍; 4、澄清计划中不明确的地方(是否需要调整); 5、领导强调重要性等。
12
现场审核
1、善于提问; 2、仔细观察; 3、注意倾听; 4、做好记录; 5、追踪验证; 6、实际测定。
13
审核活动控制
• 样本策划合理 • 辨别关键过程 • 评定主要因素 • 重视控制效果 • 注意相关影响 • 检查标准(技术)执行情况 • 注意收集有效性信息(实物质量或实际运作结
18
编写不合格报告的要求
• 不合格事实的描述应准确具体,使其具有 可重查性和可追溯性;
• 文字表述力求简明精炼,对统计数据要有 分析和归纳,不要遗漏任何有益信息,观 点和结论要从描述中自然流露,不要只写 结论不写事实,尽可能使用行业或专业术 语;
• 不符合的条款应力求判断得比较确切,如 判得不确切,会导致纠正措施的方向发生 偏差,要从原因上去判,就近不就远;
2、审核准则: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3、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 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4、审核发现: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 价的结果。
5、审核方案: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 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
6、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 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4
审核时机与频度
一、首次:1)体系文件实施一段时间(2~3个月)各项
活动均有记录可查时;
2)认证前:2~3次;
3)认证后。
二、例行内审:1)每年1~2次;集ຫໍສະໝຸດ 式按部门2)年初做计划
滚动式
按条款
3)追加审核:a)有严重问题或用户投诉;
b)组织结构变化;
c)方针、目标调整;
d)生产格局变化;
e)迎接外审前。
• 按部门审核:审核效率较高,但容易发生重复或 疏漏的现象。(常见形式)
7
另需考虑:
1、审核计划、审核路线和审核思路应尽量按过程方法 展开;
2、不论按部门审核或是在公用的会议室审核,都应按 过程方法实施审核,生产现场必须到现场,按部门审核时, 应加强内部沟通,对审核证据进行汇总和综合评价;
3、对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 改进的过程的策划负有主要责任部门/人均要安排审核;
5
做好内审应做到
• 领导重视:重视内审的作用和信息,确定职
责和权限,配置资源。
• 管代具体领导 • 职能部门具体组织 • 培训一支合格的内审队伍 • 有正规的内审程序
6
审核方式和方法
• 顺向追踪:按照MS过程的运行顺序进行审核。
• 逆向追踪:按照MS过程的运行顺序反向审核。
• 按过程审核:以过程为中心实施审核的方法,但 一个过程涉及多个部门,效率低。
7、受审核方:被审核的组织。
8、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3
审核过程四阶段
一、审核准备阶段
1、确定审核范围; 2、组成审核组; 3、收集有关文件; 4、制定审核计划; 5、编制检查表。
二、现场审核阶段
1、首次会议; 2、现场检查; 3、审核组内部交流与总结; 4、末次会议。
三、编写审核报告 四、跟踪和验证